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唐宋詩醇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眉山蘇軾詩三六十二首

          韓子華石淙莊

          絳侯百萬兵。尚畏書牘背。功名意不已。數(shù)與危機會。我公抱絕識。凜凜鎮(zhèn)橫潰。

          欲收伊呂跡。遠與巢由對。誓言雖未從。久已斷諸內。區(qū)區(qū)為懷祖。頗覺羲之隘。

          此身隨造物。一葉舞澎湃。田園不早定。歸宿終安在。彼美石淙莊。每到百事廢。

          泉流知人意。屈折作濤瀨。寒光洗肝鬲。清響跨竽籟。我舊門前客。放言不自外。

          園中亦何有。薈蔚可勝計。請公試回首。歲晚余蒼檜。

          原選者評。此蓋嫉世之貪位冒祿者。軾通道藏。嘗撰廣成子解。故有取乎老莊知足不辱之旨。非為韓絳有手疏之詞。遂順其意而稱道之也。

          施元之曰。韓獻肅公名絳。字子華。父忠憲公。名億。平日嘗語子弟。進取在於知足。寵祿不可過溢。以故子華服闋誓墓。年五十遽請謝事。最后手疏言。昔晉王羲之去郡不仕。嘗自誓於父母墓前。朝廷以其誓苦。不復召之。臣今志愿雖與羲之頗殊。然誓於先臣墓前。則無異矣。區(qū)區(qū)之志。中外士大夫多有知者。即非臣今日輕有去就。妄干退閑也。章屢上。終不允。

          后拜觀文殿學士。元祐二年以司空檢校太尉致仕。此詩多用子華表意。

          立秋日禱雨靈隱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閑。一葉秋聲對榻眠。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筑落階泉。

          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惟有閔農心尚在。起占云漢更茫然。

          原選者評。禱雨而曰。百重堆案掣身閑。幾與嵇康書中言性不耐煩。而以游山澤。觀魚鳥為樂者無異矣。有末二句一證出心事。遂覺滿紙閑情。俱成警色。

          病中游祖塔院

          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閉門野寺松陰轉。奇攴枕風軒客夢長。

          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樽自在嘗。原選者評。不須矜才使氣。興會所到。后人自百摹不到。筆底定有神力護持。

          徐一夔曰。大慈定慧禪寺。唐寰中禪師之道場也。宋太平興國中。寺以南泉。愿臨濟元無。著喜趙州。諗巖頭。雪峰存。俱至茲山。與中禪師激揚宗旨。故又名祖塔院。元祐間。蘇長公守桂。有詩見於家集。

          柏堂

          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姿尚宛然。雙幹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見太平年。

          忽驚華構依巖出。乞與佳名到處傳。此柏未枯君記取。灰心聊伴小乘禪。

          原選者評。雙。句。人所能道也。九朝。句。對法不測之至。九朝。施注謂自陳隋唐五代至宋也。

          。孤山二詠序。曰。孤山有陳時柏二株。其一為人所薪。山有老人自為兒。已見其枯矣。然堅悍如金石。愈於未枯者。僧志詮作堂於其側。名之曰柏堂。堂與白公居易竹閣相連屬。

          與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歸

          娟娟云月稍侵軒。瀲瀲星河半隱山。魚鑰未收清夜永。鳳簫猶在翠微間。

          凄風瑟縮經弦柱。香霧凄迷著髻鬟。共喜使君能鼓樂。萬人爭看火城還。

          原選者評。起二句。乃月夜恒有之景。寫來卻自引人入勝。魚鑰二句。夜歸也。凄風二句。

          乘月也。讀之氣和音雅。令人神游於時世之升平。覺詩中魚鑰鳳簫弦柱髻鬟等。都無一字泛設。而以。萬人爭看。使君之歸作結。又見為政風流。極一時之勝賞矣。

          有美堂暴雨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原選者評。寫暴雨。非此杰句不稱。但以用杜賦中字為采藻鮮新。淺之乎論詩矣。且亦必有浙東句作對。情景乃合。有美堂在郡城吳山。其地正與海門相望。故非率爾操觚者。唐賢名句中惟駱賓王靈隱寺詩。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一聯(lián)。足相配敵。

