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指鹿為馬的趙高權(quán)力欲望膨脹,指派其女婿咸陽令閻樂,逼殺了屠盡兄弟姊妹成為孤家寡人的秦二世胡亥于望夷宮。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這位秦二世在位僅三年,死時年僅24歲,但卷末所附的《秦記》卻記載:
“二世皇帝享國三年。葬宜春。趙高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span>
由此可見,胡亥即位時年僅12歲,死時不過15歲,他很可能還是個孩子。
從《史記》里趙高與胡亥的對話中也可以推測,胡亥死時15歲的可能性更大。
趙高曾對胡亥說“陛下富于春秋”,讓他深居宮中,不要見大臣,而是把朝政委任給自己。“富于春秋”是古時大臣對皇帝年少的雅稱,而且趙高能掌控胡亥,顯然胡亥很可能是個少不更事的孩子。
另外,《史記·秦始皇本紀》還寫到: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游,胡亥陪同,這里用到“少子”的說法,字里行間更能感受到,“少子”就是個貪玩的小孩子,尚未弱冠(20歲)。
反過來講,如果當時胡亥是21歲的成年人,秦始皇臨終不可能不交代他什么,以至于被趙高李斯偽造詔書,掌控全局。
秦二世胡亥的年齡有爭議,而接替胡亥的秦王子嬰,其輩分也是個謎。
趙高也曾想,將象征帝國最高權(quán)力的皇帝玉璽據(jù)為己有,但群臣反對,無奈之下只得將玉璽交給子嬰。
《秦始皇本紀》記載子嬰是秦二世的侄子,但《史記·李斯列傳》又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從胡亥對秦始皇的皇子、公主實施大屠殺,而子嬰?yún)s能幸免來看,秦王子嬰的身份確實特殊,至少是胡亥所敬重的人。
趙高之所以沒把子嬰立為秦三世,而以“六國各自獨立,秦國地方更狹小,竟然以空名稱帝,應(yīng)當稱王才合適”的借口讓子嬰成為秦王,其目的顯然是為其自立為皇帝留后路。
子嬰顯然更有帝王的雄才大略,他與兩個兒子及親信韓談商量,假裝生病不上朝,誘使趙高到子嬰所在的齋宮,韓談趁機刺死趙高,并誅滅趙高三族,正所謂一報還一報。
繼位46天的秦王子嬰于元年(前207年)十月,身著白衣投降劉邦,并將傳國玉璽、兵符等物交給了劉邦,秦朝滅亡。
根據(jù)日本學(xué)者鶴間和幸的研究成果,客觀來講,這是秦王子嬰對秦朝政權(quán)的和平交接,也是對漢王劉邦的禪讓。
正是因為子嬰的舉動,讓劉邦在建立西漢政權(quán)后,對秦國子民善待有加,從歷法到文字,從政治體制到文化禮制都進行了全面的繼承或優(yōu)化,史稱“秦漢”。
漢高祖劉邦甚至破天荒的為秦始皇陵墓設(shè)立了專門的守陵人,這在中國史、甚至世界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