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Burkes山口,風就變得好大,待站在蒂卡波湖畔的好牧羊人教堂前想說幾句話時,卻發(fā)現(xiàn)語言都被大風刮跑了!
這風刮得可真有點兒邪乎,湖里的水被卷起幾米高,比海浪也似,到了牛奶湖是更是如此,一波接著一波的白浪席卷到岸邊石堤,望遠看時那對岸似乎霧化了,升騰著一股若隱若現(xiàn)的水汽,那估摸是被狂風硬生生從水中抓出來的分子態(tài)水,這大開春兒的,刮點風不算稀奇,可這么大的風卻少見。
遠天也急速匯聚著濃云,感覺不怎么妙,與客人商量確定還是先趕路好了,結(jié)果到了80號公路的拐彎處封路了,就是那天因為側(cè)風太大,一輛房車被吹到的下午,房車側(cè)面受力面積太大,重心又高,一不留神也是有的,封路就進不去庫克山里面,還是先去投宿比較穩(wěn)妥,于是直奔Twizel而去。
理論上新西蘭刮風最邪乎的地方在庫克海峽,你沒看到惠靈頓那個被吹歪了的標志嗎?按照這個思維邏輯,惠靈頓英文中的“I”(我)也被吹跑了,這是因為一個海峽會把穿過的風進行加速,極大地提升風的損害性,這種疾風甚至可以使整列的火車脫軌,森林夷為平地,惠靈頓就曾經(jīng)發(fā)生過海峽輪渡被大風吹到傾覆的慘烈事故,由此也可見一斑。
麥肯齊盆地(就是蒂卡波和牛奶湖所在的那個地區(qū))也有其地質(zhì)特征,崎嶇的山脈將風匯聚起來,理論上每經(jīng)過一個狹窄的山谷就相當于一個放大器,越窄的地方風越厲害,(這咱在流體力學中都學過),一旦通過重重阻礙,狂風就開始在相對平坦的盆地底端肆虐,摧枯拉朽,咆哮猶如野蠻人一般,摧毀林間小屋,折斷巨大的樹木,所過之處許多人工種植的林地也蕩然無存,所以很多人提到災難就首先想起地震火災洪水什么的,卻不知風災也一樣可怕,在狂風面前人類除了躲避之外通常也就是無計可施。
遇到這種情況在強行繼續(xù)駕駛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是趕緊躲起來,千萬別跟大風硬剛,實在沒辦法躲的話,哪怕避避鋒頭也是好的,通常再大的風也不會持續(xù)太長的時間,找個安全的地方等待最強的風頭過去,另外要知道像山口這種地方其實蠻危險的,風力又大,轉(zhuǎn)彎又多,要千萬小心才是,反正車速降下來肯定要提高安全系數(shù),曠野上那種開放式的公路上也很危險,因為無遮無攔,側(cè)風極其容易威脅行駛,看著大樹不搖小草不動的,猛一下子來陣強風并不稀奇,所以心里惕惕然,把好方向盤。(嗯,我貌似行車安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