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纏腰蛇(帶狀皰疹)中藥方35篇

          帶狀皰疹,是一種帶狀分布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應是由病毒引起的,具有急性傳染性的皮膚病。祖國醫(yī)學根據(jù)發(fā)病部位不同,命名亦異。如發(fā)于腰部的稱“纏腰火丹”或“蛇串瘡”;發(fā)于頭面部或其他部位的稱“蛇丹”或“火丹”。本病以春秋季發(fā)病較多,好發(fā)于腰脅部、胸部和頭面部。愈后不留瘢痕。

          1.大黃五倍子膏

          【組成】生大黃2份,黃柏2份,五倍子1份,芒硝1份。

          【制法】藥膏。上藥先研極細末,過120目篩,和勻,加凡士林配成30%的軟膏,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常規(guī)消毒皮損部位,按皮損面積大小,將藥膏平攤于紗布或麻紙上約0.2厘米厚,貼敷患處,用膠布或繃帶固定。隔日換藥1次。

          【功能】瀉火解毒、清熱利濕。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胡熙明《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喬成林方。治療150例,全部治愈。最多敷藥4次,最少敷藥2次,平均3次。一般敷藥后24小時癥狀明顯好轉,敷藥1次。灼燒刺痛顯著減輕,水皰混濁變暗,小水皰趨向萎縮。3次后水皰干結痂,自覺癥狀消失。平均治療6天,痊愈。本方對帶狀皰疹之灼熱刺痛,濕毒水皰確有良好療效。

          2.歸龍膠

          【組成】龍膽草50克,板藍根50克,當歸100克,元胡50克。

          【制法】膠囊,上藥共研細末,和勻,裝入膠囊,每個膠囊含生藥0.5克。分裝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6粒,每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兒童及病情輕者,酌情減量。

          【功能】清熱利濕、活血解毒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胡熙明《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許耀芳方。治療69例,男性33例,女性36例。全部治愈(皮損全部消退,疼痛等癥狀消失)。服藥后,水皰停止發(fā)展,平均為1.5天;水干平均為5.4天;疼痛等癥狀消失平均為5天;治愈療程平均為6.9天。無1例遺留神經(jīng)痛癥狀。用本方治療帶狀皰疹,能迅速控制病情的發(fā)展,縮短病程,服用方便,又無副作用,可廣泛應用。

          3.青黃膏

          【組成】川黃連60克,青堿60克,冰片60克,朱砂15克,香油150毫升。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入香油調(diào)勻成糊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先以消毒棉簽,施雙氧水反復擦洗帶狀皰疹區(qū)的皮膚,并將水皰挑破,使皰液流盡,再用消毒棉簽蘸藥膏均勻地涂于患部,每日涂3~4次。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氏醫(yī)學筆記》。多年應用,療效滿意。一般用藥2~4天,即愈。

          4.蛤石散

          【組成】煅石膏70克,蛤粉40克,川黃連30克,紅升丹25克,冰片60克,青黛50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貯瓶備用,勿令泄氣,

          【用法】外用。用時應根據(jù)皮損面積大小,常規(guī)消毒后,再取藥粉適量,以香油調(diào)和成糊狀,涂敷患處,外用滅菌紗布敷料覆蓋,膠布固定。隔日換藥1次。

          【動能】清熱解毒、斂瘡生肌。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集驗中成藥》。經(jīng)治150例,全部治愈。一般用藥25次即愈。

          5.黃冰膏

          【組成】大黃30克,冰片5克,蜈蚣5條(瓦上焙干)。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以香油適量調(diào)和成軟膏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每取藥膏適量,涂擦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

          【功能】清火、涼血、解毒。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棠《單方驗方治百病》。屢用效佳。據(jù)臨床觀疾,輕者3天愈,重者5~6天可愈。

          6.雄蚣膏

          【組成】雄黃9克,蜈蚣3條(瓦焙)。

          【制法】藥膏。上藥分別研為細末,混合均勻,用香油適量調(diào)和成糊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取藥膏涂擦患處,日涂3次,直至痊愈為止。

