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土面積排行榜上,俄羅斯可謂是一騎絕塵,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比面積第二大的加拿大多了700多平方公里。龐大的俄羅斯縱橫東歐和北亞,好像俄羅斯的每個地方都能自成一個世界,尤其是俄羅斯的遠東地區(qū),一直以來很少有外國人進入,尤其是著名的勘察加半島,不僅是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的邊緣地帶,更是俄羅斯最神秘的區(qū)域。
從地圖上看,勘察加半島位于俄羅斯遠東地區(qū),西臨鄂霍茨克海,東臨太平洋和白令海,長1250公里,最寬處約480公里,面積372300平方公里,是俄羅斯第二大半島。在俄語中,“勘察加”的意思是極遙遠之地,這里也被俄羅斯人稱為世界的盡頭。不過在歷史上,勘察加半島長久以來一直屬于北亞漁獵民族,并不屬于俄羅斯。
勘察加的棕熊
公元17世紀之前,勘察加人、楚科奇人、科里亞克人是這里的原住民。不過,17世紀后期,俄國侵略主義盛行,沙俄開始翻越高加索山脈,向亞洲和遠東地區(qū)擴張,將所到之處皆化為自己的國土。沙俄就這樣一路向東,征服了中亞、北亞的大部分地區(qū),成為了和我國清朝接壤的國家。當時,沙俄妄圖侵占我國領土,組建了一支軍隊侵略我國黑龍江。那時清朝正值康乾盛世的鼎盛時期,時任黑龍江將軍的民族英雄薩布素,率領部隊擊敗了沙俄侵略者,打死沙俄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消滅俄軍數(shù)百人,收復了雅克薩城,使俄國人被迫簽訂了《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一百多年沒有南下。
南下入侵清朝失敗后,沙俄軍隊又開始北上,向更為遙遠的遠東展開進攻,就來到了勘察加半島。在沙俄哥薩克騎兵到來后,盡管當?shù)厝藠^力抵抗,但因為武力差距懸殊,加上人數(shù)上的差距,當?shù)氐牟柯溥€是被沙俄擊敗。1699年,堪察加半島正式歸屬俄國,統(tǒng)治勘察加半島后,沙俄將勘察加半島的原住民實行了種族滅絕,大量原住民無辜被殺,俄羅斯人從東歐遷居過來,俄羅斯人成為了勘察加的主要民族。
楚科奇人
不過,俄國人并沒有將楚科奇人、勘察加人徹底殺絕,之所以如此,還是和勘察加的環(huán)境有關系。在勘察加半島,北部的嚴寒甚至可達零下50度,冬季極不適合人類居住。離開了群體,個人很難在如此低溫的情況下生存下去。因此,沙俄時期基本沒有人主動來這里移民,即使是沙俄流放犯人,也只是將犯人流放到中亞和西伯利亞去,因為沒有一個看守愿意陪著犯人去那寒冷、荒涼、充滿危險的地方生活。
因此,從1699年一直到蘇聯(lián)成立,勘察加都沒有什么大事發(fā)生,對于俄國人來說,勘察加是一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以至于有的俄國學生被老師罰站到教室后排,別的學生就取笑他們?yōu)椤翱辈旒尤恕薄?/p>
介紹完了勘察加的歷史,再來介紹一下勘察加的氣候環(huán)境。首先,勘察加半島的氣候極為寒冷,不適合農(nóng)作物的生存,普通的種植業(yè)基本沒有,植被大多為苔原植物,對于生活在此的老百姓而言,當?shù)刈钍軞g迎的產(chǎn)業(yè)就是捕魚業(yè)。
此外,勘察加半島不只有嚴寒,也是一個多火山活躍的地方,堪稱“冰火兩重天”。在勘察加半島的西海岸,地勢較低,火山活躍,地震頻繁,多溫泉和間歇泉。有著火山160座,其中活火山29座??辈旒影雿u東部的克柳切夫火山海拔4750米,為半島最高峰。
自然資源方面,由于少有人類破壞,勘察加堪稱寒帶動植物的天堂,該地區(qū)的動物主要有棕熊、駝鹿、麋鹿、馴鹿、西伯利亞大角羊、大馬哈魚、海雕等。半島上幾乎所有的河流中都不存在污染。由于有火山噴發(fā),這里的土壤極為肥沃,有800多種植物,山間植物一直分布到海邊。白樺、云杉、落葉松等針葉林主要生長在山谷中。河邊的沖積土壤上是成片的白楊和柳樹林。每到春季和夏季,勘察加半島都會迎來繁殖季,大量海豹、海象和候鳥們來此繁殖,形成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勘察加的地熱資源
至今,整個勘察加半島也只有少量的地方是人類開發(fā)過的,整個勘察加人口有30余萬,24萬人居住在首府城市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還有烏斯季勘察斯克有幾萬人居住,其他地方基本沒有人。
十月革命結束以后,蘇俄推到了沙皇俄國,成立了蘇聯(lián)。隨后用了幾年時間,蘇聯(lián)紅軍將沙俄白軍從歐洲趕到了亞洲,直至消滅沙俄白軍。蘇聯(lián)也順利地接管了勘察加地區(qū)。不過,蘇聯(lián)卻在接手勘察加之后實行大封閉,禁止所有外國人進入勘察加地區(qū),并且,本國人沒有政府特批的通行證也很難進入勘察加半島,勘察加半島一度也成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區(qū)”,這又是怎么回事兒呢?
