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jīng)提到了2018年AP歷史考試(美國、歐洲、世界)將有什么變動,包括時間分配的變動等等。而Collegeboard最近也終于發(fā)布了新的DBQ & LEQ 的官方給分綱領,多處變動都會影響到你應該怎么寫DBQ和LEQ才能高效拿分,而這一篇文章會詳細分析官方打分綱領里的變動。
如果你打算在2018年考AP歷史(美國、世界、歐洲),那你就必須清楚掌握今年的新給分綱領,才能對癥下藥,寫出符合閱卷老師口味和要求的論文。如果你對之前的給分綱領有所認知、用過舊給分綱領來備考的話,我下面總結、highlight了DBQ和LEQ給分綱領對比去年的改動。如果你并不熟悉老版的官方給分綱領,你也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找到官方給分綱領的中文總結版的獲取方法。
Document-Based Question
1. 取消synthesis
喜大普奔:synthesis對應的1分被取消了!synthesis這一任務要求你(通常在文章結尾)take one step further,把主題事件跟其他歷史時期或者是其他地域的類似事件相比較,又或者是用其他角度來分析主題事件,從而總結出某種歷史規(guī)律或者產(chǎn)生新的洞見。
synthesis這一個任務對于絕大多數(shù)同學來說,都是難度最高的一個任務。任務要求本身比較難理解,而且還需要你扎實地掌握了史實知識,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快速地聯(lián)想到和主題事件相關的事情,進而把它們放到一起進行對比,提煉出新洞見?,F(xiàn)在這個任務取消了,就意味著你沒有必要再在論文里做這個任務、也不用琢磨怎么寫好這一部分啦!
2. “運用文件”由1分變?yōu)?分
DBQ總分7分保持了不變,取消了synthesis對應的1分,那這1分被分配到哪里了呢?
答案:被分配到“文件運用”了。之前要拿到文件運用所對應的1分,必須要“正確運用起碼6個文件的內容作為論據(jù)支撐論證”。
但從2018年開始,只要你“準確描述了至少3個文件的內容來回答問題”就可以拿到1分;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如果你“準確描述了至少6個文件的內容,并運用它們來支撐了論證”,就可以拿到另1分了!
也就是說,在“文件運用”這一個任務上,你最多可以拿到2分。且拿第1分的門檻大大降低——正確描述了3個文件的內容就可以了。而只要你在這一項任務上達到去年的標準,在這一項任務上你可以拿到2分。對于可以熟練完成這個任務的同學來說,可以說是白送給你1分啊。
3. “分析文件”的拿分要求降低
要拿到“分析文件”對應的1分,去年要求正確分析至少4個文件的作者的出發(fā)點、文件的歷史背景、目標聽眾、或寫作目的。
但2018年開始,正確分析3個以上文件的作者的出發(fā)點、文件的歷史背景、目標聽眾、或寫作目的,就可以拿到對應1分啦!所以也是把這一項任務的達標標準降低。
4. “論證質量”要求描述變化
DBQ最后一項任務是展示你對歷史復雜性的理解。 “展示你對主題事件復雜性的認識,在論證的過程中用論據(jù)去印證、修飾、限制自己的立場。”
2018年的官方給分綱領對于這一項任務的描述補充了具體做法,用以下任意一個做法都可以拿到這一分:
(1)通過解釋不同變數(shù),來解釋一個問題的微妙之處
(2)解釋相同和不同之處、延續(xù)和變化、多個原因、或原因和結果
(3)解釋同時間段或者不同時間段里發(fā)生的有關歷史事件,建立聯(lián)系并產(chǎn)生新洞見
(4)通過跨主題的多個視角來確認論證的有效性
(5)考慮到不同觀點或反對證據(jù),并根據(jù)它們修飾或者修改自己的立場或者論點
顯然,不同類型的題目有不同的最佳方法來展示你對歷史復雜性的了解,拿到這一分。比如,如果一個問題是關于兩個歷史事件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的,那你就應該采取(2)方法,充分解釋兩個事物間的相同以及不同;而如果一個問題讓你從政治、社會角度來分析某個特定歷史事件,那你可以采?。?)方法,比如從經(jīng)濟、文化角度來分析主題事件,進一步論證你中心論點的有效性。
其實你也不需要有意識地考慮用哪種做法來完成這一項任務。只要你保證總體論證質量,始終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邏輯通順,條理分明,運用充分的史實支撐了中心論點,點明論據(jù)是如何印證、修飾、限制自己立場的,這一分的獲得是自然而然的。
Long Essay Question
1. 加入了Contextualization這一項任務
之前,LEQ和DBQ的一個大區(qū)別就是LEQ沒有給Contextualization(提供背景信息)分數(shù)。但今年明確新增了contextualization,并給了它對應的1分。所以現(xiàn)在LEQ的intro段寫起來和DBQ的一模一樣。只要你(1)用3-4句話來描述一下和主題事件直接相關的歷史背景信息,然后(2)用1-2句話來陳述你針對問題的立場,就可以完美地完成intro段,并一舉拿下contextualization 和 thesis statement 的2分啦!