          【功能】清火解毒。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棠《單方驗方治百病》。曾用本方治療帶狀皰疹百余例,均收到滿意效果。

          7.皰疹膏

          【組成】杠板歸15克,羊蹄15克,兩面針15克,虎杖15克,穿心蓮9克。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細末,和勻,用麻油適量調(diào)和成軟膏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每取藥膏適量,涂擦患處,日涂3次。

          【動能】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棠《單方驗方治百病》。屢用效佳。

          8.雄礬散

          【組成】雄黃、明礬各等分。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每取藥粉適量,以冷開水調(diào)勻,用毛筆蘸涂患處??闪⒓粗雇?。幾日內(nèi)可治愈。

          【功能】清熱解毒、收濕止癢。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王渭川《王滑川臨床經(jīng)驗選》。成都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外科方。多年應用,療效滿意。確有治療帶狀皰疹特效方。

          9.火丹散

          【組成】大黃30克,黃柏30克,飛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生甘草10克。

          【制法】散劑。將上藥分別研為細末,爾后混研、過120目篩,和勾,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取藥末4份,加凡士林6份調(diào)和成軟膏,外敷患處。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名醫(yī)治驗良方》。陳鴻賓、仉毓生方。屢用效佳。臨證時,本散常與止癢藥散配合使用,以濕熱所偏決定其比例和劑型。對帶狀皰疹選用軟膏,潰破后宜水糊劑。

          10.青黛散(一)

          【組成】青黛30克,冰片0.3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貯瓶備用,勿令泄氣。

          【用法】外用。用時取此散適量,用牛膽汁(或豬、羊膽汁亦可)調(diào)成稀糊狀,涂敷患處,日涂3~4次。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眼瞼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曹建輝《眼科外用中藥與臨床》屢用效佳。

          11。膏敷膏

          【組成】大黃250克,姜黃250克,黃柏250克,白芷250克,赤芍藥250克,天花粉500克,青黛75克,生甘草150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用蜜水或飴糖調(diào)成糊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取藥膏適量,勻攤于棉紙上,貼敷患處,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瘡癤、癰疸及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名醫(yī)治驗良方》。徐福松方。屢用效佳。上列主治均為筆者臨床所定。驗之臨床,效果頗佳。用治帶狀皰疹,則去方中姜黃、天花粉,加雄黃250克,明礬200克,冰片50克,共研細末,用麻油或冷開水調(diào)涂患處。

          12.雄黃膏(一)

          【組成】雄黃500克,如意金黃散(中成藥)300克(一作500克),蟾酥6克《一作10克),生白礬300克(一作500克),冰片6克(一作10克),凡士林600克。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細末,和勻,加入凡士林調(diào)勻成膏,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外敷患處。

          【功能】消腫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纏腰火丹)急性淋巴管炎(紅絲疔)。

          【附記】引自北京中醫(yī)醫(yī)院《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屢用效佳。急性滲出性皮損慎用。

          13.青黛散(二)

          【組成】青黛60克,黃柏60克,煅飛石膏100克,飛滑石100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細末,和勻,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取藥散適量,用麻油(或醋或絲瓜葉搗汁)調(diào)和成糊狀,涂散患處。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斂瘡。

          【主治】各種膿皰疹,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名醫(yī)治驗良方》,南京中醫(yī)學院方。屢用效佳。

          14.青黛散(三)

          【組成】青黛60克,石膏120克,滑石120克,黃柏60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搽于患處。

          【功能】收濕止癢、清熱解毒。

          【主治】皮膚病紅腫癢病出水者。

          【附記】引自顧伯康《中醫(yī)外科學》.屢用效佳。附:青黛散油膏:青黛散7.5克,凡士林300克,調(diào)勻成膏,涂擦患處。青黛散油:青黛散30克,花生油加至100克,涂搽患處。主治均同上。

