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堅持下去,就會贏得有光芒的人生。
你的生活,就是由一個個習慣塑造的。
奧格·曼狄諾曾說:“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向失敗敞開的門?!?/span>
培根曾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想要有好的人生,就要養(yǎng)成這幾個好習慣。
1
堅持不斷讀書學習。
讀書,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而言,也許不是人生當中唯一,但卻是最好的投資,最快的捷徑,以及最大的出路。
曾國藩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清史專家蕭一山評價曾國藩時說:
“他生平的事業(yè)完全是從學問修養(yǎng)而來,而學問修養(yǎng)則是從讀書中學來的?!?/span>
正如朱熹所言:“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于讀。”
對普通人來說,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捷徑”,是逆襲的法寶。
曾國藩從小天賦不佳,他從十三歲就開始參加秀才考試,屢考屢敗。
在參加第6次秀才考試時,不僅落榜,還因為成績太差,成為全省通報批評的反面教材。
而跟他同時代的李鴻章17歲考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中秀才;左宗棠14歲考中秀才;梁啟超11歲考中秀才。
從小就被人譏笑為愚鈍的曾國藩,也因此有些自卑,他曾寫下日記:“余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span>
他并沒有因為天資不好而氣餒,而是加倍努力、手不釋卷,終于在第七次考中了秀才。
讀書給予了曾國藩智慧和力量,讓他有了與命運較量的勇氣。
他在考中秀才后,繼續(xù)發(fā)奮讀書,修身養(yǎng)性,28歲就考中進士,比同時代考取進士的平均年齡早了10年。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公平、最好走的路,它不看重出身,不看重天賦,只看重努力和付出。
曾國藩初入官場的時候,太過鋒芒畢露,脾氣暴躁,一味蠻干強干,在官場中處處碰壁。
特別是在江西帶兵作戰(zhàn)時,他陷入了囧境。
即使在你陷入困境的日子里,你讀過的那些書,也能讓你絕處逢生。
這時的曾國藩選擇讀書。讀書讓他想法豁然開朗,讀書照亮了他前進的路。
曾國藩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再彷徨焦慮,變得和氣、謙虛,變得能力出眾。
僅用了十年時間,就從基層官員成為省部級重臣。
而同時代成名的左宗棠、李鴻章,雖然年少成名,卻花了大半生時間才官居高位。曾國藩因飽讀詩書,文采出眾,深受道光皇帝青睞。
那些讀過的書,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思想,開闊你的眼界,提升你的格局,改變你的人生際遇。
正如培根所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我們堅持讀書就是為了即便跌落繁瑣,洗凈鉛華,面對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
面對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diào),面對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span>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更很難想象,一個不再上進的人,如何在余生,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以及去追求想要的詩和遠方。
想要不斷去提升和完善自己,就離不開讀書。
也許讀過的書過不久就會忘掉,但就像吃過的飯一樣,會化成養(yǎng)分吸收進血液里,滋潤成長。
讓你變得優(yōu)秀的并不是你的天賦和能力,而是孜孜不倦地讀書。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欲上進先讀書。
如果你每天可以抽出一點空,哪怕讀半個小時書,也會在日積月累中,不斷變成一個更好,更強大,更優(yōu)秀的自己。
不讀書,就意味著你在原地踏步,甚至在不斷退步,你始終在被動去適應(yīng)社會,乃至疲勞地應(yīng)對諸多麻煩和問題。
一個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不斷變好,是從讀書的那一天。
你只有每天去讀書,讓自己的思想變充盈,讓自己的心態(tài)和狀態(tài)變得更好,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和困難。
2
保持淡定從容、平穩(wěn)的心態(tài)。
楊絳曾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
楊絳女士在世時,年過百歲依然鶴發(fā)童顏,慈眉善目,目光清澈,精神飽滿,思路清晰,并且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的腳步。
在楊絳女士身上,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無與倫比的優(yōu)雅淡定之美。
她的美,在經(jīng)過歲月的醞釀后,散發(fā)出濃郁的芬芳,這種大氣、知性、從容、沉靜之美,讓天下人無不仰慕。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就是如楊絳這般發(fā)自內(nèi)心的淡定從容。
她一生歷經(jīng)風浪與波折,雖然不斷經(jīng)歷坎坷,楊絳卻能從容面對,總能給世界以溫暖、以感動。
有一次,楊絳和錢鐘書被誤解,被傷害。
第二天,他們照常出門買菜,臉上沒有苦大仇深的表情,淡定得跟什么事兒也沒發(fā)生一樣。
有一次,學校分給她的任務(wù)是清洗廁所。
沒想到,污垢重重的女廁所,被那雙拿慣筆桿子的手擦得煥然一新。
后來,楊絳被安排種菜,在翻譯家葉廷芳的印象里,楊絳白天利用看管菜園時間,看書或?qū)憱|西。
葉廷芳說,“你看不出她憂郁或悲憤,她總是笑嘻嘻的?!?/span>
不管任何時候,任何苦難,也阻擋不了她充盈自己的靈魂。
楊絳能屈能伸,即使再大的風暴,也能平穩(wěn)度過,內(nèi)心依舊安然。
心態(tài)平穩(wěn)的人,往往能靜得下心來,沉淀自己。
東晉的王羲之,在書法上面頗有天分,但年輕時總是急于求成,一直難以更上一層樓。
直到他看到東漢書法家張芝長年累月練字的那份從容淡定,才突然意識到:字要一筆一劃地寫,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穩(wěn)中求進,才能水到渠成。
此后二十年的時間里,王羲之戒掉了急躁,每天靜心地練習書法,最終得以成為一代書法大家,更被歷代書法家推崇為“書圣”。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
生活里,你所面對的每一件事,能不能處理好,心態(tài)最重要。
把每一步走穩(wěn)了,走妥當了,才能走到心中想去的目的地,才能得到心中想要的結(jié)果。
從前,有個小和尚跟著老和尚出去游歷。途中遇到發(fā)洪水,倆人到山頂去避險。
小和尚驚慌不已,對老和尚說:“師父,咱們快點還是走吧,這里太危險了。”
老和尚反問道:“山下就不危險了嗎?”
