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旦逗留了兩天后,我們通過約以阿倫比橋邊境,再次進入到了以色列境內(nèi)。經(jīng)過巴勒斯坦中部城市伯利恒,我們來到了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都視為圣城的耶路撒冷。
在希伯來語中,“耶路”是城市,“撒冷”意為和平,耶路撒冷即為“和平之城”,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圣城”。耶路撒冷老城位于耶路撒冷的東方,面積不大,僅有1平方公里。老城東鄰橄欖山,南靠錫安山。老城內(nèi)的圣殿山,為猶太人最神圣之地。
耶路撒冷從16世紀初起接受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1917年被英國占領(lǐng)。1947年,聯(lián)合國決議耶路撒冷為國際城市。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后,約旦控制了老城及東北地區(qū),以色列占領(lǐng)了新城。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以色列占領(lǐng)了整個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但是各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都設(shè)在特拉維夫。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當(dāng)我們從以色列旅游歸來不久,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將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以致在國際社會特別是阿拉伯國家引起了軒然大波。
耶路撒冷老城內(nèi)分成四個宗教區(qū)域,分別為猶太教區(qū)、穆斯林居住區(qū)、基督教區(qū)和亞美尼亞教區(qū)。老城現(xiàn)存的古建筑,主要有猶太教圣殿的西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哭墻,基督教圣墓教堂,圣巖石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老城城墻,耶穌受難之路,也稱為“苦路”。
來到耶路撒冷,我們首先登上了橄欖山。橄欖山是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是傳說耶穌曾經(jīng)布道的地方,周圍種了許多橄欖樹。站在橄欖山上,金色的耶路撒冷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神圣而美麗。特別是圣殿山上著名的伊斯蘭教圣殿——巖石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以其宏偉、壯觀的圓頂,成為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標志。
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第三大圣寺,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圣寺和麥地那先知寺。巖石清真寺也是伊斯蘭教的圣地,坐落在阿克薩清真寺以北300米處。這兩座清真寺只能遠晀,不能進入,實在是有些遺憾。
從橄欖山下山,我們沿棕樹主日路下行,相傳此路是耶穌騎驢進城時所走過的路,當(dāng)時正逢主日(星期日),民眾以棕樹枝鋪在路上,迎接耶穌進城,所以稱為棕樹主日路。
我們來到了主哭耶京堂。主哭耶京堂是羅馬天主教教堂,教堂形狀好像一顆淚珠,教堂外圍的四個角上各有一個淚瓶裝飾物,用來象征耶穌的眼淚。根據(jù)《路加福音》第19章,耶穌走向耶路撒冷的時候,預(yù)測其將來的毀滅和猶太人的離散,當(dāng)眾哀哭。這座教堂就是為紀念這個事件而修建的,院子里面種有橄欖樹、松樹、柏樹及一些花卉,也是一個清香、淡雅的花園。
再往下走,我們來到了客西馬尼園??臀黢R尼園是耶路撒冷的一個果園,園中八棵巨大的橄欖樹相傳在耶穌時期即存在。根據(jù)新約圣經(jīng)和基督教傳說,耶穌在被釘上十字架的前夜,和他的門徒在最后的晚餐之后來到園中禱告。這時,猶大帶著祭司長等人前來捉拿耶穌。約定的暗號是猶大與誰親吻誰就是耶穌,于是他走到耶穌跟前叫了一聲“老師”并與耶穌親了一下,耶穌被捕。
位于客西馬尼園中的萬國教堂,又稱為苦悶大教堂,萬國教堂是由16個國家集資建造的。教堂為拜占庭風(fēng)格建筑,頂部由若干起伏的拱形圓頂組成,據(jù)說每個拱頂代表捐資建造教堂的一個國家。教堂正面,四組優(yōu)雅的圓柱和石墩托舉著三個高大的拱門,每組柱頂上矗立著一個手捧書本的福音傳教士雕像。
門楣上方是一幅巨大的馬賽克鑲嵌畫,畫中的耶穌作為人和上帝之間的紐帶,身著紅袍,頭頂光環(huán),跪在地上向上帝禱告,身旁的人們用飽含希望的眼神望著他。進入教堂,看到祭壇前有一塊方形圣石,相傳為耶穌在上面殷切禱告的石頭。教堂內(nèi)幽暗肅穆,幾位信徒在圣壇前瞻仰圣容,靜默禱告。
明天,我們將進入耶路撒冷老城區(qū),探尋圣殿山和錫安山上耶穌的遺跡。
佳麗世界,是文藝青年的家。
不管她在哪里,我總在她的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