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山定林寺距今已有 1500 多年歷史,屬于金陵名剎、“ 金陵48 景”之一。歷史上,定林寺分為“上定林寺”、“下定林寺”兩處。宋景平二年( 423 年)“慧覺”于南京鐘山創(chuàng)建“下定林寺”,劉宋元嘉十六年( 439 年),外國高僧竺法秀(曇摩蜜多)在南京鐘山紫霞湖一帶建“上定林寺”。
根據(jù)史籍記載:佛陀涅盤后,有兩顆佛牙舍利留存世間,一顆傳入錫蘭(今斯里蘭卡),一顆傳入當時的烏萇國,后由烏萇國傳到于闐。五世紀中,南朝高僧“法獻”游于闐,把佛牙帶到南齊首都建康(南京)上定林寺佛牙閣里,廣受四方佛徒朝拜,
這顆佛牙便供養(yǎng)在北京西山八大處靈光寺佛牙舍利塔里。 南宋孝宗乾道時 (1164~1173) , 高僧善鑒將“上定林寺”匾額移至方山,重建定林禪寺,與南京鐘山上定林寺在子午線上南北正對,同時建定林寺塔,此塔已有 800 余年歷史,專供佛像,不能上人。據(jù)清同治《上江兩縣志》稱:宋乾道間,善鑒和尚因鐘山定林寺廢,便募資建寺于此,沿襲寺名。塔建于乾道九年,高十三米。底層特高,南面開門,另三面各有佛龕,塔剎和腰檐已毀。此后,遠近信徒、施者接踵而至,佛殿、法堂、僧房次弟建成。據(jù)《金陵梵剎志》記載:全國佛寺“輪藏”之祖——傅(翕)大士即在方山定林寺建輪藏并廣為弘法,(史載傅翕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寶志共尊為“梁朝三大士”)。同時,南朝梁武帝蕭衍時,來自天竺的達摩祖師留在建康期間,曾到方山定林寺舉行佛事活動,方山至今尚保留有“達摩崖”等歷史古跡,為禪宗之祖達摩偃坐之地,故此,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說。另載,定林寺曾于元至治年間( 1321 ~1323 年)和明天順年間居士朱福寶及其諸子重建( 1457 ~1464 年)兩次大修后, 隨后即遭到破壞,至清同治年間寺廟已毀,至太平天國時,更被毀殆盡,清光緒間,由世稱“道明師祖”的僧人向四方化緣重建,增其舊志,規(guī)模宏大。而不幸文革期間,寺遭劫毀,僅塔尚存,目前為南京歷史最久的樓閣式硬塔,塔高約 14.50 米,為七級八面仿木結(jié)構樓閣式磚塔,底層較高,邊長 1.46 米,直徑 3.45 米。 1982 年,方山定林寺塔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世界著名的斜塔中,意大利比薩斜塔傾斜度為 4 度,蘇州的虎丘塔傾斜度為 3.5 度,而經(jīng)過糾正的方山定林寺斜塔斜為 5.3 度, 2003 年 11 月 5 日稱:定林寺斜塔至今仍堪稱世界第一斜塔。
為了恢復千年佛教古剎圣跡,在國家和當?shù)卣约吧鐣鹘绲年P注下,定林寺得以再次重建,大雄寶殿目前已竣工,殿內(nèi)佛像及山門、藏經(jīng)樓、天王殿、功德堂、鐘樓、鼓樓、禪堂、齋堂、祖堂、客堂、僧寮等建筑還將陸續(xù)興建,愿有緣佛寺的大德善士能隨緣樂助,共襄善舉,功德無量。
重建方山定林寺緣起
公元439年南朝劉宋元嘉十六年,外國高僧竺法秀在鐘山始建上定林寺,后廢寺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秦高僧善鑒請其額,于方山重建定林寺,同時建定林寺塔,此塔已有800余年歷史,專供佛像,不能上人,定林寺高僧輩出,佛源廣播,全國佛寺輪藏之祖博大士出于此寺,梁朝時禪宗之祖達摩來中國參禪的第一道場設于定林寺,在佛教屆有“南定林、北少林”之美譽。
定林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明清時均有增建,規(guī)模宏大,屬于金陵名剎之一,
“文革”定林寺被毀,只剩下定林寺塔,是省級保護文物。為再現(xiàn)佛教圣地之光,恢復南京名勝古跡,在當?shù)卣χС趾蜕鐣鹘绲年P注下,定林寺得以重建,莊嚴古樸、氣勢恢弘的大雄寶殿現(xiàn)已竣工,殿內(nèi)佛像及山門、天王殿、藏經(jīng)樓、羅漢堂、禪堂、齋堂、僧寮等建筑將陸續(xù)興建。因工程規(guī)模浩大,巨額耗資,獨力難成,故仰望海內(nèi)外人士、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高僧大德、四眾弟子、十方信眾慷慨解囊,踴躍捐資,以有助之財帛,鑄無盡之?;?,功在當代、澤及后人,聚沙成塔,共襄善舉,本寺將功德芳名勒石記載,數(shù)額大者,單獨勒石。
傳說先有南京江寧方山、后有南京。方山又名天印山,頂平似削,方正似印,是風水吉祥命運山,帝王之氣灼灼逼人。傳說秦始皇滅六國,公元210年最后一次南巡,浮江而上南京,為方山王氣震撼;為破金陵之王氣、鑿斷方山地脈,引淮河污水入城,歸途中卻一病不起、駕崩途中,遭“破天機”之譴,南京終究成六朝古都,流芳百世。
此外,因江寧房地產(chǎn)業(yè)而出名的百家湖及星羅棋布、大大小小的水庫,象顆顆珍珠撒滿江寧大地,青龍山、祖堂山、與方山遙相呼應,雖然沒有紫金山、老山那樣的氣勢,但幾乎每一座山、每一段水,都有說不盡的美好傳說與故事。
乞食歸來晚,云堂已閉關。
明月籬犬吠,經(jīng)罷木魚閑。
白板雙扉啟,青藜一杖還。
挑燈石巖下,趺坐小塵寰。
此詩是明代詩人盛時泰(應天府上元人,今屬南京江寧區(qū))結(jié)香茅于方山時所詠:“宿定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