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塊有著近140年歷史的排骨,是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之一,其烹制工藝被列入首批江蘇省非遺名錄。
這就是無錫三鳳橋排骨,俗稱無錫肉骨頭,是江蘇省無錫市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屬于蘇菜系,為無錫著名的三大特產(chǎn)之一。
如果問無錫有什么特產(chǎn)是老少咸宜的,當?shù)厝耸邪司艜扑]三鳳橋醬排骨。這道菜以其色澤醬紅,滋味醇真,甜咸適中,骨酥肉爛,風味獨特而著稱,被稱為“江南一絕”。
無錫三鳳橋排骨相傳是濟公和尚為了報答三鳳橋肉莊老板的施舍,而獻出配方烹制成的。迪沅集運www.deypost.com/jiyun/
傳說在南宋年間,濟公云游四方來到無錫,肚中饑餓,遂向路邊肉店討要肉吃。店主人大方施舍,濟公吃罷說道:“吃了施主的熟肉,我教你燒好骨頭”。邊說邊用蒲扇對準灶膛扇了幾扇。店主掀起鍋蓋,只見鍋中的排骨絳紅透紫,锃光晶亮,將生排骨放入鍋中剩下的湯汁里,燒烹后又是一鍋同樣色香味美的醬排骨。
有據(jù)可循的三鳳橋醬排骨產(chǎn)生于清朝光緒年間,無錫南門莫盛興飯館為了充分利用剩下的背脊和胸肋骨,加調味作料,煮透燜酥,起名為醬排骨,當作下酒菜出售。
1927年,慎馀肉莊,也就是三鳳橋肉莊的前身開張后,對肉骨頭的燒制技術作了改進,味道得到了明顯的改進。隨著無錫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外地游客日益增多,肉骨頭深受大家青睞,一時間三鳳橋醬排骨聲名鵲起。
三鳳橋的醬排骨之所以如此美味,得益于它十分講究的選材和烹制方法。
三鳳橋醬排骨采用豬肉肋排或草排,這種排骨,一頭豬身上只有十斤左右,肉質細嫩。切好的排骨經(jīng)過腌制入味,用紅米粉上色后即可配以八角、桂皮等多種天然香料入鍋熬煮。
老湯是排骨制作的關鍵,這碗熬煮過程中加入的老湯,已有百余年歷史,這也是制作三鳳橋醬排骨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