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與蝶兒小筑七女友聊花朵,楚兒說不喜菊花的,從前到是聽過另一女友說不喜荷花,總之有一點與我相同,不喜歡大朵的花,覺得缺少靈氣和風姿。
梅蘭竹菊中,梅花我沒見過,竹是在北京頤和園看過,也非畫中的那么飄逸淡雅,也許是夏天無精打采的未見神采。菊花北方倒是常見,亦沒覺其特別之處,但見的都是花店里或者花圃里的,沒見過野生的,也許原野上的菊花才是真正的菊花,應當會有一種迎風傲霜的風姿,可惜不得見。
甚喜李商隱的《菊》“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边€有王建的《野菊》“晚艷出荒籬,冷香著秋水”。菊花作為詩詞的意象是從屈原開始的,芬芳的菊花是他高潔人格的象征。到陶淵明又成為隱逸清高的象征。宋代詞人好像更喜歡菊花,辛棄疾的《沁園春》寫道:“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 自栽?!眹抑恍遥屗郧瓰榘駱樱摹端{歌頭·賦松菊堂》中說:“手把《離騷》讀遍,自掃落英餐罷?!北磉_了他與屈原志趣相投的思想。宋末的鄭思肖又把菊花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還未見菊花,菊花茶的清香每日卻可領略,杭白菊是我喜歡的,陪伴我一個夏天,清香宜人,與友說同寫菊花詩,那個說不喜歡菊花的建議她寫菊花茶。卻見楚兒先得一首菊花詩:
詠菊
不蔓不枝獨自開,或因清絕慰人懷。
天生愛與霜寒伴,懶對東君臉色猜。
二
花中 四君子,吾獨喜歡蘭花,長在幽谷,不炫不艷,甚合我心,纖細的綠葉托起裊娜的小花,風姿卓著,看過另人神往,顏色也是淺淺淡淡的不必與人言,似平淡如水的溫婉,你見著她,心便安靜了。蘭花在一片陽光里不蔓不支,靜靜的開謝,與人無關,不憂不懼,真如君子在我心長住。
說起梅花,有些遺憾,總之雖沒見過,早生向往之情,幾年前有詩友要從南方寄我一支梅花,想想是多么浪漫的事,想起古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心便在冰雪的北國融化了。
梅花艷麗的色彩,與冰雪相擁,更添俏麗,若見了一定會喜歡的。紅梅與蘭花正是生命的兩極,絢爛與淡雅,當萬物被一片白茫茫肅殺冰雪覆蓋的時候,正需要火炬一樣的紅梅,點燃大地,給在冰冷中喘息的人們以熱望。而蘭花在夏萬紫千紅的繁華中,持以素雅之心,在喧鬧中守一片寧靜,更是一種卓越的品質。
花中四君子,自有她們獨特的品格,想來應不以形態(tài)為重,當是人們在與大自然的搏斗中,為了鼓勵自己,讓那顆高潔的心永不沉淪,在自然中托物言的伙伴,屈原的香草,在人們的心中唱過了幾千年,依然芳香四溢。
那些吟唱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紉秋蘭以為佩的人們,他們只是喜歡花朵和香草嗎?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讓我們因共同喜愛花中四君而結緣的小筑朋友,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