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電影電視的故事情節(jié),其實都非常老套,但即便這樣,總有那么幾部電影電視,讓觀眾看得欲罷不能。為什么呢?
那是因為雖然故事老套,卻被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撐了起來。
很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因為突然想起了某個角色,才會記得一些劇情。甚至可能只記得角色,而忘記了劇情。
比如:你或許還記得唐三,還記得蕭炎,但你卻不一定記得他們都經歷了什么。
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先不說情節(jié)的好與壞。但是,如果讀者讀完后,連角色都記不住,那還能算優(yōu)秀嗎?
當然,現在大行其道的贅婿文除外,這種純爽文,讀完之后,角色,情節(jié)可能都記不住,但就是火。這種就純屬于一時之爽的快消品商業(yè)文。過了這陣風,必定會落寞。
說了這么多,我只想告訴大家,雖然可以新瓶裝舊酒,但是塑造出讓讀者記憶深刻的有獨特個性的人物,那也算是非常成功了。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去塑造這種讓讀者喜歡或者厭惡的角色呢?
小說的創(chuàng)作方式無非就兩種:
1、以人物推動情節(jié)。這種主要以角色性格為驅動力來完成情節(jié)的延續(xù)。其實有句話叫,人物是什么性格,那么他做事的方式以及結局也會注定。
2、以情節(jié)連接作品。主題與情節(jié)讓人記憶由心,講究的就是“爽快”。但人物特征或許不會太明顯,甚至臉譜化嚴重。
兩者誰好誰好,不好評價。但如果在優(yōu)秀情節(jié)驅動下又能讓角色有血有肉,那豈不是完美?
所以大家在小說創(chuàng)作時,一定要記住把人物性格凸顯出來。比如為角色設計一個特定的口頭禪,動作或者面部表情。
很多新人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出現人物性格會莫名其妙的大變,這是一種很不好的表現。剛才也說了,人物性格決定他做事的風格,也推動著劇情的發(fā)展。
如果人物性格大變,一定是經歷了非常大的變故。這就是用情節(jié)突出性格,用性格突出角色的寫作手法。
寫作的時候常問自己憑什么?
憑什么美女就要圍著主角轉?——長得帥?
憑什么主角就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樂于助人?
憑什么主角就要參與到毫無相關的爭斗中去?——嫉惡如仇?
想通這些,那么你對人物性格的把握以及劇情的推動也就了如指掌了。
哪怕是新人,可能也知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這個寫作觀點。
不管如何,我們要讓故事的發(fā)展原由合乎常理。而這一切往往又是由人物的性格所決定。
我們在寫作時一定要注意,塑造人物性格發(fā)生變化時,一定要給一個合理的說法,或者用一個特定情節(jié)來推動人物性格的轉變。
原本怯弱的一個人為什么會變成殺人狂魔?——父母被奸人所害?妻子背叛?
這就是用故事情節(jié)來推動人物性格的一個典范。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人物形象的塑造:
1、印象強化法:反復用某幾個特點的動作、表情、口頭禪來強化讀者的印象。這點可以參考金庸大神的作品:愛喝酒的令狐沖、老實得顯傻的郭靖以及精靈古怪的黃蓉,是不是都能讓你印象深刻呢?
假設你設置了主角臉側有劍痕,然后我們或直接描寫,或間接敘述這道劍痕。那么這個主角的外貌就會深入讀者之心。再比如,主角打架喜歡扇耳光。殺人前喜歡微笑,愛說“真煩人”。久了,必定會走進讀者的記憶之中。
2、情節(jié)突顯法:很多小說里都會出現,為朋友擋劍的情節(jié),這其實也是為了突顯人物性格。
3、旁人的點評:我們通過旁人的點評議論來凸顯人物性格。
甲說:男主就是一個大傻X
乙說:不會吧?真的?
丙說:的確,我也這樣認為,那日我見他……
乙說:哦,男主果然是一個大傻X
最后說一句,主角盡量第一章就出場,并且盡快安排突顯某個特征性性格的情節(jié)橋段,不斷的重復強調這些特征性性格,強化這個性格在讀者腦海里的印象。不時安排一些情節(jié),作為主角性格的變化,不時安排一些配角,強化主角存在感。
討論:你記憶中有哪些小說人物是你記憶深刻的?為什么?分析出來,你對成功塑造角色又近了一步。
一個人走的快
一群人走得遠
加入優(yōu)秀的圈子
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未來讓我們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