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加個??星標(biāo),這樣才不會漏掉推送。
我早上跑步的時候,特別喜歡聽樊登講的《瓦爾登湖》,反反復(fù)復(fù)聽了很多遍。也分享給大家。
一百多年前,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搭了一個小木屋,獨(dú)自一人在那里住了兩年多,寫下了這本經(jīng)典的作品。
每次聽這本書,我都會感到內(nèi)心平靜,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梭羅的小木屋,也成了過去百年里無數(shù)人的精神寄托。
這本書原著讀起來不太容易,聽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好像是輝哥說過,如果把讀書看作跟偉大作者的跨時空交流,那么“讀”可以,聽也未嘗不可。
我贊同這種說法。
我猜,大家對這本書的態(tài)度,可能會截然不同。有的人可能聽幾分鐘,會感到靈魂被擊中;而有的人可能聽了好半天,都覺得味同嚼蠟,不知所云。
如果你喜歡,那就聽下去。如果你不喜歡,丟一邊就好。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你的感覺會發(fā)生變化。
讀書往往就是如此。
梭羅這兩年的湖邊生活,讓我想起上個月認(rèn)識的一位老兄。這老兄有一輛房車,常年放在西藏。他把公司的事情安排好,然后就跑到西藏去住自己的房車,一住就是很久。
真有意思。
這世上真的有無數(shù)種生活,你見得越多,路就越多。
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