小和尚坐立不安,而老和尚卻只是專心打坐念經(jīng),不受一點影響。
二天后洪水退去,老和尚問小和尚:“二天前,你可曾想到今天洪水會退去,危險會解除?”
小和尚若有所思。
很多時候,遭遇突變,越慌亂反而會束手無策,讓事情變得更遭。學會保持淡定從容,以不變應(yīng)萬變,順其自然,一切總會過去的。
淝水之戰(zhàn)時,前方戰(zhàn)事勝敗未卜,謝安卻安然與賓客對弈。
在從容應(yīng)對間用棋局鎖定戰(zhàn)局,將苻堅殺得潰敗千里。
當捷報從前方傳來,謝安還在和賓客下棋,家人送上謝石謝玄的手書,他略瞟了一眼,心里已知里面要說之事,就隨手把它放在旁邊,好象沒這回事一樣,繼續(xù)下棋。
謝安的淡定從容成了一種必勝的信念。
人生總會遇到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而人生,其實就是在一次次的小事、急事、大事上保持處變不驚的過程。
正如泰戈爾的《飛鳥集》中的一句話:“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jīng)意的時候出現(xiàn)?!?/span>
在生活中,我們無法擺脫世事紛擾,所以更應(yīng)該讓自己的內(nèi)心擁有一份淡定。
在人生的一場場博弈中,能夠做到淡定從容、保持心態(tài)平穩(wěn),就能穩(wěn)中求勝。
3
控制好情緒,不生氣。
人活著,總會因為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而生氣。
生氣,不僅成為了很多人健康的頭號敵人,也成了人生不幸福的重要因素。
想要活得好,就要學會控制好情緒,不生氣。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爛人爛事,少不了有氣。
與其生氣,不如從容面對,心寬了,心態(tài)就好了,脾氣自然也就小了。
不少人心態(tài)不好,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所以經(jīng)常生氣。有些人心態(tài)陽光,凡事不往心里去,所以很少生氣。
無論怎么說,生氣不如爭氣。愚蠢的人,當遇到煩心的事時只會生氣;聰明的人,即使在心情糟糕時,也能夠說服自己不生氣,因為他懂得如何去排解問題。
莎士比亞說:“不要因為你的敵人燃起一把火,你就把自己燒死?!?/span>
俗話說“沖動是魔鬼”,人在情緒波動的時候難免會做傻事。
生活中因為大大小小的事動輒生氣的大有人在。有不少人無法控制沖動的脾氣,當遇到有人得罪自己時,怒火一觸即發(fā),一燃就起,導(dǎo)致雙方或吹胡子瞪眼,或暗生悶氣,或臉紅脖子粗地相互爭執(zhí),更甚者大打出手,最終不是結(jié)仇結(jié)怨,就是傷了和氣,搞得兩敗俱傷,傷人傷己。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
一天,寶玉的丫鬟晴雯受了別人的氣,正悶悶不樂。
來找寶玉的林黛玉因此被晴雯擋在了門外。
開始林黛玉以為屋內(nèi)的人沒有聽出自己是誰。再次敲門,而此時心情郁悶的晴雯煩躁的應(yīng)答:“二爺說了,誰來也不許進!”
這時恰巧屋內(nèi)傳出了寶玉和寶釵的歡笑聲,讓黛玉越發(fā)的難過生氣,心想:難道真的是寶玉不想見我?
就這樣,黛玉回到自己的屋中,一邊想一邊難過,整晚沒有睡。
而林黛玉也正是因為她這種多愁善感、愛生氣的性格,紅顏薄命。
據(jù)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生氣,與更高程度的炎癥相關(guān),可能預(yù)示著糟糕的健康情況。
炎癥是機體對感染、傷口和組織損傷等免疫反應(yīng)的一部分,而慢性炎癥會導(dǎo)致多種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癥。
你的每一次生氣、憤怒,都會或多或少地給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增加負擔,當一次次的累積之后,免疫系統(tǒng)不堪重負,重病重癥就會找上門。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目前與情緒有關(guān)的疾病就已達200多種。
那曾不以為意的垃圾情緒,一直在慢慢侵占我們的身體,別讓它們有機可乘,永不停息地折磨我們。
管理好情緒,是為人處事、好好生活的基礎(chǔ)。
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煩心的人和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
沒必要為了不值得的人去生氣,也沒必要為了小事動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照顧好自己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句話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費盡心機,自尋煩惱?!?/span>
古人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span>
生氣其實就是拿別人的錯來傷害自己。
與其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如學會放下和釋懷。
百事從生氣起,一笑解千愁。
王爾德說過:“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愛自己,從不生氣開始。
人生,不生氣才能活得自在從容。
好習慣可以成就一生,以上三個習慣希望你能養(yǎng)成,讓自己越活越好。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