          。西清詩話。曰。少陵文自古奧。如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其語磊落驚人。東坡有美堂詩云。天外黑風吹海立。蓋出此也。

          。容齋四筆。曰。東坡在杭州作有美堂會客詩。頷聯(lián)云。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讀者疑海不能立。黃魯直曰。是蓋為老杜所誤。因舉三大禮賦朝獻太清宮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以告之。二者皆句語雄杰。前無古人。坡。和陶。停云。詩有。云屯九河。

          雪立三江。之句。亦用此也。登玲瓏山

          何年僵立兩蒼龍。瘦脊盤盤尚倚空。翠浪舞翻紅罷亞。白云穿破碧玲瓏。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巖前巧貯風。腳力盡時山更好。莫將有限趁無窮。

          原選者評。用紅罷亞對碧玲瓏。集內律詩每用此體。遂為后人開一門徑。三休。九折。即是。山中巖亭之名故。緊接玲瓏句為題正面結處。別作喚醒語。流韻悠然。

          。臨安圖經。曰。玲瓏山。兩山屹起。盤曲九折。上通絕頂。名曰。九折巖。行百許步有亭。

          下瞰百里。名。三休亭。

          宿九仙山

          風流王謝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玉室金堂余漢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帳。夢繞千巖冷逼身。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處涌冰輪。

          原選者評。后四句磊砢妥帖。便入錢劉集中。亦稱警策。

          宿海會寺

          籃輿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曠平。下投黃泉上青冥。線路每與猿狖爭。

          重樓束縛遭澗坑。兩股酸哀饑腸鳴。北渡飛橋踏彭鏗??澰俨饺绻懦?。

          大鐘橫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杉槽漆斛江河傾。本來無垢洗更輕。

          倒床鼻息四憐驚。磑如五鼓天未明。木魚呼粥亮且清。不聞人聲聞履聲。

          原選者評。自行路而宿。自宿而天明。直記敘一時事耳。不聞人聲。聞履聲。寫幽寂之致。

          颯颯紙上。

          。漫叟詩話。曰。嘗見陳本明論詩云。前輩謂作詩當言用。勿言體。則意深矣。若東坡詩。

          言冷則云??裳什豢墒?。言靜則云。不聞人聲聞履聲。之類。本明何從得此。

          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年來戰(zhàn)紛華。漸覺夫子勝。欲求五畝宅。灑掃樂清凈。學道恨日淺。問禪慚聽瑩。