          15.蚯蚓膏

          【組成】活蚯蚓50條,白糖100克。

          【制法】藥膏。取活蚯蚓放入涼水中,使腹內(nèi)泥土除凈,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加入白糖,拌勻,使成糊狀,收貯備用。

          【用法】外用。每用少許,涂擦患處,日涂3次。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青春林《中藥制劑匯編》。屢用效佳。

          16.仙馬青礬膏

          【組成】仙人掌(去刺)30克,馬齒莧30克,大青葉30克,明礬15克,冰片5克。若出現(xiàn)紅斑或血點、血皰者,加紫草30克。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細末,和勻,用陳醋適量調(diào)和成稀糊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每取藥膏30克,其中一半外敷于雙手心勞宮穴,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另一半外涂于皮損處,日涂2~3次。5日為1個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棠《手部療法治百病》。筆者經(jīng)驗方。多年應用,效果甚佳。

          17.雄黛解毒膏

          【組成】雄黃15克,青黛15克,明礬9克,蜈蚣5條(瓦焙干),冰片3克。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細末,和勻,以香油調(diào)和成稠糊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每取藥膏30克,分作3份,2份貼數(shù)于雙足心涌泉穴上,上蓋敷料,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取另一份,涂擦患處,日涂敷次。

          【功能】清熱解毒、收濕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棠《足底療法治百病》,筆者祖?zhèn)髅胤?臨床驗證效佳。

          18.雄青散

          【組成】飛雄黃30克,青黛10克,冰片30克,兒茶10克,朱砂10克,蜈蚣4條。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或分別)極細末,過100目篩,和勻,貯瓶備用,勿令泄氣。

          【用法】外用。用時先用3%雙氧水反復擦洗患處,再取本散適量,用麻油調(diào)勻成稀糊狀,涂擦患部(皮損區(qū)),日涂3次。

          【功能】消炎解毒、祛風止癢。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棠《百病中醫(yī)熏洗熨擦療法》。筆者師傳秘方。屢用極效。一般用藥3~5日即獲痊愈。用本方治愈甚多療效滿意。又用冰片60克,朱砂.60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diào)勻成糊狀,外涂擦患處,每日涂擦3次;或用雄黃1克,兒茶1克,白礬1克,冰片0.5克。共研細末,用雪花膏5克調(diào)和成軟膏狀,涂擦患處,日涂2~3次。一般連用3~4日多可治愈?;蛴蒙簏S  30克,冰片5克,蜈蚣5條。共研細末。用香油調(diào)勻涂擦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多3~6日可治愈。以上各方,用之臨床,療效均佳。

          19.三藤口服液

          【組成】紅藤28克,忍冬藤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絡石藤15克,生地黃15克,虎杖20克,連翹20克,丹皮10克,貫眾10克。

          【制法】濃縮液。上藥加水煎煮3次,濾汁去渣,合并濾液,加熱濃縮成口服液。每毫升內(nèi)含生藥2克。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5日為1療程。

          【功能】涼血瀉火、解毒通絡。

          【主治】帶狀皰疹。

          【加減】發(fā)熱者,加知母10克,地骨皮30克;濕熱甚者,加青蒿20克,黃芩10克;發(fā)于上部者,加牛蒡子10克,野菊花20克;發(fā)于腰肋部及胸肋部者,加郁金15克,綠萼梅9克;發(fā)于下部者,加川牛膝15克,車前子(包)30克;疼痛甚者,加用消炎止痛酊(干里光30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冰片5克,注入75%酒精500毫升,浸半日后即可外擦皮損區(qū)).

