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是青春期和成人期一種常見、多發(fā)的皮膚疾患。屬中醫(yī)學肺風粉刺范疇。因其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甚至造成患者容貌的永久性損害,系臨床多發(fā)的較難治愈的疾病之一。就近年部分有關痤瘡中醫(yī)臨床治療的報道綜述如下。
1中醫(yī)內治法
從臟腑辨證治療
沈冬等[1]治療肺胃濕熱型痤瘡用復方
蛇草湯;肺火型以枇杷清肺飲加減;肺經(jīng)血熱型則治以涼血四物清肺飲。
馮瑞雪[2]等認為心中郁火是導致面部痤瘡的主要病機,火熱郁遏,導致氣血瘀滯,津停痰阻,也是痤瘡形成并難以較快痊愈的一個主要原因,故用梔子豉湯清透心經(jīng)火熱以除其熱毒。
臟腑血瘀,風熱上竄型痤瘡患者主要發(fā)生于中年婦女,大多與情緒抑郁、氣機阻滯、瘀血內停有關。孟凡海[3]用桂枝茯苓膠囊治療,達活血祛瘀,散積化腐之功。
1.2從經(jīng)絡辨證治療范瑞強[4]治沖任不調型以養(yǎng)陰清熱、調
理沖任,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消痤湯加減。
陳黎紅等[5]認為絡熱乃痤瘡之漸,其病機乃血熱、血瘀及濕熱、絡熱者,血濁、陽氣蓄積而化熱。用自擬方太極清絡湯治療絡熱型痤瘡患者。
1.3從三焦辨證治療顧松杰等[6]認為清上焦,重在治肺,泄
其郁熱,治宜清宣上焦、泄肺清熱方選枇杷清肺飲加減;理中焦,注重運脾腎,祛其濕邪,治宜清利中焦、運脾滲濕,方選胃苓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治下焦,調肝腎,抑其相火,治宜抑下焦相火、滋肝腎之陰,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許連霈[7]認為痤瘡的形成源于上、中、下三焦,屬實證或實中夾虛,病位在氣分、血分,治以清火解毒為主,兼以消腫散瘀,以黃芩、黃連、金銀花、連翹、丹參、紫花地丁、桑白皮、生甘草為方治療。
1.4從病性辨證治療楊柳[8]認為血熱濕盛是南方地區(qū)痤瘡
的主要病因病機,濕熱蘊結型(丘疹、膿胞性)尋常痤瘡該地區(qū)多見,故以清熱涼血祛濕法為主要治則,應用清肺愈痤丸治療濕熱蘊結型痤瘡。
范瑞強[4]治瘀熱痰結型以養(yǎng)陰清熱、化瘀散結,方用桃仁四物合消痤湯加減;治陰虛內熱型以滋陰瀉火、清肺涼血,方用消痤湯為主治療。
2
中藥對皮脂分泌影響的研究
汪五清等[21]觀察中藥痤瘡
飲(金銀花、蒲公英、地丁等)對尋常痤瘡患者皮脂分泌率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痤瘡患者口服痤瘡飲后,病情顯著減輕,皮脂分泌率顯著下降,說明痤瘡飲可抑制皮脂分泌達到治療效果。
賴小娟等[22]觀察女性遲發(fā)性痤瘡患者內服丹參酮膠囊與羅紅霉素膠囊對照,并測定部分患者治療前后前額皮脂分泌率
(SER)作對照比較。兩組痊愈率差異無顯著性?;颊咧委熐昂螅樱牛冶容^差異有高度顯著性。說明丹參酮對女性遲發(fā)性痤瘡療
效確切,拮抗皮脂分泌,是治療女性遲發(fā)性痤瘡較好的藥物。
5.3中藥對毛囊角化過度的研究毛囊角化過度是痤瘡發(fā)病
機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周培媚等[23]采用Kligman法建立兔耳痤瘡模型。分別灌飼十味平痤膠囊、三蕊膠囊和生理鹽水,灌藥2周后,實驗各劑量組和三蕊膠囊組肉眼可見粉刺、丘疹消退;光鏡及電鏡下亦有相應改變。證實十味平痤膠囊可糾正兔耳毛囊上皮的異常角化。
程康等[24]的研究顯示,清顏如玉方有明顯的抑菌作用,能減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對兔耳試驗痤瘡模型的毛囊擴張、毛囊內角化物質增多以及真皮層炎細胞浸潤都有明顯的減輕作用。
5.4中藥對內分泌影響的研究皮先明等[23]觀察清熱痤瘡片
對金黃地鼠皮脂腺斑和性激素水平的影響,顯示清熱痤瘡片通過有效降低雄性激素水平來抑制皮脂腺細胞的增生和分泌功能,影響皮脂腺斑的增生,有效縮小皮脂腺斑,從而達到治療痤瘡的目的。
鞠強等[26]研究鹽酸小檗堿、黃芩苷、苦參堿中藥單體對
SZ95人皮脂腺細胞內雄性激素受體(AR)mRNA表達的影響。
結果黃芩苷等藥物可能通過抑制AR的表達而具有拮抗雄性激素對皮脂腺細胞活性的作用。
6討論
綜上所述,中醫(yī)藥治療痤瘡方法多樣,有較為滿意的療
效。中醫(yī)對痤瘡的辨證,體現(xiàn)了中醫(yī)的特色。實驗研究表明:中草藥有抗痤瘡桿菌,抑制皮脂腺分泌,調節(jié)內分泌等作用,切合西醫(yī)的發(fā)病機制。近年來,外治法臨床進展較快,有洗、霜、面膜等各種劑型,不僅清潔和養(yǎng)護顏面肌膚,而且通過中藥的透皮吸收起到調節(jié)皮脂腺分泌,控制局部炎癥的作用。針灸治療通過調理氣血,疏通經(jīng)絡,也起到了一定的療效。內外合治綜合了中醫(yī)療法,提高了療效,值得推廣。
但縱觀治療痤瘡的臨床報道,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如分型標準不統(tǒng)一,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不統(tǒng)一,療效判定帶有主觀性,臨床資料樣本偏小,缺乏嚴謹?shù)目蒲性O計,對比設計少,且大多缺乏復發(fā)率指標,使臨床報告的準確性和可比性不能提高。
今后在臨床研究中,應該嚴謹科研設計,統(tǒng)一規(guī)范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并對復發(fā)率進行調查研究,從而提高中醫(yī)藥治療痤瘡的臨床研究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