          聊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獨游吾未果。覓伴誰復聽。吾宗古遺直。窮達付前定。

          食甫糟醉方熟。灑面呼不醒。奈何效燕蝠。屢欲爭晨暝。不如從我游。高論發(fā)犀柄。

          溪南渡橫木。山寺稱小徑。幽尋自茲始。歸路微月映。南望功臣山。云外盤飛磴。

          三更渡錦水。再宿留石鏡。緬懷周與李。能作。洛生詠。明朝三子至。詩律嚴號令。

          籃輿置紙筆。得句輕千乘。玲瓏苦奇秀。名實巧相稱。九仙更幽絕。笑語千山應。

          空巖側破甕。飛溜灑浮磬。山前見虎跡。候吏鐃鼓競。我生本艱奇。塵土滿釜甑。山禽與野獸。知我久蹭蹬。笑謂候吏還。遇虎吾有命。徑山雖云遠。行李稍可并。

          頗訝王子猷。忽起山陰興。但報菊花開。吾當理歸榜。

          原選者評。一往平敘。不復作沈郁頓挫之勢。后忽從山前見虎跡。發(fā)出議論。奇文蔚起。匪夷所思。

          初自徑山歸述古召飲介亭以病先起

          西風初作十分涼。喜見新橙透甲香。遲暮賞心驚節(jié)物。登臨病眼怯秋光。

          慣眠處士云庵里。醉倚佳人錦瑟傍。猶有夢回清興在。臥聞歸路樂聲長。

          九日尋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師院二首錄一首

          湖上青山翠作堆。蔥蔥郁郁氣佳哉。笙歌叢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來。

          白足赤髭迎我笑。拒霜黃菊為誰開。明年桑苧煎茶處。憶著衰翁首重回。

          原選者評。此篇乃已至勤師院而作。承前一首結句。扁舟又截平湖去。欲訪孤山支道林。

          說來。但前首。東閣郎君。之句。殊嫌無著。不似此篇之開拓頓宕也。笙歌云水。一聯(lián)。尤為卓立杰出。

          九日舟中望見有美堂上

          魯少卿飲以詩戲之二首錄一首

          指顧云間數(shù)點紅。笙歌正擁紫髯翁。誰知愛酒龍山客。卻在漁舟一葉中。

          原選者評。西湖志。曰。咸淳臨安志。有美堂。錢氏初建江亭於此。當在吳山最高處。左江右湖。故為登臨之勝。東坡有。舟中望見有美堂上魯少卿飲處。詩。言舟中望見。則必西湖舟中也。舊志。言。堂在郡城內。又可見古城介。在吳山外矣。此堂故址當在吳山無疑。西湖游覽志。載。有美堂在鳳凰山者。誤也。

          次韻周長官壽星院同餞魯少卿

          琉璃百頃水仙家。風靜湖平響釣車。寂歷疏松奇攴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

          困眠不覺依蒲褐。歸路相將踏桂華。更著綸巾披鶴氅。他年應作畫圖夸。

          寶山新開徑

          藤梢橘刺元無路。竹杖棕鞋不用扶。風自遠來聞笑語。水分流處見江湖。

          回觀佛國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壺。野客歸時山月上。棠梨葉戰(zhàn)暝禽呼。原選者評。明雋清圓。兼得像外之趣。

          和錢安道寄惠建茶

          我官於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胸中似記故人面??诓荒苎孕淖允?。

          為君細說我未暇。試評其略差可聽。建溪所產雖不同。一一天與君子性。

          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雪花雨腳何足道。啜過始知真味永。

          縱復苦硬終可錄。汲黯少戇寬饒猛。草茶無賴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頑忄廣。

          體輕雖復強浮泛。性滯偏工嘔酸冷。其間絕品豈不佳。張禹縱賢非骨鯁。

          葵花玉革夸不易致。道路幽嶮隔云嶺。誰知使者來自西。開緘磊落收百餅。

          嗅香嚼味本非別。透紙自覺光炯炯。秕糠團鳳友小龍。奴隸日注臣雙井。

          收藏愛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鉆權幸。此詩有味君勿傳。空使時人怒生癭。

          原選者評。建茶。以比君子。草茶。以比小人。君子和且正者也。和故可愛。正故不可慢。

          小人體輕而性滯。但有妖邪頑忄廣而已。記。曰。其言明且清。易。曰。其言曲而中。詩兼有之。

          。烏臺詩案。曰。錢在秀州監(jiān)稅。舊曾作臺官。始於秀州與之相見。后錢作詩。送茶來。某作詩謝之。草茶無賴。二句。以譏世之小人。若不諂媚妖邪。須頑忄廣狠劣也。體輕性滯。二句。以譏小人體輕浮而性滯泥也。其間絕品。二句。以譏小人如張禹。雖有學問。細行謹飭。終非骨鯁之人也。收藏愛惜。四句。以譏小人有以好茶鉆求富貴權要者。見此詩當大怒也。

          。歸田錄。曰。臘茶出于建劍。草茶盛于兩浙。兩浙之品。日注為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制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shù)斤養(yǎng)之。用避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注上。遂為草茶第一。

          夜至永樂文長老院文時臥病退院

          夜聞巴叟臥荒村。來打三更月下門。往事過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論。

          老非懷土情相得。病不開堂道益尊。惟有孤棲舊時鶴。舉頭見客似長言。

          原選者評。善說無生??芍诹⑼?。未是西來大意。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病眼不眠非守歲。鄉(xiāng)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fā)稀。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南來三見歲云徂。直恐終身走道途。老去怕看新歷日。退歸擬學舊桃符。

          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原選者評。令節(jié)羈情。孤燈遙夜。所感愴者深。而以溫柔敦厚出之。依依脈脈。味以淡而彌長。