首先,這和勘察加的地理位置有關。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別看俄羅斯國土面積大部分在亞洲,但俄羅斯自認為是歐洲國家,大部分人口也在版圖的歐洲部分。前文我們提到了,勘察加半島離俄羅斯太遠了,當勘察加半島日出時,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才剛剛日落。在發(fā)明飛機以前,俄國人要想從莫斯科出發(fā),去勘察加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是大半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并且,在西伯利亞大鐵路開通之前,根本沒有任何公路可以走,只能坐馬車或者坐船繞路印度洋和太平洋才能到達。為了統(tǒng)治勘察加,不讓勘察加被外國勢力滲透進來,對于勘察加的管控,無論是俄國還是蘇聯(lián)都是格外嚴格。
其次,日本也對俄國虎視眈眈。近代時期,沙俄在遠東地區(qū)只有唯一一個強大的敵手,那就是日本。近代日本實行明治維新之后,國力迅速增長,在30年內(nèi)完成了對清朝的超越,并在甲午海戰(zhàn)中擊敗清朝。此后,日本為了獲取東北亞更多的利益,和老牌帝國主義大國沙俄交手。20世紀初,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面對新生軍事強國日本,此時的沙俄看似強盛,實則外強中干,國內(nèi)外矛盾嚴重,俄軍在戰(zhàn)場上也表現(xiàn)不佳,最終沙俄被日本擊敗。
被日本擊敗后,沙俄便將日本這個彈丸小國視為其在遠東的頭號勁敵,時刻提防日本,俄國人知道日本的野心,很有可能將整個西伯利亞地區(qū)搶到自己手中,要知道日本的北海道距離勘察加半島并不遠,并且,那時在庫頁島上,也是日俄兩家勢力各占一半,日本海軍的勢力能夠在2-3天內(nèi)到達勘察加半島,而俄軍需要花費的時間更多。
沙俄政府倒臺以后,蘇俄紅軍統(tǒng)治了整個俄羅斯地區(qū),和其他加盟國一起成立了蘇聯(lián)。在蘇聯(lián)剛剛建立初期,受到整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敵視,他們支持沙俄的白軍和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斗。甚至這些國家派出部隊參與到和蘇聯(lián)紅軍的戰(zhàn)斗中,日本也并不例外,為了防止蘇聯(lián)共產(chǎn)主義滲透,日本和西方一樣敵視蘇聯(lián),和美國一起往西伯利亞派遣部隊。不過,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斗力十分強大,將白俄勢力清除,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也被迫撤軍。蘇聯(lián)成立后,把勘察加半島封鎖了起來,列為軍事管制區(qū),里面除了原住民,就只有軍隊了,蘇聯(lián)人民和外國人都進不去。
最后,二戰(zhàn)結束后,勘察加的封鎖還與美國有關。在二戰(zhàn)結束后,世界形成美國和蘇聯(lián)兩大陣營,美蘇冷戰(zhàn)正式開始。這時蘇聯(lián)對勘察加的控制可謂是更強了,因為這里是離美國最近的地區(qū)之一,為了應對美國的軍事威脅,蘇聯(lián)在勘察加半島設置了很多個核武器基地和導彈基地,還有數(shù)百個崗哨用來觀察白令海和太平洋的美軍動態(tài),很多蘇軍武器試驗基地也設在此,出于對國家安全的保護,蘇聯(lián)一律禁止任何人進入勘察加半島。
蘇聯(lián)解體以后,勘察加半島歸屬俄羅斯管轄,出于經(jīng)濟和工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俄羅斯開放了勘察加半島,勘察加的資源豐富,有天然氣、煤礦、有色金屬等多種礦藏資源。目前在勘察加半島,俄羅斯主推采礦業(yè)和漁業(yè)來振興俄羅斯經(jīng)濟,此外,原生態(tài)且神秘的勘察加往往會吸引來大量的外國游客。現(xiàn)在,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羅夫斯克、南薩哈林斯克都能買到俄航去往勘察加半島的機票,這對本地旅游業(yè)發(fā)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