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游覽一個國家的感覺
從小就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叫梵蒂岡,很多年過去了。梵蒂岡仍舊是那么的出名。也許在無神論者眼中,它的特別之處在于微型,但是在有信仰的人眼中,它就是信仰的天國。梵蒂岡 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這次來羅馬玩兒慕名專程造訪。
梵蒂岡城國,通稱梵蒂岡 ,是位于意大利首都 羅馬 西北 角高地(下圖左邊紅框)的內(nèi)陸城邦國家,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圣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 高領 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 拉特 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統(tǒng)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作為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人,我記得課本上說過,踢足球都可能把球踢到國外,其實大體分三段,前面是廣場,中間是教堂,后面是花園。0.44平方公里也就是44萬平方米,正好等于整個北京tiananmen廣場面積。
如果要問我半天就游覽了一個國家是什么感覺,我想我只能用“奇妙“二字來形容了。
說他大,并不是反義詞,而是他雖然面積和人口是最小的,但是在全世界的宗教界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天主教的圣地, 圣彼得 大教堂也是世界第一大,精美的建筑、珍貴的藏品、名家繪畫、大師雕塑,都讓這個國家在世界上聲名鵲起。
從意大利看梵蒂岡,進去就是梵蒂岡了,奇特的感覺,哈哈。
02
San Marco教堂登頂,俯瞰美麗的羅馬城
教堂共有十三個圓頂,包括一個大圓頂和兩個中型圓頂,中央最大的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登頂?shù)娜肟谠诮烫么蟮钔獾谋眰?cè),和進入教堂內(nèi)部不是同一入口,購票后可以通過狹長的環(huán)形樓梯抵達大教堂的頂端,需要爬551級臺階。你也可以買電梯票,上到一半左右,再爬320級臺階。巨大的穹頂內(nèi)壁被圖案分為十六瓣,每瓣又各有六層細石鑲嵌畫極其精致。而穹頂下面的一圈走道墻上,也都是細致的 馬賽 克拼貼,站在這里的環(huán)形平臺上能俯視壯觀的教堂內(nèi)部,下面的游客顯得十分渺小,從穹頂?shù)男¢T出來,繼續(xù)爬上狹窄的樓梯,能到達大教堂正殿圓頂外的瞭望臺,是俯瞰 梵蒂岡 眺望 羅馬 全景最好的地方,在這里還可以看到大教堂頂上的十三尊雕像,中間是手持十字架的耶穌基督。
拿著票準備登頂
在這里,電梯的游客和走樓梯的游客就匯合了,一起爬剩下的一半樓梯
分了好多段路程,路邊不時有歇息的人??吹嚼K子希望就來了,說明這是最后一段路了。
羅馬 教廷的廣場位于 圣彼得 大教堂前,它是 羅馬 最大的廣場,廣場長340米,寬240米,巴 洛克 式風格,可容納五十萬人,是 羅馬 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
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以廣場正面的 圣彼得 教堂得名。由于 梵蒂岡 國界除 圣彼得 廣場外均以城墻為界,因此 意大利 不承認 圣彼得 廣場屬于 梵蒂岡 。每當教皇選舉,這里聚集了從全球各地趕來的虔誠天主教徒,通宵等候新的精神領袖的誕生。這個場景在很多電影里面出現(xiàn)過, 比
當你看到眼前景色的時候,你會知道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綠色樹林之外就不是 梵蒂岡 了
下去的樓梯依然彎彎曲曲不好走
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頂是米開朗基羅的杰作,雙重構造外暗內(nèi)明,對于這個大圓頂曾有過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設計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爾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爾也去世了,教會對教堂頂部借鑒哥德式的設計,強調(diào)黑暗與光明的對比。
03
San Marco教堂內(nèi)部,令人驚嘆的藝術杰作
梵蒂岡最重要最主要的就是圣彼得大教堂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由米開朗基羅設計,建于1506年至1626年。是位于 梵蒂岡 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堂內(nèi)保存有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壁畫與雕刻。圣彼得 大教堂標準名為“圣伯多祿大教堂”圣彼得 為英語的俗譯, 圣彼得 大教堂是基督教大公教會,天主教會的教堂,大公教會教徒的朝圣地,與 梵蒂岡 羅馬 教宗的教廷,是世界五大教堂之首, 圣彼得 大教堂整棟建筑呈現(xiàn)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tǒng)而神圣的, 圣彼得 大教堂源于人們對彼得的紀念,彼得是耶穌的大圣徒,他是第一個承認耶穌為基督的人,所以耶穌賜予他彼得之名,意為磐石。
雖然 圣彼得 大教堂是中世紀的產(chǎn)物,但事實上 圣彼得 教堂在四世紀時就已經(jīng)興建了,他的歷史幾乎是與基督教的發(fā)展史同步。教堂最早是建于西元324年,原始的構想只是一座小會堂,建于 圣彼得 墓穴的正上方,在十五世紀時開始改建,其中歷經(jīng)不少位頂尖的建筑師和藝術家參與修改,終于在1626年完成了模樣。
從整體意義上講1626年完工的 圣彼得 大教堂,只是教堂的一個外殼,貝爾尼尼又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進行內(nèi)外裝飾,貝爾尼尼是巴 洛克 藝術風格的主要推動者,他所主持的裝飾工程自然給教堂增添濃厚的巴 洛克 藝術色彩,使其顯得更為奢華、壯麗, 圣彼得 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值得參觀的建筑圣殿,他所擁有多達百件的藝術瑰寶,更被視為無價的資產(chǎn)
先上留影,紀念一下。
帶講解器,因為里面不能大聲喧嘩。
米開朗琪羅二十五歲時的作品【圣殤】,圣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的淋漓盡致,雕像中圣母流露出失去兒子的悲痛,但并沒有掩蓋住她莊嚴永恒的美。
表現(xiàn)得含蓄動人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米開朗琪羅認為圣母瑪莉亞是純潔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遠保持青春,對于圣母被刻畫成一個容貌端莊美麗的少女,面容塑造的似乎比她懷中抱的兒子耶穌還年輕,他的答復是依我看,圣母是永不老的,因為她的貞潔無暇使她永葆青春。對于雕像人物的神情,還有一種解讀是因為耶穌是為救贖人類而死,他死后的神態(tài),理應安詳,圣母當然也十分憐子,但一想到兒子是為救人而死,所以悲動有節(jié)傷而不亂,據(jù)說這座耗時兩年的雕塑展出后引起很大轟動。
但當時許多人都不相信他是出自一位年僅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之手,一怒之下米開朗基羅的圣母胸前的衣帶上刻下了來自 佛羅倫薩 的米開朗基羅作品,但事后他對這一行為深感懊悔,從此不在作品上署名,圣殤也就成為唯一一間有署名的作品。
但1972年一個 匈牙利精神病人用鐵錘擊傷了圣母像的面容和左臂,世界為之震驚,專家們花了三年時間才將它修復,現(xiàn)在以至于防彈玻璃罩之內(nèi),后來的參觀者也只能隔著欄桿和玻璃罩,鑒賞這一杰出雕塑作品了。
希望有機會可以去梵蒂岡領略它的美景。
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