          【附記】引自《名醫(yī)治驗良方》。朱波剛方。治療50例,全部治愈。治愈后極少有遺留神經(jīng)痛者。

          20.黃花解毒膏

          【組成】黃連30克,七葉一枝花50克,雄黃60克,琥珀90克,明礬90克,蜈蚣20克。

          【制法】藥膏。先將蜈蚣放焙箱內(nèi)烤黃,然后取出與上藥共研細末,過100目篩,混勻,用麻油調(diào)勻成糊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將藥膏勻涂在紗布上,敷貼患處。每日換藥1次,6日為1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棠《穴位貼敷治百病》。屢用效佳。

          21.大青葉膏

          【組成】大青葉120克,黃芩120克,金銀花150克,板藍根150克,龍膽草120克,黨參60克,紫草60克,延胡索60克,防己60克,白術60克,甘草60克,白鮮皮90克,白芷90克,蜈蚣15克。

          【制法】膏滋。上藥加水取煮3次,濾汁去渣,合并濾液,加熱濃縮為清膏,再加冰糖300克収膏即成。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白開水調(diào)服,

          【功能】清熱解毒、健脾利強、祛風通絡、涼血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臨床經(jīng)驗集》。程爵棠師傳秘方,多年應用,效果甚佳。一般連服1~2料即可治愈。

          22.透邪解毒丸

          【組成】生黃芪15克,野菊花15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紫花地丁15克,板藍根15克,蒲公英15克,白芷10克,紫草10克,蟬衣9克,白僵蠶9克,生甘草6克。

          【制法】水丸。上藥共研細末,和勻,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貯瓻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蛎咳?劑,水煎服。

          【功能】清熱解毒、疏風透邪。

          【主治】帶狀皰疹(初期)。

          【附記】引自《名醫(yī)治驗良方).游來方。屢用效佳。

          23.三黃二香散

          【組成】生大黃30克,黃柏30克,黃連30克,制乳香15克,制沒藥15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取此散適量,加細茶葉泡濃汁適量調(diào)和成糊狀,涂敷患處,干則易之。

          【功能】清熱瀉火、消腫生肌、活血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黃水瘡。

          【附記】引自清代吳瑭《溫病條辨》。屢用效佳。一般用藥1~2天后結痂,疼痛消失,4~6天痊愈。

          24.連芩丸

          【組成】黃芩10克,連翹20克,僵蠶20克,板藍根25克,元胡25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薄荷15克,陳皮15克,甘草15克。

          【制法】水丸。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或每日1劑。水煎服。

          【功能】清熱解毒、行氣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氏醫(yī)學筆記》。屢用效佳。

          25.二合一藥膏

          【組成】紫金錠片(中成藥)、季德勝蛇藥片(中成藥)、板藍根注射液、白醋(或黑醋)。

          【制法】藥膏。病灶范圍在3平方厘米者,用紫金錠片、季德勝蛇藥片各1片,研極細末,加板藍根注射液4毫升,白醋10毫升,冷開水適量,調(diào)和成糊狀,備用。

          【用法】外用。用消毒棉簽酶藥膏涂擦患處,每日涂4~5次。病灶范圍大者,按比例加量。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氏醫(yī)學筆記》。屢用效佳。一般用藥2小時內(nèi)止痛,4天內(nèi)痊愈,驗之臨床,療效確切。

          26.雄龍膏

          【組成】明雄黃4.5克,生龍骨4.5克,炙蜈蚣1條。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細末,和勻,用香油適量謂勻成糊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涂搽患處,日涂2次。

          【功能】解毒、斂瘡、止痛。

          【主治】帶狀皰疹(纏腰火丹)。

          【附記】引自《程氏醫(yī)學筆記》。白廉清得一游方和尚秘方。屢用效佳。一般用藥四日可愈。抹藥后稍覺瘙癢,余無不適。

          27.黛葛散

          【組成】青黛30克,葛根粉30克,冰片30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細末,和勻,貯瓶備用,勿令泄氣。

          【用法】外用。用時取藥粉適量,以雞蛋清調(diào)和成糊狀,涂搽患處,日涂3次。

          【功能】解毒、祛風、止癢。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外治匯編》。屢用效佳。

          28.柏葉散

          【組成】側柏葉15克(炒黃),蚯蚓糞15克(韭菜園內(nèi)者佳),黃柏15克,大黃15克,赤小豆9克,輕粉9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細末,和勻,貯瓶備用,匆受湖。