          。容齋續(xù)筆。曰。今人元日飲屠蘇酒。自小者起。相傳已久。然固有來處。后漢李膺杜密。以黨人同系獄。值元日於獄中飲酒曰。正旦從小起。時鏡新書。晉董勛云。正旦飲酒。先從小者。何也。勛曰。俗以小者得歲。故先酒賀之。老者失時。故后飲酒。初學記。載。四民月令。云。正旦飲酒次第。當從小起。以年小者起先。顧況云。還丹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方干云。才酌屠蘇定年齒。坐中皆笑鬢毛斑。然則尚矣。東坡亦云。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其義亦然。

          古纏頭曲

          昆鳥弦鐵撥世無有。樂府舊工惟尚叟。一生喙硬眼無人。坐此困窮今白首。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韓婦。驚帆渡海風掣回。滿面塵沙和淚垢。

          青衫不逢湓浦客。紅袖漫插曹綱手。爾來一見哀駘佗。便著臂躬井臼。

          我慚貧病百不足。強對黃花飲白酒。轉關濩索動有神。雷輥空堂戰(zhàn)窗牖。

          四弦一抹擁袂立。再拜十分為我壽。世人只解錦纏頭。與汝作詩傳不朽。

          原選者評。亦為琵琶女子而作。卻不規(guī)撫江州琵琶行。古有名作。須變調以勝之。并題目亦隱其名曰古纏頭曲。特於結處表出作詩之意。以見實有其人與事。不是寓言十九也。白以排蕩宛轉入情。此以簡凈道煉入古。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原選者評。有橫絕太空之概。灑豁襟抱。亦如聽蘇門長嘯。響動林谷。

          虎丘寺

          入門無平田。石路細穿嶺。陰風生澗壑。古木翳潭井。湛盧誰復見。秋水光耿耿。

          鐵花繡巖壁。殺氣噤蛙黽。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頑礦。當年或未信。異類服精猛。

          胡為百歲后。仙鬼互馳騁。窈然留清詩。讀者為悲哽。東軒有佳致。云水麗千頃。

          熙熙覽生物。春意破凄冷。我來屬無事。暖日相與永。喜鵲翻初旦。愁鳶蹲落景。

          坐見漁樵還。新月溪上影。悟彼良自咍。歸田行可請。

          原選者評。作虎丘詩者。多是緣情綺靡。若此詩。則但見其幽折閑靜耳。是非時會不同。

          乃其命筆取材別開生徑。觀前此白居易於東武丘有。怪石千僧坐。靈池一劍沉。之句。於西武丘有。搖曳雙紅旆。娉婷十翠娥。之句。烏鵲黃鸝。紅欄綠浪。唐時已極繁華艷冶矣。故知此詩是有意避喧。力求岑寂也。

          趙次公曰。清遠道士與沈恭子同游虎丘寺。有詩歷論商周及近代二千年事。顏真卿為之刻石。又鬼詩云。青松多悲風。蕭蕭清且哀。白日徒昭昭。不照長夜臺。李道昌為刺史奏其事。陸龜蒙。皮日休。松陵唱和皆及之。

          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錄一首

          草長江南鶯亂飛。年來事事與心違。花開后院還空落。燕入華堂怪未歸。

          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點檢幾人非。去年柳絮飛時節(jié)。記得金籠放雪衣。

          原選者評。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此詩結句。有。放鴿為壽。之自注。趙堯卿遂引唐。譚賓錄。言。天寶宮中呼白鸚鵡為雪衣。此詩借呼鴿為雪衣。然考田汝成。西湖志。稱。東坡有真跡云。杭州營妓周韶能詩。子容過杭。述古飲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勺饕唤^。韶援筆立成曰。隴上巢空歲月驚。忍看回首自梳翎。開籠若放雪衣女。長念觀音般若經。韶時有服衣白。一坐嗟嘆。遂落籍。此詩寄述古。蓋指此事。故曰。記得金籠放雪衣。雪衣。正用白鸚鵡事。不必借呼放鴿也。詩作如是解。與前后數(shù)詩。亦正相類。然軾自注。故作隱語。豈其避謗歟。

