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字文長,是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在劉備生前任漢中太守,鎮(zhèn)守漢中十年平安無事。
公元228年春天,蜀漢丞相諸葛亮上書《出師表》,蜀漢開始了北伐戰(zhàn)略,魏延升任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隨軍北伐。
當(dāng)諸葛亮率軍在漢中備戰(zhàn)北伐時,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但被諸葛亮拒絕采納。
于是,魏延經(jīng)常感嘆自己的才能不能被盡用,這也為他日后被誣造反,夷滅三族的絕句埋下了伏筆。
北魏李苗評價:“每讀《蜀書》,見魏延請出長安,諸葛不許,嘆息謂亮無奇計?!?/p>
南宋程公許評價:“魏延驍勇,欲以奇兵間道與大軍會,孔明信用其說,安知三秦之不歸于漢?”
北宋胡寅評價:“兵行詭道求勝而已,延之計可用甚明。而孔明不從?;蛑^孔明長于治國而短于將略;或謂孔明疑延不敢委也?!?/p>
可見,
可見,后世人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多有惋惜之意,但此計當(dāng)真可行嗎?
本文將探討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魏延的奇襲計劃是什么?
根據(jù)史書記載,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兩個版本。
陳壽所著《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記載:“(魏)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諸葛)亮異道會于潼關(guān),如韓信故事,(諸葛)亮制而不許。(魏)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p>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zhèn)長安,(諸葛)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魏)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魏)延精兵五千,負(fù)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dāng)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聞(魏)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dá)。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ㄖT葛)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魏)延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