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作于1997年的巨幅《周莊》為一位東南亞藏家秘藏了二十年,大象在現(xiàn)場觀賞了這幅作品很久,真的仿佛把我們帶回了很多人記憶中的三十年前那方寧靜的江南水鄉(xiāng),而這樣的一份感動在喧囂的商業(yè)化中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這幅作品是感動世界的,或許便是那種不可復制的記憶中的感動吧,這或許才是它的寶貴之處了。
之前,Hi藝術已經就這幅巨幅《周莊》采訪了不少業(yè)內人士,在得到了特別的授權后,我們在這里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一下他們的觀點。
華雨舟(上海華氏畫廊負責人、資深收藏家):綜合今年春拍的看點來說,單件頂級作品創(chuàng)紀錄,并不意味著中國藝術品市場下一步的轉折點。作為一個成熟的市場,它一定會有高峰與低谷,這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當今天進入二級市場的買家們的出手開始變得越加謹慎與挑剔之時,更應該看到的是未來藝術行業(yè)的標準會越來越高。
周大為(資深青年收藏家、創(chuàng)業(yè)家):雖然我并不認為今天的市場整體環(huán)境具備創(chuàng)造中國油畫拍賣紀錄的條件,但《周莊》的高價成交說明今天的藏家非常的有見識,冷靜及成熟,我為他們叫好!
林岱蔚(大未來林舍畫廊負責人):吳冠中,作為中國現(xiàn)代藝術第二代的代表'三巨頭'藝術家。有別于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是最具本土性,且創(chuàng)作風格最具東方傳統(tǒng)精神的藝術家。作品深受華人藏家喜愛,因此近幾年作品不斷地在拍場拍出高價。這件《周莊》大約是20年前為一位印尼重要藏家的美術館成立所創(chuàng)作,作品故事豐富,深具意義。
黃予(青年收藏家):目前,國內藝術市場處于調整階段,是藝術市場發(fā)展比較困難的時期,有點類似中國的股市,處于'二八'現(xiàn)象的板塊調整之中。雖然市場低迷,但具有學術價值的經典作品還是一直在受到藏家的追捧,而其他的大多數藝術家作品則受到了較大的沖擊,這也與當下國內外的經濟大環(huán)境影響有關。吳冠中作為已故藝術大師則一直是國內外市場所追逐的熱點,其不可再造性和稀缺性注定影響其作品的價值評估體系,加之對江南水鄉(xiāng)尤其是周莊具有特殊的文化情結,從八十年代就開始了藝術創(chuàng)作,《周莊》作為他晚期的經典之作,借西方繪畫語境來表達東方古鎮(zhèn)的意境,代表了他當時的藝術創(chuàng)作高峰。經典作品永遠是藝術市場的'硬通貨'和'稀缺資源'。
吳冠中《周莊》1997年作
油彩畫布 148x297cm
估價待詢
拍賣之前我們曾經通過采訪'發(fā)現(xiàn)周莊第一人'楊明義老師為朋友們詳細講述了這件周莊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這里,還是請朋友們一起回顧一下我們的精彩專題吧。
《周莊》油畫素雅,畫面以黑、白、灰三種顏色為主,與點、線、面的形式元素組成中,你不僅看到了江南的小家碧玉,更看到的是江南人的大氣。不僅在于畫作尺幅之大,是目前出現(xiàn)在市場上尺幅最大的油畫作品,更在于畫里行間流動著的是一股氣韻,整幅畫仿佛在朝著你敞開,招呼著你通過拱橋走進窄巷深處去。
'發(fā)現(xiàn)周莊第一人'楊明義
知名畫家楊明義先生1978年因創(chuàng)作《水鄉(xiāng)的節(jié)日》一畫在寫生中發(fā)現(xiàn)周莊,被稱譽為'發(fā)現(xiàn)周莊第一人'。他也是吳冠中先生創(chuàng)作《周莊》的最直接見證人,我們特地電話采訪了楊明義先生,請他為我們回顧吳冠中創(chuàng)作周莊的細節(jié)。
素描寫生鋼筆碳素墨水 24 x 58 cm
1997年創(chuàng)作這幅巨幅油畫時,吳冠中年已78歲,單從尺幅上看,其辛苦便已經可想而知。楊明義透露,這幅畫靈感于十二年前的1985年創(chuàng)作的速寫圖,最初是為華商郭瑞藤(最早收藏吳冠中畫作的大收藏家),籌建新加坡第一家私人美術館——好藏之美術館而作,所以還沒來得及在展覽中展出,就被領走了。保利香港的這次舉拍是將這幅巨型油畫第一次推向了國人公眾視野。也就是說,為了這幅《周莊》油畫巨制,吳冠中在心底整整醞釀了十二年!
吳冠中《水鄉(xiāng)周莊》1986年作
水墨設色宣紙 70 x 140 cm.
