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江有月小說《騙不死人》(十九)
          三江有月小說《騙不死人》(十九)


          作者:三江有月



          老孔自二十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寫點文章發(fā)表一些見解,也搞了個溫柔敦厚的造型并一直堅持著,到三十歲時,在當地甚至諸侯之間已有些名氣,經常作為地方名流出席各種宴會和研討會。當然,很多時候都是好吃的老孔強湊上去的,自然也有被人家趕出來的經歷。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專門召見了老孔,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多個問題上進行了親切、深入的交談,老孔因此聲名大噪。
          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手中,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被老孔稱為陪臣執(zhí)國命。魯昭公二十五年,魯國發(fā)生內亂,魯昭公攻打三桓,最終兵敗被迫逃往齊國。老孔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經常和他討論問題,后來甚至都準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老孔,但被那個干過二桃殺三士的大夫晏嬰阻止。至于什么原因,歷史上沒有記載,我猜想恐怕不僅僅是精明狡詐的晏嬰認定老孔是個偽君子而故意作難。晏嬰的地位和聲望都很高,同他搞不好關系是不行的,哪怕是有國君罩著。兩年后,老孔沒剛來那么紅了,平時都得罪光了的齊國大夫們就集體攻擊老孔。老孔聽說后有點緊張,但想到打狗還要看主人的道理,就向罩著他的齊景公求救。齊景公這時似乎對老孔這條不大會看家的狗已經有些無所謂,就找了個自己老了不管用了之類的托詞,讓老孔好生失望,只好倉皇回到魯國。
          強大的齊國都曾看重的人,回到魯國自然不是小事。但魯國當時的實際當家人就是那個相貌跟老孔很像,但似乎羞辱過老孔(攔住老孔不讓他參加宴會)的季氏家臣陽貨。老孔是個非常記仇的人,多次在他的學生面前辱罵過陽貨,覺得陽貨一定會給他小鞋穿,就拒絕了當官的機會。但陽貨是個人物,根本就不把這個當回事情,還專門上門請了一回老孔,據說是被語言大師陽貨逼得毫無辦法的老孔只好答應當官了(這個肯定有假,連陽貨的小弟、素有惡名的公山不狃招攬老孔都想去,只是因為弟子們不干才作罷)??上в捎陉栘洜帣嗍《舱邸?/div>
          (智勇雙全的陽貨是歷史上得罵名最多的人之一,實在是比竇娥都冤,如果說有錯,他唯一的罪過就是被寫《春秋》、《論語》等書的孔圣人和圣門弟子記仇了。其實,這個被老孔預言要禍亂晉國或者趙氏的陽貨,是趙氏興起以致日后成為趙國的重要原因。)
          直到魯定公九年,老孔才被任命為中都宰,此時老孔五十一歲,已經不那么年輕了。平心而論,老孔還是有些本事的,治理中都一年,頗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后來的儒家典籍都說只用了三個月,魯國就大治了,實際情況肯定不是真的如此,但影子總是有那么一些的。
          不過,老孔一當司寇,就殺掉了當時名氣不比自己小的教育家、魯大夫少正卯,并且暴尸三日。據說,少正卯講課的口才比老孔要好,顏回之外的孔門弟子都偷偷跑去聽過課(所以,那個最沒有出息的顏回是孔門的首席弟子,還記得論語中“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那段話么?從這里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點什么)。老孔殺了少正卯之后,弟子子貢問其緣由,老孔的回答大概是:心達而險(知識淵博而用心險惡),行辟而堅(行為邪僻而不知悔改),言偽而變(強詞奪理且善于狡辯),記丑而博(刻意關注陰暗面還到處散布),順非而澤(不糾正錯誤言行且加以掩飾),(有這五條亂政的大罪,)當誅。我曾經用現代流行語解讀了一下老孔的這段話:少正卯這個家伙知識又多又反動,一直跟我過不去,辯論也搞不過他,還整我的黑材料傳播,批評他吧不認賬,不殺肯定不行了。
          老孔的確是個不大安生的主,到了魯定公十二年,也就是當大司寇兩年不到的時間,他又開始惹事兒,為削弱三桓而采取了墮三都的措施(準備拆掉三桓所建的城堡)。但因準備工作不夠充分,計劃不夠周密完善,智謀又干不過那些家臣,行動自然半途而廢,不了了之,但老孔這回是把三桓給得罪了。翻過年去,魯國接受了齊國送來的八十名美女,君臣看了幾天歌舞,老孔去干了一把衛(wèi)道士,又連國君一起得罪了。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后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卻沒有老孔的份。這個事情表明魯國不想再任用他了,但還是給了老孔一個臺階下,可以主動辭職,(因為這時的老孔已經門下弟子三千,有些弟子也在各國身居要位,面子總是要給的)。這樣,五十五歲的老孔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極不情愿地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他所謂周游列國的旅程。