          金山寺與柳子玉飲大醉臥寶覺禪榻夜分方醒書其壁

          惡酒如惡人。相攻劇刀箭。頹然一榻上。勝之以不戰(zhàn)。詩翁氣雄拔。禪老語清軟。

          我醉多不知。但覺紅綠眩。醒時江月墮。摵摵風響變。惟有一龕燈。二豪俱不見。

          原選者評。豪放精悍。全是規(guī)仿頌酒之篇。

          大風留金山兩日

          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朝來白浪打蒼崖。倒射軒窗作飛雨。

          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艇一葉從掀舞。細思城市有底忙。卻笑蛟龍為誰怒。

          無事久留童仆怪。此風聊得妻孥許。灊山道人獨何事。夜半不眠聽粥鼓。

          原選者評。明日顛風當斷渡。七字。即鈴語也。奇思得自天外軒窗飛雨。寫風浪之景。真能狀丹青所莫能狀。末忽念及山道人不眠而聽粥鼓。想其濡墨揮毫。真有御風蓬萊。泛彼無垠之妙。

          。冷齋夜話。曰。對句法。詩人窮盡其變不過以事以意以出處具備。謂之妙。如荊公曰。平日離愁寬帶眼。迄今歸思滿琴心。又曰。欲寄荒寒無善畫。賴傳悲壯有能琴。乃不若東坡微意特奇。如曰。見說騎鯨游汗漫。也曾捫虱話酸辛。又曰。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艇一葉從掀舞。以。鯨。為。虱。對。以。龍驤。為。漁艇。對。大小氣焰之不等。其意若玩世。謂之秀杰之氣終不沒者。此類是也。游鶴林招隱二首

          郊原雨初霽。春物有余妍。古寺滿修竹。深林聞杜鵑。睡余柳花墮。目眩山櫻然。

          西窗有病客。危坐看香煙。

          行歌白云嶺。坐詠修竹林。風輕花自落。日薄山半陰。澗草誰復識。聞香杳難尋。

          時見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原選者評。二作風格。清腴絕似韋柳。

          無錫道中賦水車

          翻翻聯(lián)聯(lián)銜尾鴉。犖犖確確蛻骨蛇。分疇翠浪走云陣。刺水綠針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飛沙。鼉鳴窟中如打衙。天公不見老翁泣。喚取阿香推雷車。

          原選者評。只是體物著題。觸處靈通。別成奇光異彩。想當施手時。巨刃摩天揚。此之謂也。賦物得此。神力罕匹。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云歸無處尋。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

          存亡慣見渾無淚。鄉(xiāng)井難忘尚有心。欲向錢塘訪圓澤。葛洪川畔待秋深。

          原選者評。寄感嘆於解脫。挽長老合作如是語。

          聽僧昭素琴

          至和無攫羐。至平無按抑。不知微妙聲。究竟從何出。散我不平氣。洗我不和心。

          此心知有在。尚復此微吟。

          原選者評。是真識琴中意者。朱纟玄疏越??梢葬屧昶今?。

          僧惠勤初罷僧職

          軒軒青田鶴。郁郁在樊籠。既為物所縻。遂與吾輩同。今來始謝去。萬事一笑空。

          新詩如洗出。不受外垢蒙。清風入齒牙。出語如風松。霜髭茁病骨。饑坐聽午鐘。

          非詩能窮人。窮者詩乃工。此語信不妄。吾聞諸醉翁。原選者評。能不為外垢所蒙。不待罷職而詩乃工也?;萸谙葹闅W陽所知。故又舉。詩窮益工。之語以諷之。與序惠勤詩集同意。

