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名言
攝影
是學習如何觀察事物的一種方式
它是強烈的個人視覺感受
穆恩
作者:京博國學
林清弦說:
“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她讀過的書?!?/span>
此語用來形容徽因倒是極為妥帖。
老照片中那一望皎然的優(yōu)雅,
都是厚積薄發(fā)的沉淀。
1907年,林徽因3歲的照片典型閩粵小姑娘樣兒
1912年,8歲的林徽因與表姐妹們
少 女 林 徽 因
1916年,12歲,林徽因(右一)在北京培華女中的照片
1916年,林徽因在培華女子中學開始接受英國貴族式的教育,優(yōu)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學的表姐們個個文雅出眾,談吐得體。她們身著五四時代女學生的改良裝,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館拍下合影。
1920年,16歲,父林長民攜她游歷歐洲
林徽因原籍福建閩侯,父親林長民是民國初年聞名士林的書生逸士,又是倡言憲政、推進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為司法總長。隨著父親升遷的腳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遷居北京。
1920年,林徽因在海輪上與友人在一起
1920年,林長民以“國際聯盟中國協會”成員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歐洲考察。這次為時一年半的長旅,林長民攜女同游,他在給林徽因的信中說道:“……要汝觀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近我身領悟我胸懷;擴大眼光養(yǎng)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和能力?!?/span>
1920年,林徽因在倫敦寓所的壁爐前閱讀
1920年,在倫敦的林徽因
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開心靈取吸收知識,萌生出對未來建筑事業(yè)的愿望。同時她也因遠離故土而感到孤獨。此時她結識了徐志摩,兩人向彼此敞開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強烈的追求。最終十六七歲的林徽因選擇鄭重珍藏這份感情,報以朋友間的敬重和摯愛。
1927年,23歲,賓大校園
多么歡暢的笑呀,還有梁對林的注視!后左是他們終生的朋友,著名建筑師陳植。
名 媛 林 徽 因
林徽因和她父親,時任民國司法總長林長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
1904年出生的林徽因,有一個并不算快樂的童年,因為心愛的父親并不寵心愛的媽媽。其父林長民是清末有名的大才子,而其母何雪媛卻極其平凡,纏小腳,沒讀過書,不懂琴棋書畫。
梁啟超攜梁思莊與林徽因游覽長城。梁思莊是梁啟超次女,著名圖書館學家
泰戈爾訪華時陪同,左一是梁思成
將她從黑暗中拯救出來的是書。讀書,不但驅散了徽因心里的抑郁,也壯闊了她的格局。那時,父親忙于政務而常年奔波在外,小小的“書蟲”便成了家里的通信員?;找蛄鶜q就開始代祖父給父親寫信,這些家信如今都已找不到了。
泰戈爾訪華時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
二十年代,林徽因與梁思成在美國留學期間參加化裝舞會
林徽因留美期間與同學們的合影(左一梁思成、右一楊廷寶、右二陳植,他們后來都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專家和建筑教育家)
美國留學期間,和冰心在一起野炊
1927年,林徽因畢業(yè)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美術學士學位
1931年6月,林徽因與沈從文在北京達園
1933年3月21日,林徽因(左五)、梁思成(左一)、胡適(右四)等知識界名流合影
1935年于北京天壇,左起分別是金岳霖、梁再冰、林徽因、費慰梅、費正清等
可愛的林徽因踩高蹺
妻 子 林 徽 因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的結婚照,婚紗由林徽因自己設計
1928年,婚后兩人同往歐洲游覽
