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出場的時候,是從冀中28團任上準備奉命去延安參加學習的,突然被八路軍總部臨時抽調,派到新一團去接替剛被撤職的李云龍,擔任新一團團長。
抗戰(zhàn)之初,冀中本為八路軍一二零師防區(qū)。一二零師的兩個旅中,三八九旅留守延安,包圍陜北,三五九旅由賀龍、肖克和關向應率領,上了前線,在冀中活動,并建立根據(jù)地。后來因為胡宗南有進攻陜甘寧邊區(qū)的意圖,就把賀龍和三五九旅調回晉西北,掩護陜北,后來改為晉綏軍區(qū)。
一二零師撤離冀中后,冀中改由晉察冀軍區(qū)管轄,軍區(qū)司令員為原東北軍將領呂正操,政委為四方面軍出身的王平,后來政委又改為程子華,參謀長為孫毅,政治部主任為孫志遠。1938年時冀中軍區(qū)下轄四個軍分區(qū),1942年經過改編后,改為五個軍分區(qū),下轄新編22、23、26、27、28、29、31、32、33團,共八個團。1938年時,冀中軍區(qū)還是四個軍分區(qū),《亮劍》中提到的三分區(qū)司令員為沙克。
這就是說,在1938年的時候,其實并不存在冀中三分區(qū)二十八團這個番號,一直到1942年經過改編之后,才有了28團這個番號。在1938年,相對比較接近28團這個番號的,實際上是八路軍第28大隊。到1939年5月,28和29兩個大隊就被合編為新編18團,后隨呂正操調入晉綏軍區(qū),與27、29團合編為27團,是八路軍冀中軍區(qū)的主力團之一,也是冀中九分區(qū)的主團。
按照《亮劍》中的交代,丁偉出自四方面軍,參軍比李云龍晚幾個月。四方面軍主力基本上被改編為一二九師,主要活動在冀魯豫地區(qū)的太行山區(qū)。這也是李云龍出場時的情況,他和孔捷都隸屬于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但孔捷并不隸屬于三八六旅,也不隸屬于一二九師,而是從冀中軍區(qū)調來的。
但丁偉在見到彭總敬禮時又喊“老首長好”,這說明他至少曾在彭總指揮下參加過戰(zhàn)斗。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一方面軍和四方面軍會師時,四方面軍全軍四萬多人,而一方面軍長途跋涉,損失慘重,當時部隊已經嚴重減員,每個軍、師、團都不滿編,人員是比較缺乏的。所以,在會師之后,四方面軍和一方面軍曾經為了兩軍融合,進行了一些干部的調整,也就是把一方面軍干部調入四方面軍,又把四方面軍的一些干部調入一方面軍,同時,四方面軍也曾抽調一部分部隊編入一方面軍。
比如聶帥回憶錄中就曾提到過,兩個方面軍會師后,張國燾為了拉攏他和一方面軍將領,曾經給聶帥任政委的一軍團調撥了一千人左右的兵力,以加強一軍團,保證一軍團的戰(zhàn)斗力。過草地時,中央和三軍團隨四方面軍一部分為右路軍,總指揮為徐帥,先通過了草地,過草地后又分裂,四方面軍南下,而中央紅軍則繼續(xù)北上,到了陜北。
這就是《亮劍》中李云龍說“光草地老子就過了三次”的背景,說明他是隨右路軍通過草地,分裂之后又再過了一次草地,南下和左路軍匯合,南下四川,在四川作戰(zhàn)不利又不得不等待二方面軍,與二方面軍會師后,再過一遍草地,到了甘南。在四方面軍和二方面軍會師后,張國燾故技重施,又曾經給二方面軍又是撥調部隊,又是給賀帥和肖克等二方面軍領導人送槍等,以拉攏二方面軍。
一方面軍和四方面軍分家時,三軍團所剩兵力比較少,一軍團戰(zhàn)斗力相對比較強一些,所以合編為陜甘支隊,彭總任總指揮,實際上是以一軍團為基本框架,吸收整合了三軍團。到陜北后,和陜北紅軍、四方面軍先期到達陜北的二十五軍合編,又進行了整編,中央紅軍附帶一部分陜北紅軍,恢復了一軍團番號,二十五軍則改編為十五軍團。
抗戰(zhàn)開始后,一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下轄三四三旅和三四四旅,后來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進入山東,以陳光代理一一五師師長,一部分留在晉察冀,組建晉察冀軍區(qū),聶帥為司令員。十五軍團改編而來的三四四旅主力被劃入山東,主要在山東活動。徐海東因病返回陜北修養(yǎng)后,繼任三四四旅旅長的分別是出自四方面軍的韓先楚和劉震。并且,三四四旅有一段時間是歸八路軍總部直接指揮的。
這就是說,丁偉至少有兩種可能性,導致他曾在一方面軍彭總指揮下戰(zhàn)斗。一個可能是在和四方面軍會師時,作為干部交流從四方面軍被調入一軍團,后來一直隨著一軍團戰(zhàn)斗;另一個可能則是,他本人的經歷和李云龍、孔捷不同,長征時他是隨著二十五軍參加長征的,先期到達陜北,恢復一方面軍番號后,總指揮正是彭總。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他是從四方面軍調入二方面軍后,跟隨一二零師到達冀中的,后來就留在了冀中。
不過,從丁偉后來的經歷看,更大的可能是后一種,即他是跟隨二十五軍參加的長征,可能是韓先楚的部下。而丁偉所說的冀中軍區(qū),一度擔任政委的程子華也是出自紅二十五軍,先期到達陜北的。也就是說,丁偉跟隨二十五軍長征,先期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匯合,后來被改編為一方面軍十五軍團 ,抗戰(zhàn)開始后先跟隨一一五師作戰(zhàn),分家時被留在了冀中。
此外,還有一個時間線上可以參照。劇中擔任八路軍前方參謀長的是左權,而左權擔任八路軍前方參謀長是在1938年12月到1942年他犧牲這段時間,其中還兼任過一段時間的八路軍二縱隊司令員。而八路軍二縱隊是在1942年根據(jù)形勢需要,由三四四旅和新編第一旅及決死三縱隊改編而來的,新編第一旅則由三四四旅688團和一二九師晉豫邊游擊支隊改編而來。也就是說,剛好是在這段時間,三四四旅是由八路軍總部直接指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