          聽說衛(wèi)靈公是老孔的粉絲,老孔就帶著弟子們來到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果然很尊重他,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給老孔發(fā)俸粟,天天好吃好喝供著。但衛(wèi)靈公之崇拜老孔,主要是因為老孔有學問,是個文化名人,實際并沒給他什么官職,也沒讓他參與政事,當個花瓶似擺著的目的是為了一振聲名狼藉的衛(wèi)國形象(當時的衛(wèi)國風氣比較差,以萬惡之首的淫聞名)。老孔還是繼續(xù)不安生,老想教化衛(wèi)國甚至每個衛(wèi)國人,總要搞些講座或者其它的活動,也經常批判衛(wèi)靈公及其大臣的所作所為,讓衛(wèi)靈公稍微有些不爽,就更不會讓他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而那些大臣們卻沒有衛(wèi)靈公的氣度,他們對一本正經經常苦著臉訓人的老孔深惡痛絕,天天跑到衛(wèi)靈公那里說老孔的不是,終于進讒言成功。老孔在衛(wèi)國住了還不到一年,就使衛(wèi)靈公對老孔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jiān)視孔子的行動。老孔現在的名聲這么大,自然不大甘心,準備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了。于是老孔帶弟子離開衛(wèi)國,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因誤會為是陽貨(陽貨當年主政時得罪過人家),被人圍困了五六天才逃離;到了蒲地,又碰上衛(wèi)國的一個貴族公叔氏發(fā)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后,老孔只好返回了衛(wèi)國。正在為老孔離去而稍微有些郁悶的衛(wèi)靈公聽說老孔師徒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也算給足了老孔面子,讓老孔有理由繼續(xù)當他的花瓶形象大使。
          老孔總共在衛(wèi)國當了四年的形象大使,在這期間,這期間老孔好幾次離開衛(wèi)國周游求職,又次次回到衛(wèi)國,這一方面是由于衛(wèi)靈公雖然對老孔時好時壞,但待遇一直不錯,沒有生計問題;另一方面是老孔離開衛(wèi)國后,卻沒有找到愿意留爺的去處,只好又厚著臉皮返回。
          魯哀公二年,已經五十九歲的老孔終于離開衛(wèi)國經曹、宋、鄭至一直就想去的陳國,他在陳國住了三年,情況比在衛(wèi)國好不了多少,跟國君關系還可以,跟大夫們搞不好關系,最后因為吳國攻陳,兵荒馬亂,六十二歲的老孔便帶著弟子離開。
          楚國國君聽說老孔到了陳、蔡交界處,派人去迎接老孔,而陳國、蔡國怕老孔到了楚國被重用而對他們不利,(這個說法明顯有疑問),就派服勞役的人將老孔師徒圍困在半道。老孔一幫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七日,最后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老孔,師徒才免于一死。不過,楚國是個大國,老孔的脾氣依然不是太好,和大夫們的關系雖然不象以前那么不容水火,但也沒好到哪里,所以他在那里的待遇實在不怎么樣,遠遠比不上在衛(wèi)國的風光,經常在一些公開活動中被安排坐到了后排甚至連后排都撈不著坐。
          老孔在楚國呆了不過兩年,還是再次吃了回頭草,在六十四歲時又回到衛(wèi)國,但景況比前些年差了不少。這時候的老孔似乎有些明白,不似當初的鹵莽沖動,花瓶似乎當得不錯,倒也沒惹出什么是非來。這次老孔在衛(wèi)國的時間同前次一樣,也是四個年頭,但和前次不同的是,中間他一次都沒離開過。
          到了六十八歲,老孔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當作國寶迎回魯國,算是回歸故土,雖然仍是被敬而不用,但心態(tài)似乎平靜了許多。
          魯哀公十六年,老孔七十三歲,患病,不愈而卒。



          老孔后來被人拖到萬世師表的位置,地位很是崇高,但生前卻是吃了不少苦的。
          實際上,老孔溫柔敦厚的造型在當時也并不是絕對的成功,一個扛著溫柔敦厚招牌的人,居然很少和人交往得當,在他最得意或者最失意的時候,依然無法妥善處理各種關系,我往往用“偏激且窩囊”來總結他的性格。 
          但老孔終究是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那就是這位報國無門的“天之木鐸”在杏壇開了一個號稱史上最早的私立學校,收了一大幫弟子。人類的教育從那一天開始了社會化進程。而這個博學、風趣、靈活卻更有些迂腐的先生深得被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學生們深深愛戴和敬仰。
