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中客
字數(shù):3554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
劉邦接回父親和妻子后,見項羽軍隊如約東撤,也打算向西撤兵
張良卻勸阻劉邦說:“眼下漢軍已經(jīng)占有大半天下,而各地諸侯也歸附于漢,這正是滅亡楚國的大好時機啊。如果不乘此良機一鼓作氣攻取楚國,就會養(yǎng)虎為患,禍害無窮!”
劉邦一開始還覺得這么做是不是太小人了,不過最終他還是決定做一個“小人”吧,畢竟項羽也不會真心要撤兵的,一旦他得勢,必定會再次與我交戰(zhàn),于是聽從了張良的建議。
劉邦下定決心后,便派人去通知韓信和彭越,說自己要攻打項羽,要他們前來共擊楚軍。
公元前202年十月,自己親率大軍追擊楚軍至陽夏(今河南太康)南部,再進至固陵,卻未見韓信、彭越軍隊前來參戰(zhàn),結(jié)果被楚軍打得大敗。
漢軍只好退入壁壘堅守。
劉邦見韓信和彭越都沒來,非常生氣,難道他們想擁兵自立,背叛我嗎?就在劉邦疑惑之際,韓信的使者來了,還帶來了韓信的親筆信。
信中說:“齊國人詭詐多變,難以控制,而且又南臨楚國,如果不設(shè)立一個名義上的齊王,局勢很難安定?,F(xiàn)在我的權(quán)力太小,不足以安定局面,請大王立我為假齊王,也可使齊人信服?!?/span>
劉邦看了這封信,氣得就差吐血了,大罵道:“我如今被圍于廣武,日夜盼他前來援助我,他卻想著當什么真假齊王!”
張良眼看劉邦罵得收不住了,慌忙從劉邦身后輕輕地碰劉邦的腳,小聲對他說:“現(xiàn)今漢軍困于廣武,就算韓信自立為王,您也不能阻止?不如依他,命他守住齊地,否則,立刻會發(fā)生變故!”
劉邦心中立馬明白了,自己現(xiàn)在奈何不了韓信,于是話頭一轉(zhuǎn),又說道:“大丈夫平定諸侯,立下大功,要做就做真王,何必做什么假王!”于是違心地封了韓信為齊王。
劉邦依張良的對策,再派使者封王加地。果然,韓信、彭越很快引兵前來。
韓信、彭越、英布、劉賈各路軍隊四十多萬,將項羽包圍于垓下
楚軍只有十萬,實力懸殊,軍糧斷絕,人心惶惶。
入夜,項羽在帳中聽楚軍營外四面楚歌,大驚。
此時項羽最愛的美人虞姬自刎而亡。
項羽悲憤萬分,翻身上馬,帶領(lǐng)八百騎士,連夜沖出了重圍。
天亮后,漢軍發(fā)現(xiàn)項羽已突圍,便令灌嬰領(lǐng)五千騎追擊。
最終,項羽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不肯過烏江,又寡不敵眾,最終選擇自刎。
中國歷史上的悲劇英雄就此走完了自己史詩般的生命歷程。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戰(zhàn)爭,項羽最終出局。
漢五年二月,劉邦正式即帝位,史稱漢高祖。
同年五月,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慶功大典,大宴群臣。席間,當論及楚漢之爭何以得天下時,劉邦道出其中的關(guān)鍵在于并用三杰,即蕭何、張良、韓信。他語中盛贊張良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的字)?!?/span>
這便是成語“運籌帷幄“的出處。
逐漸安定后,張良分析利弊,建議劉邦設(shè)都城于長安。
劉邦肯定了張良的建議,并不顧爭議,封張良三萬戶,由他本人在齊國地區(qū)挑選,可見張良在劉邦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不過張良并非一個喜好利祿的人,他婉轉(zhuǎn)的拒絕了劉邦的三萬戶封賞,只要了一個封號。
有一天,劉邦與張良在洛陽南宮旁漫步,遠遠地看見一些將領(lǐng)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量什么。劉邦便問:“那些人神神秘秘的,在做什么呢?”張良對這些將領(lǐng)們的心態(tài)都了如指掌,回答道:“陛下還沒有注意到嗎?他們是想謀反呢?!眲钚闹写篌@,問:“現(xiàn)在天下剛開始安定,為何會謀反呢?”
張良分析道:“在開始起事反秦的時候,陛下與這幫將領(lǐng)們一樣都是老百姓,出身低微。如今您做了天子,您所封的是像蕭何、曹參等那幫親人,所誅殺的是平生仇怨之人。這段日子軍吏都在核對功績,可以肯定,天下雖大,也不足以令所有的將士得到分封。這些人半生戎馬,流血流汗,卻不一定得到分賞,說不定還會因為什么小過錯就被陛下誅殺,心里當然不服。于是就相聚想要謀反了。如果您加封那些自己最討厭的人,那些有過小錯失的人就不會懼怕您疑心誅殺他們了,也不會再謀反了?!?/span>
于是劉邦當即降旨設(shè)宴,封了自己最討厭最看不慣的雍齒為什方侯,并令丞相御史盡快辦理定功行封的手續(xù)。
宴會散后,群臣心情輕松多了,大家都高興地說:“連雍齒這種被皇上討厭的人都分封為侯了,我們還緊張什么呢?”
