當讀書,散步,打球,都不能解除我偶爾的煩悶的時候,我就聽歌。
我聽歌很挑剔,歌詞要有詩意有意境很優(yōu)美,旋律還要能入心能讓人放松。
我具體說不清喜歡誰的歌,但我很清楚不喜歡誰的歌。比如,那英的歌我是絕對不聽的,其實很簡單,她一輩子就只有一首真正屬于自己的歌,偏還要耍大牌,自封為“大姐大”。——我的意思,這樣的做派令我反感。古語說,“愛屋及烏”,我這是反方向的:討厭一個人的做作,也討厭一個人的作品。
叔本華說,“音樂是到處聽得懂的真正的普遍語言?!笔澜缟衔ㄒ坏钠降龋苍S在于對音樂的欣賞和陶醉。
我出生的小山村很偏僻,在那個閉塞的時代里,依然沒有阻止音樂對于我們心靈的滋潤和育化。
我們初中的音樂老師是兼職,——語文兼音樂,陳忠和老師。雖然我們鄰村,但在親戚關系上我管他稱本家“爸”。
那個時代,鄉(xiāng)村學校能有一架腳踏風琴就是很奢侈的配備了;在我們那個僻遠的小學校里,全校學生的音樂課都靠著一臺手風琴來教學。
我學的最早的一首歌是戴富榮作詞,殷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里》,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歌了。在我們正在成長的那個年代,這首旋律清新節(jié)奏明快的歌曲,對我們起到了極大的鼓勵意義:
“幸福在哪里?
朋友我告訴你:
它不在柳蔭下,
也不在溫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
它在艱苦的勞動里。
??!
幸福就在你晶瑩的汗水里
......”
那時候,我們懂得了“幸福要靠勞動”的簡單道理。這在我們后來的成長中,一直給我們加油鼓勁兒,不讓我們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也不讓我們有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過分奢求。
后來,我們還學了《駿馬奔馳保邊疆》、《北國之春》、《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牡丹之歌》等等歌曲。
要說的是,在教學方面,陳老師選的歌很具有代表意義,他還因地制宜地跟我們做了修改,以便于我們稚嫩的嗓音能夠唱完整。
比如《駿馬奔馳保邊疆》,三段開頭的“駿馬”、“阿爸”和“邊疆”的后一個字,原譜上是八拍,才能顯出歌的氣勢。他跟我們說,因為我們年齡小,氣息不夠(其實主要是我們不會換氣息,唱不到八拍就沒氣兒了),大家唱六拍就可以了。他叫我們唱歌的時候心里數六個數字,然后就夠這個節(jié)拍了。
這方法,我現在偶爾唱歌的時候,還在使用。
《北國之春》這首歌,他當時說這是一首日本歌曲,但也很優(yōu)美。這首歌,很適合于練嗓子練氣息練肺活量,我經常唱。后來發(fā)現陳老師把其中的歌詞做了修改:原歌詞是“我的姑娘可安寧”,他改成了“我的朋友可安寧”。在我發(fā)現的時候,我已讀高中了,看到了一個歌本上的詞曲,才想起來的。
我感覺老師很細心,怕一句歌詞“誤導”了良莠不辨的我們這些學生。
那時候也上晚自習,秋天晚上,月明星稀,山野里空曠而寧靜。我們走在曲曲彎彎的山路上,我就放開喉嚨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我可以率性地把某一本分強化,可以稍稍把節(jié)奏拉長或者縮短,很是過癮。那歌聲在夜晚里,可以傳到很遠很遠,有些人家會拉開窗戶探出頭來側耳聽。尤其是山坡人家,燈光接二連三的亮開,打窗戶透出來。我的心里就裝滿了得意,一遍接一遍的反復,或者幾首歌聯(lián)唱。
記得有一次,陳老師問幾個同學,“昨晚誰在路上唱的歌?”大家都用手指著我,陳老師點了點頭,笑了一下?!已b作沒看見,其實老師問話的時候,我側著耳朵聽著呢。我知道,老師對我很鼓勵。后來,我就唱的更起勁兒了。
這臺手風琴,讓我們的山村校園里歌聲不斷、歡樂涌動,更重要的是,在我們成長的年代里,讓我們沒有缺失音樂課——一門聯(lián)通世界的科目。
生活是一條激流,有平緩的時候,更多的是激流的時候。我越來越依靠音樂來調配自己的情緒。
在我喜歡的歌里,田震演唱的《月牙泉》(楊海潮詞曲)一直頗受推崇,為了這首歌,我還搜集了有關月牙泉的很多知識。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大概十六、七年前了吧,是中央三套一個音樂活動上。
當時正火的是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滿大街都是“飄雪”的歌聲,你在路邊夜市吃燒烤喝啤酒,隔一會兒就會有一個小伙子或者小女孩兒,背著吉他,拉著音響,手里遞給你一個歌單,讓你選歌。一首歌30元,兩首歌50元,100元可以聽十首歌。
最多的,他們會給你推薦最流行的歌,就是《2002年的第一場雪》,所以,我們坐在夏夜里吃燒烤,喝冰鎮(zhèn)啤酒,耳邊卻是一遍又一遍的《2002的第一場雪》。嘿嘿,那樣的景致,現在想來,還滿是美妙的回憶呢。
那一天聽到《月牙泉》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心靈被打動了,那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感覺:音樂居然有如此的力量!
“就在天的那邊,
很遠很遠,
有美麗的月牙泉。
它是天的鏡子,
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樂園。
從那年我月牙泉邊走過,
從此以后魂繞夢牽。
也許你們不懂得這種愛戀,
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配器很簡單,但很精致;灌以田震獨特的沙啞嗓音,那首歌簡直渾然天成。聽著歌兒閉著眼睛,腦海里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兒。我想,我真的醉了!
這首歌,我隔一段時間就要拿出來聽聽,它讓我很快就可以達到悠然,超然,幽靜,放松的境界。我的身心總有如被清澈的山泉水洗滌過一般,清爽利落。
還有一首歌《等你來草原》(張超作詞),是我新近無意中聽到一首草原歌曲,那種熱情和奔放自然是少不了的。吸引我的是那種想象力豐富的歌詞:
“是誰拉著線,
把白云放上天,
那云朵斷了手中的線落在你心田。
你是否會聽見,
那撩人的思念,
讓千言萬語化作風聲在耳邊蔓延。
是誰仰望藍天,
心事化作炊煙,
把淚水拉成一首馬曲吹進了春天。
你是否在懷念,
那歸去的大雁,
煮一碗奶茶讓那飄香寄托這眷戀。
我等你來草原,
和你策馬去明天,
那蒼茫的世界響徹我們的誓言。
......”
你看,在旅游的季節(jié)里,車載著這樣一首歌在草原上漫游,該是如何愜意的享受?
叔本華還說,“不愛看戲,就好像讓盥洗室沒有鏡子。”尼采說,“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歌德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逼鋵崳罹褪且徊恳魳?,喜歡聽歌,不過是我心靈偶爾的依靠。
(作者簡介:陳啟,教師,乒乓球愛好者。文風力求散淡,干凈。2008年,歌曲《因為有你,因為有我》(詞曲)發(fā)表于《中國音樂報》;散文《酸湯掛面》、《一件棉襖》《吃攪團》等發(fā)表于《教師報》。詩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發(fā)表于文學陜軍。散文《吃麥飯》入編《2019年中考沖刺卷陜西語文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