          老孔的那些徒弟中,出色的人一把一把的,所謂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那絕對不是說著玩的,是一股無比強大的政治力量。雖然七十二賢者中的老大顏回長期跟隨老孔沒什么政績,但其他幾個都不得了,子路、閔子騫、冉雍等當了大夫的宰(也就是家臣)算混得差的;接孔子回魯國的冉有實際也不過是打過勝仗的大夫宰,聲望可能要高一些;冉伯牛接替老孔干過魯國的中都宰,應該算一個小小的風云人物;最小的弟子子游在魯國就干過城宰,回到南方就是開宗立派的大人物,上海的奉賢就是因他而得名;宰我干上了齊國的大夫,而子夏當了衛(wèi)國的國師,都是一跺腳地動山搖的狠人,也是老孔周游列國的地主;再加上二代掌門有若,外交官公西華,大狂人曾點(那個時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狂的),易經大家商渠,大學問家曾參、子羽等等,都是極有發(fā)言權的角色。當然,而最厲害的卻是被老孔笑話為高級飯桶(瑚璉之器)的子貢,他做過衛(wèi)、魯兩國之相(老孔哪怕只干一天就可以心滿意足了);還是個著名的外交家和縱橫家,出了一次使就干下影響到魯、吳、越、齊、晉五國國運的大事,讓后來的蘇秦張儀之流臉面盡失;更氣人的是這個子貢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儒商,他的生意也做得極好,未必就比奇貨可居前的呂不韋差,老孔那一大批人周游列國的差旅費估計一半以上是子貢的贊助(關于子貢,后面還要說的)。
          這樣一個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權有權、要地位有地位、要聲望有聲望的團隊,要推出個把子呀圣呀的來,確實不是一件難事。在這個以子貢為首的團隊斡旋下,去世后的老孔得到了魯哀公親誄的待遇,并稱之為尼父,開始了諸侯祭孔的先例,各國政要名流、文化界和民間也隨之紛紛搞紀念活動、寫紀念文章,稱之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進行了規(guī)模宏大的造圣運動并獲得成功。在老孔被世人公稱為孔子、孔圣人的同時,儒家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
          更為關鍵的是,這個團隊居然一直存在并且聲勢日隆,雖然出現了有若因為內部斗爭讓出二代掌門、墨翟另立山頭搞了當時可能更牛的墨家等事件,但師從曾參、寫出《中庸》的孔子嫡孫孔伋也就是子思以及子思的徒孫孟子都是一呼萬應的大儒,他們的師祖孔圣人恐怕也不是隨便就能去惹的。
          也許就那樣了,歷史上這樣的圣人還有很多,心滿意足的子貢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情況還會有變化。
          為了讓臣子們守點規(guī)矩,在叔孫通的建議和鉆營下,被他那幫無所顧忌的地痞兄弟們搞得很不爽的漢高祖劉邦在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開了帝王祭孔的先例,并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守衛(wèi)孔子林廟,代表朝廷祭祀孔子。把大美女王昭君嫁到塞外的漢元帝劉奭卻把孔子十三代孫孔霸接到長安當了帝師,并封關內侯,號褒成君,賜食邑八百戶,以稅收按時祭祀孔子,這是封孔子子孫為侯,以奉祀孔子的開始。建白馬寺引進佛教的東漢明帝劉莊對儒家毫不含糊,他在公元五十九年下令在太學、郡縣學等所有公立學校祭祀周公、孔子,開各級政府于學校祭孔之制,并于公元七十二年親往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自此祭孔設有配享。漢以后,官方民間祭孔活動千年不廢,等級只增不減,到了清朝,朝廷在國子監(jiān)立文廟,專設大成殿,用于一年一度的國之大典,祀禮規(guī)格為上祀、奠帛、讀祝文、三獻、行三拜九叩大禮,祭孔至此達到頂峰。而孔子封號也隨之水漲船高得厲害:
          西漢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衎追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四百九十二年),孝文帝元宏稱孔子為文圣尼父。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五百八十年),靜帝宇文衍追封孔子為鄒國公。
          隋開皇元年(公元五百八十一年),文帝楊堅稱孔子為先師尼父。
          唐貞觀二年(公元六百二十八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為先圣;貞觀十一年(公元六百三十七年),改稱孔子為宣父。
          乾封元年(公元六百六十六年),高宗李治贈孔子為太師。
          武周天綬元年(公元六百九十年),武則天封孔子為隆道公。
          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七百三十九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為文宣王。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一千一百四十六年),西夏仁宗頒布詔令:尊孔子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廟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
          元朝大德十一年(公元一千三百零七年)成宗加銜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世宗嘉靖九年(公元一千五百三十年)尊為至圣先師。