在北平總布胡同3號家中
慈 母 林 徽 因
與剛出生的女兒梁再冰
1929年8月,25歲,林徽因從東北回到北平,在協和醫(yī)院生下其女兒,取名再冰,意為紀念已故祖父梁啟超。梁啟超的書房雅號:飲冰室。
1932年,28歲,8月,子從誡生,意為紀念宋代建筑學家李誡。
1935年攝于家中,男童梁從誡,女童梁再冰
家中陪孩子念書
建 筑 師 林 徽 因
1933年3月21日 ,林徽因等在李誡誕辰823周年紀念會上
需要說明一下,李誡是宋代建筑大師,著有《營造法式》一書,梁林古建筑考察事業(yè)以此為起點。
1936年前后,與丈夫梁思成在北平天壇正在修繕的祈年殿屋頂上
與上圖背景相同,與參與修繕工程的技術人員在祈年殿匾前合影
同時期的著名作家李健吾在其專著《林徽因》中這樣描述她:“既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沙龍上作為中心人物被愛慕者如眾星捧月般包圍,窮鄉(xiāng)僻壤、荒寺古廟中不顧重病、不憚艱辛與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門出身經歷繁華,被眾人稱羨,戰(zhàn)爭期間繁華落盡困居李莊,親自提了瓶子上街頭打油買醋;青年時旅英留美、深得東西方藝術真諦,英文好得令費慰梅贊嘆,中年時一貧如洗、疾病纏身仍執(zhí)意要留在祖國吃苦”。
1934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在陜西考察古建筑
1936年,在山東測繪
1937年7月,林徽因在山西五臺山發(fā)現唐代木結構古建筑大佛光寺
實地測量
1936年,林徽因在山西榆次考察宋代建筑雨花宮
1950年 ,林徽因與清華建筑教師高莊共同討論國徽設計方案
中國現代建筑學開拓者與教育家林徽因
1950年,林徽因與清華大學營建系第一屆畢業(yè)生合影
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與學生們合影
追 求 自 由 的 林 徽 因
民國最有成就的記者,二戰(zhàn)歐洲戰(zhàn)場唯一的戰(zhàn)地記者,報道過納粹戰(zhàn)犯審判的蕭乾,在絕筆《才女林徽因》中記道:'聽說徽因得了很嚴重的肺病,還經常得臥床休息??伤南駛€病人,穿了一身騎馬裝……她說起話來,別人幾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談絕不是結了婚的婦人的那種閑言碎語,而常是有學識,有見地,犀利敏捷的批評……她從不拐彎抹角,模棱兩可。這種純學術的批評,也從來沒有人記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過人的藝術悟性。'這是1933年11月初一個星期六的下午,蕭乾做客林徽因家中吃茶時發(fā)表的感慨,同時,這也是林徽因一生做人處世的真實寫照。
1938年抗戰(zhàn)期間,(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岳、林徽因、金岳霖、吳有訓、梁再冰及梁從誡(兩小孩)在昆明西山華亭寺
1939年,昆明西山,后排右一金岳霖,右二陳岱孫,左一周培源,前排中坐者梁思成
1940年,全家遷居四川宜賓南溪縣李莊。林徽因肺病復發(fā),臥床不起
在混亂年代里,任何事都無法改變她的積極與樂觀。
她說:“我認定了生活本身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體驗到極端的愉快,靈質的、透明的、美麗的、近于神話理想的快活?!鄙钤倨D難,她也要奮力活出人的樣子。
1953年,林徽因肺病已經幾乎說不出話。隨后,林徽因的病情急劇惡化,最后拒絕吃藥救治。
1955年春,林徽因因肺病辭世。
她在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走了,她的生命最終定格于美好的人間四月天。圖為梁思成為林徽因設計的墓體,墓碑是林徽因本人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花圈刻樣。上書“這里長眠著林徽因。她是建筑師、詩人和母親?!彼詈玫淖髌肥撬娜松?。
1934年,30歲,北平東城北總布胡同家中
她的生命中,
有病痛,但沒有陰暗;
有貧困,但沒有卑微;
有悲愴,但沒有鄙俗。
她是愛,是暖,是希望,
是人間的四月天。
拍攝參數介紹
魏彤 攝
相機:NIKON D4
鏡頭:24-70mm尼康鏡頭;焦距:15mm
編輯/陳柏 耿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