要知道,每一年LEQ和DBQ的平均分基本都是2分多一點。而你跟著我的套路做,在intro段就拿到2分了。
2. 取消synthesis
LEQ總分6分不變,加了Contextualization的任務,自然就有另一個任務被刪除了。被刪掉的任務和DBQ一樣,也是Synthesis。所以寫LEQ和DBQ一樣,結尾不用再想怎么延伸論證、升華主題了?。ㄈ龌ā?/p>
3. 取消periodization
從2018年開始將不再考核periodization這一“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也就是不會再出現(xiàn)"what marks the turning point"這樣的題目了。這個改動對你具體怎么寫論文不產(chǎn)生影響,但意味著你不用練習這個類型的題型了。
但是periodization和continuity and change over time (CCOT)其實 很類似,也是要知道不同時期之間what changed AND what stayed the same,所以還是不要掉以輕心呀!
4. “分析論證”標準更模糊
在這個任務上,原來的打分綱領里把每一個題型(causation、comparison、continuity and change over time、etc.) 所適用的標準都詳細寫出來了。比如針對causation的題目,具體要怎么算達標拿第1分,而達到什么標準算出色可以拿第2分都有具體標準;而針對comparison,具體的標準又都不一樣。所以原來有4種題型,就有4份稍微不同的打分綱領。
而新的打分綱領里則把達標分(第1分)和出色分(第2分)generalize了一下,相當于把幾份不同的打分綱領統(tǒng)一到一起了。但你仔細對照一下的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一項任務的本質不變,原來該怎么寫還是怎么寫。
所以咧?
總的來說,2018年新版的官方給分綱領所有改動都是好消息,使得在essay部分拿分更容易了。即去掉了synthesis這一項比較難任務,又把其他一些任務拿分的標準降低了。而且還沒有在其他部分相應地提高難度!Collegeboard可以說是很良心了。
無論如何,要拿到好成績,就一定要知道閱卷老師將用什么評分標準來為你打分,才能投其所好,最大化時間和精力。比如,既然明年將不再給synthesis分數(shù)了,那你也不用再考試中寫synthesis的內容了(反正寫了也不會拿分),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寫好“文件運用”上。這就是為什么,I can't stress enough: the official grading rubrics are your BEST FRIEND! 一定要充分利用collegeboard出的最新官方給分綱領,透徹理解,并把所有任務和對應的要求銘記于心,再去研究怎么才能在每項任務上達標(學姐的視頻教程會詳細展開)。這樣一來,拿5分簡直是分分鐘的事啊。
上面總結的是2018年official grading rubrics和2017版的不同,熟悉老版打分綱領的同學可能才看得懂。
所以,我還把每一個任務的達標要求都翻譯成了中文,并加上解釋,整理成了1頁checklist(適用于AP美國歷史、歐洲史、世界史)。也就是說,我基于2018年新版official grading rubrics,更新了一下5月份推送的打分綱領總結。
拿上這份中文版的打分綱領總結,你就可以:
直觀地看到閱卷老師如何給你的論文評分
了解閱卷老師的標準后,可以幫助你更清晰地理解應該怎么structure your essay,投其所好
如果你身邊沒有可以信任的老師給你的習作打分,你也可以利用這個給分綱領來自己給自己打分。只要對照著看看你有沒有做到每一項任務、有沒有達到上面的標準,就可以知道自己習作能拿多少分了。當然,自己看自己的習作很多時候是看不出來自己有沒有達標的。你還可以用這份打分綱領跟一起備考的小伙伴交換互相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