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谷寺聽松
作者:彭廣軍
在深冬一個有著明麗陽光的上午,與朋友們一同走進紫金山南麓錯落叢林,沉郁深綠的青松和枝杈鋼絲般指向天空的落葉喬木營造了剛勁滄桑的生機,樹下草蘭仿佛精心梳理過的秀發(fā),透露春的信息。
靈谷寺,泊在紫金山叢林港灣里,岑寂得似一艘由遠古駛來的桅船,飛動的鳥兒給這靜謐港灣帶來了輕快靈動。這古老佛寺,歷經(jīng)一千五百余年的時光,在隱隱松濤中展露出內(nèi)斂的靈動。
一千五百年,讓許多東西還原成了本真,回歸了源頭,一千五百年的靈谷寺歷經(jīng)了太多世事煙雨:離亂戰(zhàn)火,雨雪風霜……今日陽光還來自于一千五百年前那輪照耀大地的太陽嗎?
靈谷寺始建于南北朝,由“佛徒”皇帝梁武帝敕建,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九百年后的大明朝,當過和尚的朱元璋也看中靈谷寺的原址,要將之建成孝陵,于是將靈谷寺遷至現(xiàn)在的地兒。這又過去了六百年了,但照我們現(xiàn)在看來,似乎靈谷寺就應該建在這里。當然,那時靈谷寺規(guī)模宏大,占地達到了五百畝,是現(xiàn)在規(guī)模的二十五倍。但靈谷寺靈氣依然,而且保存有國寶級的文物多件,更加令佛教信眾膜拜的是,靈谷寺供奉著九成以上的玄奘法師——中國佛祖的頂骨舍利。
今日我們似乎大有佛緣,靈谷寺住持釋傳靜大師居然親自接待,一杯清茶,一碟茶干,一盤紅棗,我們圍坐在佛堂聆聽傳靜法師“講經(jīng)”,然而法師說的幾乎全是大白話,從靈谷寺建成一千五百年歷史入手,扼要談到了佛教以及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也談到了寺廟和佛教興起和存廢,以及中國人“亂世藏佛,盛世供佛”的緣由。
他語氣平緩,侃侃而談,似乎每一句話都能走進人的心里。
法師說信仰,說修行。有些說法我此前也許聽說過的,但沒自己想過;或許也想過,但卻沒聽過。
信仰,是信和仰的兩種狀態(tài)。首先要信,信了才會仰?,F(xiàn)在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不管準不準確可能都反映了一些客觀現(xiàn)實。不管信什么,人的確應該有所信有所仰,沒有信仰的人就什么也不怕了,而什么都不怕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
要讓人信仰,不僅要說的要可信重要的是要做得可信,人前人后不一樣,說的與做的不一樣,說話自己都不信,別人怎么可能信?
不要把修行看得很高深,也不要以為只有和尚念經(jīng)打坐才是修行,其實我們一舉一動都可以是修行,正確修行能夠得到善果。
所有宗教的共同特點是勸人向善,勸人慈悲,唆使人作惡的不是宗教。佛教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提倡自身修行,不是佛讓你如何如何做,而是你自己要去如何做,這是佛教與其他宗教的區(qū)別所在。
世上自己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捐錢塑像造廟的人也不見得真信佛,求神拜佛的人并不見得就是信佛,打麻將的人你去求佛保佑自己圈圈贏別人把把輸,菩薩就很為難。求菩薩讓自己有個好身體,可你整天胡吃海喝欲求過度,身體怎么好得起來?
有人過生日那天去求土地神保佑自己平安,拜完神開著車子狂奔趕著做生意去,一不留神車子撞到大樹上。這人的魂靈認為很冤枉,晃晃悠悠找土地神討說法,說自己拜你求平安,結(jié)果出車禍死了。土地神說,我是想保佑你平安來著,可是你把車開了一百八十碼,我騎著小毛驢追不上??!
對人來說,神佛其實就是自身,許多事情別的任何人都不能幫你做,沒人能幫你吃飯,沒人可幫你喝水,沒人能替你生,也沒人能替你死。生的時候一個人來,死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去,有五千朋友也還是你一個人死。死是人的必然,任何人都不能因為不想死就不死,所以要看淡,看淡了才不會為死亡焦慮。而正因為人不可能不死,所以才要更好地過好每一天。
不覺間到午飯時間,傳靜法師留我們用餐,在僧人們用餐的齋堂,安靜排隊,從碗櫥里自取兩只粗瓷碗兒,一雙竹筷。案板上置有芹菜干子、豆芽豆腐、白菜粉絲、青菜冬菇、米飯各一大盆,還有盆冒著熱氣的包菜湯,將碗盛滿了飯菜,以松濤佐餐,美美吃了頓齋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