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遙寄哀思
文/春風桃李新
父親遽辭人世,忽忽已達二十七載,倏然時光長河,吾竟未曾以一文相悼,愧懼之余,唯思念依舊。
父親逝世于1991年臘月小年。我初聞父病重即具票回湘,待醫(yī)院相見,父親已不能言語。但見兩行濁淚流。母命急回鄉(xiāng)報信,三十余里路程竟不知不覺走完。至佑家堂已經伸手不見五指。竟不識路往何處,幸有宗親六太公主事。不用一家一家敲門,到手發(fā)抖,聲發(fā)顫。追悼會設在父親單位,喧鬧鼎沸,人往人來。弟弟尚在大學念書,妹妹產女尚在襁褓中,代表親屬發(fā)言,極富感染力。吾無能,大姐如男子,以瘦弱之軀四處奔走,繁雜事宜,盡力承擔。至閉棺,父親雙目未闔。父親有太多的不舍和不放心!及往邵陽殯儀館的一路,我扶靈柩站立敞篷車上,淚流不止,心死如灰。寒風嗖嗖,如泣如訴。如今回想,心亦大慟。及下葬祖墳之日,天已放晴,三鄉(xiāng)四鄰,相送之人頗多,盡皆哀戚。沿途家家燃鞭炮,吾攜弟弟妹妹,強忍關節(jié)疼痛,一一跪拜,行孝子之禮,感恩父老鄉(xiāng)親的深情送別。然父親之死,于人不過一時之悲,于吾姊妹,卻是終生之痛。念及于此,凄涼不自勝。此一別,人生多少樂事盡黯然。此一別,從今孤蓬萬里征。安住吧,安住。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莫回頭。
余閑時或埋首書卷手機,喜有花月相伴;或與三五好友徒步健身;或攜孫走動于兩邊曾祖。吾于世事人情未有深諳,時而深情,時而疏離;時而天真,時而沉郁;皆率性真摯。至于攀附籠絡,實無力于此,亦無心于此。吾常想,倘父尚在世,便是定海神針。或是一餐家常飯,或是圍爐擁毯幾句家常話,潛移默化,開人心智。我之先生,人品氣質,甚至身形相貌,幾近家父。結緣一生,雖遇非常之難,而能相守如初,亦有父親之無形影響。而如今天人永隔,我也有孫,坐享天倫之樂,念及父恩未報,吾常意興蕭索。
小孫樂樂,今四歲不足,活潑靈動,童聲可喜,觀之可親,見之忘俗。吾之愛孫,父親之長玄孫。您卻未曾有一面得見,實吾生平憾事。吾近日與友攜孫于武大賞櫻花。見小孫憨態(tài)可掬,花枝橫斜掩映,小孫言笑天真,兩兩相望,情意自生,時光之溫柔旖旎,莫過于此。吾多有拍照留念,以備清明回鄉(xiāng)。于森森墓前,或可遙寄與您。無奈沉疴驟發(fā),至今羈絆于病床。罷,罷。小孫曾指天相問,“老外公可在天上?”童聲稚嫩,聽來卻委實催人淚下,吾何嘗不愿您身在天際?惟在天際,在仰望蒼穹之時、人情冷暖之時、身心俱疲之時,方有慈父笑顏可念。伺小孫年歲稍長,吾便教其記誦先秦風雅,魏晉傲骨,漢唐氣象,因圣賢文章,能保人本性不壞。吾輩生年之務,便在于撫養(yǎng)小孫成人。您泉下有知,請佑他一生平安康健。
新春手植橘樹,早已亭亭如蓋,四季蔥綠,道盡相思。父親親育子女,亦已立業(yè)成家,開枝散葉,飲水思源。您知乎?不知乎?我們的母親當年奉藥為夫,艱苦備嘗;繼而守望子女,福澤子孫;而今知足常樂,安享晚年。若您果真在天有靈,望托魂夢以相接,各報安好!
各報安好!女的思念依舊……
2019/3/28初稿
2019/4/5早7:10清明節(jié)于中南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