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育中最難的是什么?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最難的是什么?教育孩子 ,因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國家的未來。
教育孩子中最難的是什么?改變自己 ,因為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則是神經(jīng)病。
大家公認,每個有問題的孩子,都源于一個失敗的家庭教育。一個孩子的失敗,對國家來說,簡直就是滄海一粟,對于學校來說就是幾千分之一,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
要想改變孩子的情況,家長必須改變,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習慣。改變也許很痛苦,很艱難,但不改變,孩子的一生就完了,到時你就更痛苦,更艱難。
分享一個故事:一位國王心血來潮要到那些偏遠的鄉(xiāng)間旅行,結(jié)果因為道路崎嶇不平,遍地碎石子,硌得國王雙腳疼痛難忍,敗興而歸。
回宮后的氣急敗壞的國王下一道圣旨,把全國的道路都給我用牛皮鋪起來,他覺得是為了全國老百姓的雙腳著想,可問題是即使把全國的牛都殺了也不夠用來鋪路。
這時候有一位聰明的仆人斗膽向國王說,與其犧牲那么多牛,您何不用兩塊小牛皮包住您的雙腳呢?
國王如夢方醒,據(jù)說這就是皮鞋的來歷。這個小故事讓我想起了托爾斯泰說的,大多數(shù)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尤其是我們的家長,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管都行。
其實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你強行要孩子按照你的想法行事,就會讓孩子感受到討厭和束縛,很多時候往往會事得其反。
所以,當你改變不了孩子的時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業(yè),不能僅停留在口號上,要落實到行動中。河南洛寧縣的賈容韜,原是該縣服裝鞋帽公司的經(jīng)理,面對成績落后的閨女,上網(wǎng)不聽話的兒子,忍痛關(guān)掉生產(chǎn)紅火的工廠去陪讀,潛心研讀了數(shù)百本教育專著,并且付與實踐。通過改變自己,最終改變了孩子,他自己,成了聞名全國的教育專家,他的一雙兒女都考上了重點大學。
家庭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深刻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一個望族的誕生往往凝聚了幾代人的修養(yǎng)。
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jié)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更加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歷史上治國的經(jīng)驗。
一位事業(yè)上不得志的父親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到酒館里喝酒,以此來麻醉自己,這已成為他的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徑直走向酒館。沒走多遠,他感覺到有人跟在的后面,當他轉(zhuǎn)身時,發(fā)現(xiàn)不滿八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的腳印,并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孩子天真無邪的話使他為之一震,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踩著我的腳印!”越想越后怕,從那天起,他改變了每日早晨喝酒的習慣。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所作所為直接影響著孩子。做父母的雖不可能是完人,但最起碼不能把自身的壞習慣“遺傳”給孩子。
改變自己,不僅僅是習慣,更重要的是思想,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許多理念、觀念要變,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和觀念。例如:中國歷來奉行“為國盡忠,為家盡孝”,說到盡孝,中國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但在2011年出現(xiàn)了新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的出現(xiàn)說明了時代的腳步不斷進步,我們對“孝”文化的理解,既要繼承,又要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符合新的時代觀念。
除了思想、習慣外,我們還有改變我們的言行,學會閉嘴和聽說。
說起閉嘴,曾有一位心理專家分享了他咨詢的一個案例,青春期的孩子鬧騰著不上學了,媽媽無法解決,就去咨詢專家,專家就給家長布置了兩個字的家庭作業(yè)“閉嘴”,要求做媽媽的回家之后閉上自己嘮嘮叨叨的嘴,閉上苦口婆心的嘴,閉上大道理一堆的嘴,一段時間后,孩子竟主動要求回學校上學了。
這個案例詳實之處無需再做更多探究,但我們的確發(fā)現(xiàn),父母認為的交流、教育和引導,在孩子心中其實是一種嘮叨,是在對自己成長的一種擔憂,是在不放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在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而處在自我意識高漲、要求獨立自主、叛逆極端期的孩子怎會去接受父母的這種控制呢?
除了閉嘴,我們家長還要學會聽說,什么是聽說?簡單來說就是聽孩子想說的,說孩子想聽的。
聽孩子想說的話,說起來簡單,可是由于多少父母能夠做到。我們經(jīng)常看到孩子興沖沖想跟父母談一些事情,但父母都總是忙著做其它的事讓孩子等會兒再說,或者孩子訴說一件委屈的事,父母一聽就發(fā)火責罵,根本不去了解真正的緣由,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的溝通就會發(fā)生問題。
當孩子跟父母說話時.父母應盡可能放下手頭的工作,聽孩子說話,這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在意聽他說話,孩子感到受到了尊重和鼓勵,也很愿意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因此,仔細傾聽孩子的訴說并說孩子愿意聽的話,既可加深親子關(guān)系,又能走進孩子的心里,更好的影響孩子。
總之,無論孩子怎么樣,要想改變孩子,準確地說要想影響孩子,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這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