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晚上,簡友秋意發(fā)來簡信說道:
感謝林海尋音(我的筆名)的美文,讓秋意在迷茫時一直鼓勵著她堅定、執(zhí)著地往前走,也希望你的文章讓更多人走出迷茫,能夠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希望,每一天都過得充實有意義……
看著這幾條簡短而又情真意切的話,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自從踏進簡書的門檻的那一時刻起,注定了“來了就不想走”的信念。
近三年,我筆耕不輟,堅持更文,有了大約250萬字的收獲,得到了很多簡友的支持和點贊,讓我在“創(chuàng)作你的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行穩(wěn)致遠。
盡管寫了這么多文字,我常常只是覺得聊以自慰而已,并沒有其它更高尚的追求。而秋意的留言讓我突然頓悟:其實寫作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取悅自己,更重要的是讓你的思想去感染人、激勵人、鼓舞人。
魯迅先生說過:“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strong>
于是,他決絕地棄醫(yī)從文,是對國家命運和前途的無限擔憂,對麻木的民眾的痛心。他渴望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國家走出昏聵之中,讓民眾能夠不再被麻木無情的看客思想左右著,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
是??!當時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在魯迅先生看來,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變?nèi)藗兊木瘢獑拘讶藗?,中國才能有希望?/strong>
02
也許,作為大多數(shù)普通的寫作者來說,大底是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亦或是讓自己的筆端硬朗,羽翼豐滿……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確是一種謙卑的自私。殊不知,寫者無意,看者有情,就像秋意這位簡友一樣,是我的文字引導著她沖出迷茫,找到方向。
后來,她又發(fā)來簡信說道:“我喜歡朗讀,在喜馬拉雅讀美文就要開播了,想朗讀你的文章,希望更多的朋友與秋意一起分享美文好文……”
看到這一段文字,我真的沒有想到,一個素不相識的簡友,僅僅因為我的文字帶給她這么大的變化,我的心里無比激動和幸福,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文字的力量。
據(jù)說有一個年輕人很崇拜楊絳先生,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封長信,傾訴自己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遇到的諸多人生困惑。
楊絳回信寫了一句話:“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深以為然。
誰的生活都充滿了不易,逢人就哭訴,其實是給自己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終究有一天會讓傷口更加惡化。
而恰恰有些人,遇到困難和挫折,不急不躁,立即靜下心來讀書學習,盡快補齊自己的短板,讓自己的認識和能力得到提升,往后的路就會越走越順暢。
03
《肖申克的救贖》里有這樣一句話:多讀一點書,就會少一句求人的話。
如果你不愿意吃讀書的苦,就得受生活的苦。這個世界上,誰也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斷地去試錯,的確也沒有那么多機會。
唯有堅持讀書,才會讓你眼睛里充滿了故事,臉上卻看不見風霜。
當一個人認識有局限,眼界就難免狹窄,困惑就會由此而產(chǎn)生。而當困惑越積越多時,人生就會陷入迷茫。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多讀書,讀好書。
知識可以開闊眼界,讀書會豐盈我們的生活,不會造成我們在精神上的短視、淺視。
正所謂:“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人生也是一樣,精神有長短,境界有高下。
因此,作為一名簡書寫作者: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的文章能帶給別人精神的力量;
我是快樂的,因為寫作也讓我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惟愿辛勤耕耘的簡友們幸福著你的幸福,快樂著你的快樂,讓我們點滴的思想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共勉。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76791288408f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yè)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