張良此舉,不僅輕而易舉地緩和了矛盾,還避免了一場可能發(fā)生的動亂。
他這種安一仇而堅眾心的權(quán)術(shù),也常常為后世政客們?nèi)绶ㄅ谥啤?/span>
張良本來身體不太好,體弱多病,見漢家天下逐漸穩(wěn)定后,他便托辭多病,閉門不出。
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斗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又目睹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jié)局,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哲理,于是自請告退,專心修道養(yǎng)精,崇信黃老之學(xué),靜居行氣。
不過這種平靜的生活還是被打破了,由于太子劉盈為人文弱,劉邦早有廢掉劉盈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的想法,只不過遭到呂雉和群臣的阻止才作罷。
漢十二年,劉邦率軍擊敗英布的叛軍,從前線歸來,身體病得更加厲害,急迫地想改立太子。
呂雉得知后,心中大怒,我本千金之女,嫁給一窮二白的你,給你養(yǎng)育孩子,照顧老人,又因為你被項羽囚禁,受盡屈辱。如今倒好,你想廢太子,不就是斷了我的后路嗎,這怎么行?于是便派自己的弟弟建成侯呂澤專程找張良求教。
張良是宣稱不見任何人的,呂澤只好強行闖入張良的庭院。
見張良在練功,急切的呂澤也不說問候一下,幾乎是是對著張良吼起來:“您一直是皇上的謀臣,如今皇上想改立太子,你怎么能高枕無憂呢?”
張良說道:“當初皇上多次陷于危險的困境之中,僥幸而采用了我的計策。如今,天下安定,皇上因為自身偏愛而想改立太子,這是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我們一百多個人勸諫,又有什么用呢!”
呂澤見張良不想插手,便再三請求,又拿呂后說事。
張良聽罷,如今呂澤來找自己,這件事肯定是脫不開身了,于是說:“這件事難以用口舌去爭辯。但是皇上有過不能招致的人,這樣的人天下有四個。這四個人都已經(jīng)年老了,都認為皇上傲慢輕侮,所以逃進山里隱藏起來,堅守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民,但又很受皇上敬重。如果你真能不吝惜金玉財帛,讓太子寫信,言辭謙恭,備好座車,進而派能言善辯之士前去懇請,這四個人應(yīng)該會來的。
他們來了以后,你們要把他們奉若上賓,讓他們時常跟隨太子上朝,讓皇上看到他們?;噬峡吹胶螅欢〞械襟@異而詢問他們。問清楚后,皇上就知道這四個人是賢者。這對太子將是一大幫助?!?/span>
于是,呂雉讓呂澤派人帶著太子的親筆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去迎請那四個人。
這四名隱士,就是歷史上的“商山四皓”。
四個人來到長安后,客居在呂澤的家里。
這天,劉邦在宮中舉行宴會。
太子劉盈在旁邊侍奉劉邦,身邊還跟了四個老者,看起來都有80多歲了,胡須和眉毛雪白,衣冠服飾十分奇特。
劉邦覺得很奇怪,便問:“這幾位老者是何人?”
四個人上前回答,各自說出自己的姓名: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秀、夏黃公。
劉邦大驚,這不就是“商山四皓”嗎?于是激動地說:“我尋求諸位好幾年,諸位總是逃避我,如今諸位怎么會跟在我兒子后面呢?”
四個人回答道:“陛下輕視士人,喜歡謾罵,我們信守道義不愿受辱,所以害怕得逃亡隱藏起來。但我們在私下聽說太子為人仁厚孝順,態(tài)度恭敬,愛慕士人,天下人沒有不伸長頸脖愿為太子效死的。所以,我們便來了?!?/span>
劉邦一聽,心中大概猜出來是怎么回事了,無奈地說道:“那就麻煩諸位始終如一地調(diào)教和保護太子吧!”
四個人向劉邦祝福完畢,就快步離開了。
劉邦目送他們離去后,召來戚夫人說:“我想換太子,可那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jīng)豐滿,難以更換了?;屎笳媸悄愕闹魅肆恕?/span>
戚夫人聽后,自知無法改變,便哭了起來。
劉邦無奈地說:“你為我跳段楚舞,我為你唱楚歌?!?/span>
戚夫人歌唱道:“鴻鵠高飛,展翅千里。羽翼已成,橫跨四海。橫跨四海,能奈他何!雖有短箭,還有何用!”
連唱了好幾遍后,戚夫人嘆息流淚,呂后對自己恨之入骨,絕不會輕易放過自己。
劉邦起身離去,酒宴作罷。
劉邦最終沒有改立太子,就是張良召來的這四個人發(fā)揮了作用。
在經(jīng)歷“廢太子”一事后,張良便徹底不問世事,在家里學(xué)習(xí)辟谷的方法,運氣導(dǎo)引以便使自己身體輕靈。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崩逝,太子劉盈順利登基,皇后呂雉感激張良的功德,強迫他進食,說:“人生在世,就像白駒過隙一樣短暫,何必使自己苦到這種地步呢!”
張良不得已,勉強聽從,進用食物。
漢惠帝六年,張良去世,謚號為文成侯,兒子張不疑繼承侯位,在張良下葬時,便把那塊被張良供奉的黃石一同下葬。
留侯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三大主要助手之一,也是漢初少有的幾位全身而退的功勛人物之一。
他雖是文弱之士,不曾揮戈迎戰(zhàn),卻敢椎刺秦始皇。
他的一生,心存故國,復(fù)國無望后,一心輔佐劉邦奪取天下,成為帝王之師,而后又不為功名利祿,深知“鳥盡弓藏”的道理,將自己成功抽身,為后世所贊嘆。
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記得隨手點贊、點在看以示鼓勵呀~
參考文獻
《史記·留侯世家》 司馬遷
《一代謀圣:張良》 金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