今年已經73歲的楊明義先生一說起31年前陪吳冠中去周莊寫生的往事,仍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楊明義回憶,他是在一張小報上發(fā)現(xiàn)的周莊,不像現(xiàn)在的舉世矚目,周莊在80年代幾乎是個不為人所知的偏僻小鎮(zhèn),沒有汽車到往,只能乘船去。盡管當時他逢人就宣傳周莊的美好,卻只有吳冠中不畏地點的偏遠,興奮地想去一探究竟。
左起:師母朱碧琴、楊明義、吳冠中
圖為:楊明義先生提供
楊明義說,一到周莊,吳先生特別激動。他說,'楊明義,這個地方太好了!你眼光不錯,這個地方我要住下來畫!'吳冠中第一次去周莊便是一呆10天。這10天,他拼命地畫速寫,一畫就是幾十幅。
1985年4月24日吳冠中到周莊第一個晚上
楊明義做的講課筆記
圖為楊明義先生提供
吳冠中專注寫生給周莊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雙橋橋頭小茶館的一位阿姐曾回憶,那些日子里,煙雨中她們總看到橋邊有兩位兩鬢染霜的老人,老翁忘我地埋頭作畫,老嫗拄著根拐杖在后面撐傘。
吳冠中后來在其著作《畫眼》中如是描述《周莊》的創(chuàng)作過程:
80年代我坐船到周莊,像是登上了孤島,環(huán)村皆水也,那里不通汽車。冷冷清清,尋尋覓覓,橋前橋后,傍岸閑臥舟楫。我住下寫生,那是惟一的一家旅店,木頭樓梯,登樓一望,黑瓦白山墻,流水繞人家,楊柳垂蔭,鵝鴨相逐,處處 入畫。我曾留言:黃山集中國山水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xiāng)之美。今日周莊成了旅游熱點,偏僻村鎮(zhèn)像天天趕廟會,并處處在借用我對周莊的這句贊譽。
——吳冠中
楊明義先生向我們介紹,因著骨子里對周莊的熱愛,吳冠中眼里容不得周莊有瑕疵。他看到這座小鎮(zhèn)的一條小河搭了一座鐵房子,覺得破壞了古鎮(zhèn)的氣氛,特別氣憤,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拔掉眼中釘》,也因著吳冠中的威望,不久后,鐵皮房子被拆除。
圖為楊明義先生提供
然而,1997年春,當吳冠中先后兩次和中央電視臺的編導們來到周莊,拍攝紀錄片《吳冠中》時,卻發(fā)現(xiàn)
今日周莊已非昔日周莊,四周高樓賓館日漸林立,必須保留周莊老街招徠游客,但已似高樓中一盆景。
吳冠中在《新民晚報》上發(fā)表了《蓮與舟》感慨道:
'我贊美過周莊,確是集中國水鄉(xiāng)之美。水鄉(xiāng)水鄉(xiāng),在水之鄉(xiāng),舟船是水鄉(xiāng)一大特色,到周莊的游人也爭著坐木船環(huán)視周莊,于是小小河道里擠滿了木船。如今河上滿船,倒有點類似曼谷水上市場的狀貌了……'
吳冠中說:我畫過不少周莊景物,從窄墻到老墻,從水巷到古宅,今再到周莊,令人懷舊了。這幅《周莊》是想塑造老周莊本色,綜合表現(xiàn)其破舊而永恒古鎮(zhèn)風貌。而對于緣何創(chuàng)作如此巨幅,吳冠中說:
'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均系小幅寫生,易于生動活潑,我見過畢薩洛的大幅風景,仍似小幅放大而已,在風景中構建大幅,塑造其亮相,中國山水畫家當更體會甘苦。'
攝于1985年的周莊
圖為楊明義先生提供
吳冠中出生于江蘇宜興,那里地處天目山的余脈、太湖的沿岸、長江的近傍,雖是小城,但也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正所謂水鄉(xiāng)的孩子愛水鄉(xiāng),喝著水鄉(xiāng)水長大的吳冠中對水鄉(xiāng)是有著特殊感情的。他不僅幾乎跑遍江南村鎮(zhèn),畫遍江南村鎮(zhèn),也同時用文字《江南四鎮(zhèn)》一書記載下對江南村鎮(zhèn)的感情。
過去我向畫家們推薦甪直、西塘、朱家角、現(xiàn)在來到周莊,比之數鎮(zhèn)雖有不少似曾相識的風貌,但這里更完整、更多樣,這是我難以忘懷的地方。
——吳冠中
1946年,吳冠中順利考取公費留學巴黎,3年后,在決定回不回國這件事上,可以說梵高寫給他弟弟的一段話給了他回國很大的決心。'你也許會說,在巴黎也有花朵,你也可以開花、結果。但你是麥子,你的位置是在故鄉(xiāng)的麥田里。種到故鄉(xiāng)的泥土里去,你才能生根、發(fā)芽。不要再在巴黎道貌岸然地浪費年輕的生命啦!'
最后,吳冠中毅然選擇了回國。他曾說:'如果我留在巴黎通過不懈努力,也許會在法蘭西的大花園里增添一朵小小的月季花或玫瑰花,但我不甘心。我寧愿回到荒涼的故園,在風雪中開出屬于自己的臘梅花來。''在自己的土地上永遠感到踏實。'
1990年代中期成為吳冠中成果極為豐碩的一段時間。藝術家海外展覽頻繁,先后在重要機構舉辦大型個展,包括歐洲、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并出版多本重要畫冊與文集,吳冠中亦在創(chuàng)作上具備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及自由的態(tài)度,此時他不再像70年代的風景畫那樣注重細節(jié)刻畫,也不再堅持在現(xiàn)場完成創(chuàng)作,改為透過對景寫生的素描稿轉化成油彩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于1997年的《周莊》即以巨大的尺幅顯示藝術家挑戰(zhàn)自我的決心,最終成為了'油畫民族化'的一個經典!
在一個拍前大多數人并不看好的市場大環(huán)境之下,吳冠中的《周莊》仍然以其極為強悍的姿態(tài)刷新了中國油畫拍賣的世界紀錄,正所謂事在人為,恭喜保利,也恭喜買家,紀錄,就是用來被打破的,不是么!
【大象視界】第一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