          游靈隱高峰塔

          言游高峰塔。 食治野裝?;鹪魄镂此?。及此初旦涼。霧霏巖谷暗。日出草木香。

          嘉我同來人。久便云水鄉(xiāng)。相勸小舉足。前路高且長。古松攀龍蛇。怪石坐牛羊。

          漸聞鐘磬音。飛鳥皆下翔。入門空有無。云海浩茫茫。惟見聾道人。老病時絕糧。

          問年笑不答。但指穴藜床。心知不復來。欲歸更彷徨。贈別留匹布。今歲天早霜。

          原選者評。霧霏日出。未舉足而景象既殊。古松怪石。及經行而應接不暇。漸聞鐘磬音。

          飛鳥皆下翔。十字。畫出古寺清晨。登高覽勝之妙。入門以后。但記一時與道人留連贈答。語盡便住。象外傳神。正復無際。

          邵長蘅曰。三國管寧常坐一木榻。積五十余年。未嘗箕股榻上。當膝處皆穿。按穴藜床。

          似用其意。故王注引此存之。

          。志林。曰。靈隱寺后。高峰塔一上五里。上有高僧不下。三十余年矣。

          新城陳氏園次晁補之韻

          荒涼廢圃秋。寂歷幽花晚。山城已窮僻。況與城相遠。我來亦何事。徙倚望云巘。

          不見苦吟人。清樽為誰滿。

          原選者評。淡而能腴。王韋后。絕無僅有。

          與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

          推擠不去已三年。魚鳥依然笑我頑。人未放歸江北路。天教看盡浙西山。

          尚書清節(jié)衣冠后。處士風流水石間。一笑相逢那易得。數(shù)詩狂語不須刪。

          路轉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東西嶺。明月誰分上下池。

          黑黍黃粱初熟后。朱柑綠橘半甜時。人生此樂須天賦。莫遣兒曹取次知。

          原選者評。首作不露刻斫經營之跡。自成高唱。五六用毛玠方干貼二人姓。此本古法。少陵集中多有之。僧祖可謂毛令。是毛玠之后?;虿⒁煞轿臼欠礁珊笕?。妄矣。次作。白云句。承。石瘦。來。明月。句承。水清。來。黑黍黃粱。池旁之所見也。朱柑綠橘。嶺上之所植也。錯雜寫來。自然合拍。惟其才才而氣雄。故雖清白黑黃等字。疊見不嫌其復。

          張安國曰。案於潛縣圖經。毛君寶。同尉方君武與東坡。於熙寧七年八月廿七日。同游西菩提山明智院。石刻存焉。聽賢師琴

          大弦春溫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

          門前剝啄誰叩門。山僧未閑君勿嗔。歸家且覓千斛水。凈洗從前箏笛耳。

          原選者評。聽穎師琴詩。曲中疾徐之節(jié)。聽賢師琴詩。別傳離合之神。兩詩足以并峙。義海俗工。譽韓毀蘇。復齋漫錄。直以不學斥之。最堪砭愚擊蒙。

          。西清詩話。曰。三吳僧義海。以琴名世。六一居士嘗問。東坡琴詩孰優(yōu)。東坡答以退之。聽穎師琴。公曰。此只是聽琵琶耳。或以問海。海曰。歐陽公一代英偉。然斯語誤矣。退之深得其趣。未易譏評也。東坡后有。聽惟賢琴。詩。詩成欲寄歐公而公亡。每以為恨??蛷鸵詥柡?。海曰。東坡詞氣。倒山傾海。然亦未知琴。春溫和且平。廉折亮以清。凡絲聲皆然。何獨琴也。又特言大小弦聲。不及指下之韻。牛鳴盎中。雉登木概。言宮角耳。八音宮角皆然。

          何獨絲也。聞者以海為知言。余嘗考今昔琴譜。謂宮者。非宮角者。非角又五調迭犯。特宮聲為多。與五音之正者異。此又坡所未知也。

          。復齋漫錄。曰。元微之詩。爾生不我待。我愿裁為琴。宮弦春似君。君若春日臨。商弦廉似臣。臣作旱天霖。蓋取。史記。騶忌子聞齊威王鼓琴。而為說曰。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

          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西清詩話。乃云。東坡。聽惟賢琴。有。大弦春溫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之句。至謂東坡未知琴趣。不獨琴為然。殊不知亦取騶琴之事耳。可謂不學。