          【用法】外用。用時每取本散適量,用香油或凡士林、雞蛋清調(diào)勻成軟膏狀,涂搽患處,每日涂3次。

          【功能】涼血解毒、燥濕止癢。

          【主治】帶狀皰疹(火丹)。

          【附記】引自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治療55例,用藥3~5日內(nèi),全鄙治愈。

          29.五柏散

          【組成】五倍子、生黃柏、伸筋草、生半夏、面粉各等分,食醋適量。

          【制法】散劑。先將面粉與五倍子炒至熟,放冷,然后與黃柏、半夏、伸筋草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和勻,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用時取本散適量,以食醋調(diào)勻成稀糊狀,大火煮熟,搗勻,外涂擦患部,每日涂3次。

          【功能】清熱收濕、祛風止猝。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棠《百病中醫(yī)熏洗熨擦療法》.治療20例,全部治愈。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30.三粉散

          【組成】雄黃10克,白礬10克,琥珀末3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細粉,和勻,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每取此散適量,用涼開水調(diào)和成稀漿糊狀,以新羊毛刷蘸藥膏,涂擦患處,隨干隨擦之。

          【動能】清解邪毒。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棠《單方驗方治百病》。屢用效佳。用上方涂擦皮損區(qū)皮膚,一般用藥半日痛即止,用藥1~5天可獲治愈。病邪有時侵及口腔黏膜,引起劇痛,用上藥擦之,同樣能獲卓效。

          31。雙黃膏

          【組成】雄黃6克,大黃9克。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細末,和勻,用麻油調(diào)勻成軟膏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涂。外涂患處,日涂3次。

          【功能】涼血解毒。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氏醫(yī)學筆記》。屢用效佳。

          32.黃石膏

          【組成】雄黃、黃連、煅石膏、青黛、冰片各等分。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細末,和勻,用麻油或陳醋調(diào)勻成軟膏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涂搽患處,日涂3次。3天為1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收濕止癢。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臨床驗方集》。屢用效佳。

          33.雄黃膏(二)

          【組咸】雄黃、黃連各等分。

          【制法】藥膏。上藥共研細末,和勻,以112的凡士林調(diào)勻成軟膏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外涂患處(皮損區(qū)上),日涂3次。

          【功能】解毒瀉火。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氏醫(yī)學筆記》。屢用效佳。

          34.玉露膏

          【組成】秋芙蓉葉60克(干者),凡士林310克。

          【制法】藥膏。將芙蓉葉曬干研為組求,以凡士林調(diào)勻成油膏,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直接涂在瘡上,外用紗布固定。

          【功能】清熱消腫。

          【主治】一切瘡癤、腫毒、癡未破時,丹毒,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暖用效佳。

          35.黃黑膏

          【姐成】雄黃6克,煙膏10克。

          【制法】藥膏。將上藥杵為泥狀,用麻油調(diào)勻成糊膏狀,貯瓶備用。

          【用法】外用。取此膏涂擦患處,日涂2~3次。同時配合湯劑內(nèi)服(生明礬4.5克,杭菊花10克,板藍根10克,神曲10克,鉤藤15克,地丁草1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功能】清熱解毒、收濕斂瘡。

          【主治】帶狀皰疹。

          【附記】引自程爵靠《名醫(yī)百家集驗高效良方》。鄭少康方。治療30例,均獲痊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三味中藥治大?。ň牛?帶狀皰疹的治療
          帶狀皰疹外用方1.雄黃、白礬等份,研細末...
          三個外用妙方 治好帶狀皰疹
          六神丸醋糊,主治:帶狀皰疹。用法:外用,每天 3 次。
          皮膚外用藥大全〔成藥外用制劑〕
          帶狀皰疹外用方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