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個性與父母的經(jīng)驗發(fā)生沖突,是這個時代父母與子女之間相處最容易發(fā)生的問題和矛盾所在。
相信很多人會跟我有相似的經(jīng)歷,父母會覺得他們的人生經(jīng)驗比我們多,他們的判斷相對于我們的決定會正確些,因此就出現(xiàn)了許多類似“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等等經(jīng)典的名句。
作為子女一方,也會覺得父母的觀點相對落后和守舊,根本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發(fā)展潮流,他們會認為父母是“老古董”“老頑童”。
其實,雙方只要能放下成見,多聽聽對方的意見也未嘗不可,說不定能夠幫助問題得到較為全面地解決呢?
很不幸的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被憤怒的情緒沖昏了頭腦,最后沖動行事,反而多走了彎路。
我喜歡孟非孟爺爺少說也有3年了,在觀看他主持的節(jié)目時,我學到了不少處事方式。
不久前,孟爺爺主持了一檔新的節(jié)目《新相親大會》,也是跟《非誠勿擾》類似的相親情感類節(jié)目。
在一期節(jié)目中,有一位男嘉賓經(jīng)歷比較特殊,他今年已經(jīng)42歲了,有一段婚姻經(jīng)歷,還有一個12歲的女兒,而且他還跟自己的許多前任保持著較好的朋友關系,這樣的經(jīng)歷讓許多女嘉賓望而卻步。
但是,男嘉賓十分善良,他熱心公益,有一間自己捐助的希望小學。
他熱愛自由,喜歡旅游,希望可以跟自己的另一半婚后環(huán)游世界。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有趣靈魂的他,吸引了一個26歲的女嘉賓,女嘉賓也表示愿意跟他繼續(xù)交往。
在最后的抉擇時刻,女嘉賓的父母明顯表達出對女兒選擇的反對。
作為父母,作為一對深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的父母,他們不希望女兒嫁給一個結過婚、有女兒,并且與他們女兒年紀差距那么大的男人。
為此,男嘉賓表示非常理解,這也是我們作為常人來說能夠理解的一個選擇。
女嘉賓很為難,一邊是自己喜愛的男嘉賓,一邊是最愛她的父母,她最后還是選擇尊重父母,但她依舊希望父母能夠更多地在意自己的感受,因為對于她來說一個有趣的靈魂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感受的轉變。
小的時候,我很慶幸父母沒有幫我選擇任何的興趣班讓我周末去上課,我同情班里的同學,就像一些人的觀點:他們沒有童年,起碼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長大后,當這些沒有快樂童年的人在自我介紹時表演著各種才藝時,我在下面看得手心出汗,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藝。
在大學選擇專業(yè)的時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我應該報什么專業(yè),最后選了個“萬金油”。
我的大學,在各種需要表現(xiàn)自己才藝或興趣的場合里,我一敗涂地。
曾經(jīng)多少次,在填興趣愛好的一欄里,我一再糾結,我絞盡腦汁終于把看書寫了下去,讀了十多年的書,應該算得上是興趣愛好吧。
每每這些時候,我多么希望時光倒流,多么希望孩童時代的我被父母逼著去各種興趣班,起碼我還能說說我學過什么才藝。
大家都知道郎朗吧,一個那么年輕但又那么著名的鋼琴家,他就是很多人眼中“沒有童年的孩子”。
郎朗也不是一開始就喜歡鋼琴的,還不是小時候被爸爸逼著學、逼著練,我相信他也怨恨過自己的父親?,F(xiàn)在的郎朗呢,我相信他還是會感謝父親的。
我挺相信一些父母“興趣是培養(yǎng)出來”這個觀點的。
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能對什么感興趣,好動的孩子固然最喜歡玩,這時讓他去各種興趣班上課,他肯定不開心。
可是,郎朗為什么喜歡上了彈鋼琴,當然是他在參加一些比賽的時候得到的掌聲和獎杯。
別人的肯定是我們堅持一件事一個很大的動力,而郎朗的父親或許就深知這一點。
你所失去的終歸會回來,你所付出的終歸不會白費。
或許我們自以為郎朗沒有童年,但你怎么知道彈鋼琴不會是郎朗童年快樂的源泉?從這里看,郎朗父親的選擇或許是正確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祖輩流傳下來的經(jīng)驗,我相信父母的經(jīng)驗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
然而,我們依舊不能否認,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在不斷更新,有些經(jīng)驗不再適合現(xiàn)在的人們。
因此,在子女和父母的觀念發(fā)生沖突時,最佳的解決方式不該是爭吵,而是互相理解、互相學習,把最好的結果放在臺面上進行討論,過程真的沒有結果重要。
就說找對象吧,子女和父母不都希望有個幸福的結局嗎?既然為的是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何不選擇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呢?
以前編輯的文字過于密集,
今天學習了一下其它推文的編輯,
不知效果能否好些。
喜歡的轉發(fā)文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