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在做真正日不落帝國時,全民富庶,有了錢就好辦事,很多并非生活必需的都涌現(xiàn)出來,比如收藏。
收藏是最五花八門的事情,甚至匪夷所思,收藏啥的都有,新西蘭南地就有一對老夫妻,女的收藏各種布偶,估計一屋子得幾百上千個,大約老爺子也不肯落后,負責收藏一個品牌的啤酒罐,洗干刷凈了吊在半空中,聊以應付時時刻刻想喝又不能喝的心理慰籍,稍微遠一點的布拉夫還有對老夫妻,專門收藏各種鮑魚殼,打磨得亮光光好看極了,裝綴滿全屋,可惜雙雙歸西后兒子并不珍惜,直接捐贈了事,現(xiàn)在可以在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館重溫。
相比之下,收藏古董啊郵票之類都算是再正常不過的愛好了,英國人非常有條理,特別喜歡歸納整理然后研究,每個人都跟百科全書一般的思路,當初在庫克船長被派出來探險時,隨船就跟著一個大家,也可以說是博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現(xiàn)在基督城附近的班克斯半島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班克斯知識淵博,好奇心強,帶著幾個助手到處搜集,搞了無數(shù)的動植物標本、毛利手工藝品、地質(zhì)化石、珍禽異獸活體等等,反正整個奮進號上就他忙,帶回去的東西也引起英國學界的轟動,很多專家和私人博物館都爭相收藏班克斯帶回來的物品,其影響力遠超庫克船長。知道遙遠的南半球有這么個神秘的島嶼,一時間英倫對新西蘭的東西趨之若鶩,連片葉子都是好的,后來也引發(fā)了新西蘭蕨類葉片的收藏熱潮,1890年代后期,這股收藏蕨類的熱潮在新西蘭極為流行,有專門的人去采集整理,經(jīng)過清潔、干燥、漂白、壓平,制作成非常漂亮的標本,很多是用本土特有的軟木制作封面,打開像大開的賀卡明信片一樣,里面有各個品種類別不同的蕨類,(當然是處理過的),奧克蘭王子街的一家克雷格博物館就專門向收藏著兜售此類產(chǎn)品,當時受到熱捧,我估摸著這些人往國外捎手信時實在找不到拿得出手的,總不能抓兩只活龍蝦或者抱頭小羊回英國送親戚,這玩意兒雖說不算貴重,但好在它新奇呀!而且新西蘭的蕨類早已經(jīng)被英國國內(nèi)所熟知,在許多英國老太太的想象里,新西蘭就是一個原始大島,布滿森林和長腿不飛的大鳥,與侏羅紀原生態(tài)差不多,至于事實是什么樣子其實她們也沒那么關(guān)心。
新西蘭并不是蕨類最齊全的地方,整個島上一共有194種本土蕨類和35種引進蕨類,這些沒有花的綠色植物通過細小的苞子傳播繁殖,傳統(tǒng)毛利人會采集一些蕨類的根來食用,還有一些可以入藥,在全民熱情高漲的推波助瀾之下,一種蕨類的葉子甚至成為了新西蘭的文化元素象征,那就是銀蕨,直至目前新西蘭的護照封面就畫著這東西,蕨類不出意外地出現(xiàn)在了各種錢幣、國徽和各種Logo中成為這個國家的代表,對于蕨類的認同成為一種難得的跨種族的全民認知。不過對于蕨類收藏的熱情在進入20世紀之后就逐漸消退了,一個原因肯定是可以玩的選擇更多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天舒私以為所有的收藏都應該是資源有限的,你比如古董,瓷器砸一件少一件,銅錢融化一堆少一堆,再比如郵票,每個版也是印完就不再印,還有手稿啊,樂譜啊,古書什么的,都有這個特點,唯獨這資源無限的東西就很難再升值,蕨類每天都長,蹭蹭的,除非你找到某個已經(jīng)滅絕的方才值錢,當然如果恰好踱到某個古董店鋪看到好看的蕨類卡也蠻買來把玩,至少知道新西蘭還有這么段子歷史,至于增不增值,相對開心來講好像也就沒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