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前:
套路很俗套,但套路很實用。
今天分享一下上分的基本功,如果快速上手拆解問題。
既然是拆解問題,關鍵就在于拆,一刀下去能不能切中要害就很關鍵。雖然想要像庖丁解牛那般順手拈來很難,但如何拆解問題還是有著自己基本的套路。
在我工作中,基本就以下四種方法來來回回混著用。
1、二分法。
二分法雖然叫二分法,但其實是一種泛指,指的是同一緯度可以窮舉的拆分方法。
二分法是所有拆解方法中最簡單的,但也是上限最高的一種拆分方法。使用的時候只要注意符合MECE原則就行了。比如,性別維度可以分成男、女,年齡維度可以分成80后、90后。
二分法的上限在于,當同時使用兩種或三種不同的二分法是,基本就是四象限分析。比如,重要不重要和緊急不緊急構成的重要緊急四象限法。
2、公式法
公式法要更簡單一些。比如,衡量一個頁面的轉化效率的時候,
收入=曝光量(廣告位的曝光量) x 曝光訪問轉化率(點擊廣告位進入落地頁) x 訪問下單轉化率(訪問落地頁到最終完成購買) x 人均單量 x 件均金額
隨著現在各種數據維度的豐富,其實原本很多不能閉環(huán)的數據體系都可以實現閉環(huán),所以公式法可以應用的場景其實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常見的就是衡量廣告投放的ROI。
3、流程法
流程法和公式法很類似,其實能被公式化的就是公式法了,而不能被公式化的就是流程法。
舉個例子,用戶在申請保險理賠的時候,需要先報案,然后上傳資料,保險公司確認用戶材料齊全之后會開始初審,復審,最終結案。
那么流程法和公式法具體的差異在哪里呢?有兩個點,一是時間維度不能做到各環(huán)節(jié)短平快的統(tǒng)一,比如,不同用戶上傳資料可能會相差2個月,二是流程不是單線程流程,存在多條分支,比如,不過有的保險案件可能要走調查,或者發(fā)現用戶資料有缺失需要補充資料,這些都會造成單一流程有多重場景的分支。
4、關鍵要素法
就單點而言,關鍵要素法是最難的拆分方法,一個問題拆得精不精妙,有時就在于關鍵要素找得對不對。關鍵要素法不同于二分法,不需要符合MECE原則,更多的是基于對事實和因果關系的理解。
還記得上一章【合格數據分析的評判標準】中提到的關于續(xù)報率的邏輯么,關鍵要素不在于助教互動是否頻繁,而在于家長買課前是否有達成一致的認知。
總的來說,日常能遇到的大部分問題無外乎這四種拆解方法,
比如,本周投放帶來的收入下降了,就可以先拆一下渠道(二分法)看看是單獨渠道再降還是所有渠道都在降,然后拆一下轉化公式(公式法)看看是單獨某一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還是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在降。接著可以復現一下用戶路徑(流程法)看看是不是有頁面加載或點擊的bug,等等。
寫在最后:
我相信社會越來越趨從于認知,也希望有一天能發(fā)現我現在認知到的一切都是錯的,不希望你全盤接納我的觀點,但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fā)。
挑戰(zhàn)日更100天: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