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秦瓊、尉遲恭,幾乎是家喻戶曉,因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習俗就是每年春節(jié)在大門的兩側(cè)貼上此二人的畫像,寓意為除妖辟邪、歲歲平安。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晚上經(jīng)常夢見不干凈的東西,就在他寢臥難安之時,秦瓊、尉遲恭兩位大將主動請纓晚上為其守護站崗。說也奇怪,自從他們二人為李世民站崗后,李世民一夜安好,再沒發(fā)生什么鬼怪之事。此事傳到民間,家家戶戶效仿其法,每逢春節(jié),就將秦瓊、尉遲恭二人的畫像貼在門上,保佑平安。
秦瓊、尉遲恭平起平坐,但是,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尉遲恭排名第七,秦瓊排名第二十四,即倒一,為何二人差距如此巨大?
先說秦瓊:
公元619年,李淵稱帝的第二年,天下群雄割據(jù),藩鎮(zhèn)擁兵自重。秦瓊與程咬金等人離開洛陽的王世充,投奔到了李唐陣營,效力于秦王李世民帳下。秦瓊作戰(zhàn)英勇,每戰(zhàn)必沖鋒在前。在李世民帳下先后擊敗河東宋金剛、洛陽王世充、河北竇建德和劉黑闥等,秦瓊亦因功獲封翼國公。
但是,這樣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名將,就在李世民即位后,好像突然消逝了一般,再無過多表現(xiàn)。按照秦瓊自己的說法就是:打了這么多年仗,落了一身病,我也該好好歇歇了。
《舊唐書·秦瓊傳》:“吾少長戎馬,所經(jīng)二百余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后出血亦數(shù)斛矣,安得不病乎?”
就這樣,淡出十余年后的秦瓊于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李世民追贈其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再說尉遲恭:
尉遲恭是于公元620年,李淵稱帝的第三年,在宋金剛兵敗后歸順李唐陣營的。后來,尉遲恭跟隨李世民同秦瓊一道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
重點來了:李淵即位的第九年(626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李淵禪位于他,從而順利登上皇位,是為唐太宗。而在此次政變中,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恭等則是秦王李世民的鐵桿支持者。
尉遲恭時為秦王府的左二副護軍,在李建成、李元吉拉攏引誘不成后,就要陷害將其致死,幸虧李世民再三請求李淵才保得其性命。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拉攏陷害李世民身邊的其他人,房杜二人亦遭到斥逐。
可見,李世民當時的情況確實是被逼得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的地步了,如果任由事態(tài)發(fā)展下去,不僅李世民身邊的人遭到陷害,就連李世民本人也會性命難保。
儲位之爭真是血雨腥風,就連親兄弟都不放過。
最后是李世民先發(fā)制人,預先在玄武門埋下伏兵,在李建成、李元吉入朝之時,將二人射殺。
具體過程中,尉遲恭大顯身手,不僅在關鍵時刻救了李世民一命,還親手將李元吉射殺。
《舊唐書·尉遲敬德傳》:“太宗所乘馬又逸于林下,橫被所繣,墜不能興。元吉遽來奪弓,垂欲相扼,敬德躍馬叱之,于是步走,欲歸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殺之?!?/span>
李世民登立帝位后,第一件事自然是論功行賞。大致就是以鄉(xiāng)食多少戶分了六個等級,尉遲恭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為二等一千三百戶,秦瓊與高士廉、程知節(jié)等為六等七百戶。
不論你前期表現(xiàn)有多好,關鍵時刻沒出了力,領導同樣不感冒你。大俗話是: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就打不長眼的。
整個政變過程中,尉遲恭表現(xiàn)很搶眼,秦瓊表現(xiàn)平平。尉遲恭是秦王府左二副護軍,人家秦瓊已是翼國公了,尉遲恭你得加油努力啊,前途無量!反觀秦瓊,已身為大唐翼國公,幾個小孩子爭奪儲君之位大打出手,在情況還不是很明朗之前,最好還是靜觀其變的好。
所以,差別就在此處了。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為大唐江山立下功勞的開國元勛,命人修建了凌煙閣,并讓著名畫家閻立本在閣中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二十四位功臣的排名不是按照功勞大小排的,而是按照官職高低排的,已經(jīng)死去的就按照獲贈官職來排,同樣官職的就以死者為大排在前面,綜合下來,尉遲恭排名第七,秦瓊排名第二十四,即倒一。
今天,看到門神秦瓊和尉遲恭,不知是尉遲恭沾了秦瓊的光還是秦瓊沾了尉遲恭的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