          清朝順治二年(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五年)尊為大成至圣文宣先師。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國民政府尊為大成至圣先師。



          千年榮耀,雖然孔子一天都沒享受到。
          但他的后裔卻是得了大大的好處,他們承繼孔圣人的儒學,為名相、博士、大儒,封為侯爵,世襲罔替,成為中國第一家族。戰(zhàn)國時期,其后代被齊、楚、魏、趙等國爭聘為相;從孔騰的奉祀官到孔霸被封褒成侯之后,兩漢大體沿襲褒成侯這個封號(也叫過別的);然后是宗圣侯(曹魏)、奉圣亭侯(兩晉、劉宋)、崇圣侯(北魏)、恭圣侯(北齊)、鄒國公(北周)、紹圣侯(隋)、褒圣侯(唐初);唐開元年間,隨孔子被謚為文宣王,褒圣侯則改稱文宣公;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一千零五十五年)改文宣公為衍圣公,后歷代相沿不改,明朝甚至以衍圣公為文官之首。直到中華民國廢除世襲公爵,才把衍圣公改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依然世襲。 
          孔子去世次年,魯哀公改建孔子故居為孔廟(本廟),歷代帝王不停擴建,形成現在九進院落、僅次于北京故宮的大型古建筑群,其主殿大成殿高二十四點八公尺,闊四十五點七八公尺,深二十四點八九公尺,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山東岳廟天貺殿同稱三大殿。同時在全國各地建了無數孔廟、文廟、夫子廟等并逐漸遍布海外,據不完全統(tǒng)計,現存孔廟仍然有兩千多座。
          孔子故居改孔廟后,依廟建了新宅,這個從三間小房逐漸發(fā)展起來、同為九進院落、占地兩百多畝的天下第一家,是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最為典型的官衙與宅第合一的建筑群。
          明嘉靖年間,為了更好地保護孔廟孔府,這位篤信道術的皇帝居然下令遷移曲阜城,使孔廟孔府能夠放進城墻以內。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孔府的私家檔案從公元一千五百三十四年一直延續(xù)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達到三十萬件之多。
          孔子去世,弟子守喪三年(最有出息的子貢守了六年),廬于墓旁者百余室,因名其地為孔里,并各植樹一棵。歷代孔氏家族十萬余人埋葬于此,這就是孔林。也正因為這樣,孔氏族譜是最完整的,民間有唯孔天下不亂之說。
          孔廟、孔林、孔府合稱三孔,是中國文化的頭號地標和圣地。
          誰說中國沒有貴族來著?



          我去三孔的時候,自然也是蒙蒙細雨的,但心情比雨更為晦暗和復雜。無論我對孔圣人本人有多少意見甚至不屑,但我從來就沒有繞開過他,從某種角度說,我終究可以算是他的門下,實際上,很有可能我比那些終日標榜圣人門下的人更象孔子的學生,雖然我和他的觀點太多不同。
          或者說,那個圣人從來就不是孔子,后世傳頌的很多東西和他無關。而他那些頂著虛名、可憐的貴族后裔也被圣名所累,沒有幾個活得自在的。
          這個堪比帝王的林廟中包含和禁錮著的到底是什么呢?也許沒有人知道。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不管怎樣,這個地方都不該廢。
          但那個地方在上個世紀終究被廢了,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六年十一月,一個叫譚厚蘭的女子,帶著兩百多人,在那里整整活動了一個月,他們刨平了孔子的墳墓,砸了墓碑,但沒找到尸體(太久遠了,找到就奇怪了),就把最新的一座衍圣公孔令貽的墓挖開,對其暴尸批斗;他們搗毀孔廟,破壞孔府、孔林,砸壞石碑一千多塊(包括全國重點保護文物那塊比較新的碑),燒毀古書二千多冊、字畫近千軸,損壞文物不計其數……
          至今,當年痕跡猶存,雖然一直在修補。
          孔子一向以復周禮為己任,但連諸侯宰相都沒干過的他死后居然享受了帝王的待遇,也許該有這一劫的。所以,新近在長安街上立了一段時間不久后又搬走了的高達九點五公尺(表示九五之尊)的孔子青銅像一定是長揖不肯昂頭的。
          七律—過三孔有感
          問政無由列國奔。杏壇或許慰傷痕。
          可憐天鐸三千止,竟作圖騰萬世尊。
          林廟何辜誰僭制,興衰有據莫銷魂。
          長安街上曾施禮,尤謝粘碑葺墓恩。
          實際上,儒家很多時候就象面團,你想怎么捏都是可以的,只要不怕或者不被沾了手。
          但這個話題過于沉重,暫時就到這里好了。
          (說句題外話,以現在的標準看,孔子的成熟是在六十五歲左右。連他這么杰出的人才都這樣,當前那些六十歲或者六十五歲就要退休的局面對于我們這個尊崇儒教的國度實在是浪費資源的大問題,我看很有必要讓那些七八十歲的老前輩承擔更多的責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孔子的一生是咋樣的
          被祭祀在孔廟的人都有哪些?
          孔子周游列國14年,基本圍著河南轉 | 豫記
          政治生涯
          【中華文化】曲阜孔廟
          提問孔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