          除夜病中贈段屯田

          龍鐘三十九。勞生已強半。歲暮日斜時。還為昔人嘆。今年一纟泉在。那復堪把玩。

          欲起強持酒。故交云雨散。惟有病相尋??正S為老伴。蕭條燈火冷。寒夜何時旦。

          倦仆觸屏風。饑鼯嗅空案。數(shù)朝閉閣臥。霜發(fā)秋蓬亂。傳聞使者來。策杖就梳盥。

          書來苦安慰。不怪造請緩。大夫忠烈后。高義金石貫。要當擊權豪。未肯覷衰懦。

          此生何所似。暗盡灰中炭。歸田計已決。此邦聊假館。三徑粗成資。一枝有余暖。

          愿君更信宿。庶奉一笑粲。

          原選者評。除夜無聊。病中落寞。因得段書。遂一氣寫出。讀。暗盡灰中炭。五字。尤覺黯然神凄。

          。容齋五筆。曰。白樂天作詩述懷。好紀年歲。蘇公素重樂天。故間亦效之。如。龍鐘三十九。勞生已強半。歲暮日斜時。還為昔人嘆。正引用其語。又。四十豈不知頭顱。畏人不出何其愚。我今四十二。衰發(fā)不滿梳。憶在錢塘正如此?;仡^四十二年非。行年四十九。還此北窗宿。吾年四十九。賴此一笑嘻。嗟我與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窮不死。五十之年初過二。衰顏記我今如此。白發(fā)蒼顏五十三。家人強遣試春衫。先生年來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門。紛紛華發(fā)不足道。當返六十過去魂。我年六十一。頹景薄西山。結發(fā)事文史。俯仰六十逾。與君皆丙子。各已三萬日。玩味莊重。便如閱年譜也。

          喬太博見和復次韻答之

          百年三萬日。老病常居半。其間互憂樂。歌笑雜悲嘆。顛倒不自知。直為神所玩。

          須臾便堪笑。萬事風雨散。自從識此理。久謝少年伴。逝將游無何。豈暇讀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愧煩賢使者。弭節(jié)整紛亂。喬侯瑚璉質。清廟嘗薦盥。

          奮髯百吏走。坐變齊俗緩。未遭甘益鳥退。并進恥魚貫。每聞議論余。凜凜激貪懦。

          莫邪當自躍。豈復煩爐炭。便應朝秣越。未暮刷燕館。胡為守故丘。眷戀桑榆暖。

          為君叩牛角。一詠南山粲。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

          寒雞知將晨。饑鶴知夜半。亦如老病客。遇節(jié)嘗感嘆。光陰等敲石。過眼不容玩。

          親友如摶沙。放手還復散。羈孤每自笑。寂寞誰肯伴。元達號神君。高論森月旦。

          紀明本賢將。汩沒事堆案。欣然肯相顧。夜閣燈火亂。盤空愧不飽。酒薄僅堪盥。

          雍容許著帽。不怪安石緩。雖無窈窕人。清唱弄珠貫。幸有縱橫舌。說劍起慵懦。

          二豪沈下位。暗火埋濕炭。豈似草玄人。嘿嘿老儒館。行看富貴逼。炙手借余暖。

          應念苦思歸。登樓賦王粲。

          雪后書北臺壁二首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云有幾家。老病自嗟詩力退??找鞅鶓泟⒉?。

          原選者評。尖叉韻詩。古今推為絕唱。數(shù)百年來。和之者亦指不勝屈矣。然在當時。王安石六和其韻。用及諸。天夜叉。交戟叉頭。等字。支湊勉強。貽人口實。即軾謝人見和。因再用韻二詩。亦未能如原作之精采。方回謂再和尤佳者。非也。至于。玉樓銀海。典故流傳。其說不一。

          蓋皆得自傳聞。而所稱作道書者。究無人知其出何道書。方回稱是。黃庭。一種。亦臆度語耳。

          軾嘗讀道藏千函。有詩紀其事。要之。玉樓為肩。銀海為目。必作如是解。詩意乃通。若集中詩。尚有。雪中過淮謁客。詩云。萬頃穿銀海。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詩云。玉樓已崢嶸。

          則又不當與此一例解也。

          。石林詩話。曰。詩禁體物語。此學者類能言之。歐公聚星堂雪詩舉此。令坐客皆閣筆。但非能者耳。若能者。則出入縱橫。何可拘礙。鄭谷。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非不去體物語。而氣格如此之卑。蘇子瞻。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超然飛動。何害其言玉樓銀海。

          。苕溪漁隱叢話。曰。蝗遺子于地。若雪深一尺。則入地一丈。麥得雪。則資茂而成稔歲。此老農之語也。東坡皆收拾人詩句。殆無余蘊矣。

          方回曰。坡知密時作。年二十九歲。偶然用韻甚險。而再和尤佳?;蛑^坡詩律不及古人。

          然才高氣雄。下筆前無古人也。觀此雪詩。亦冠絕古今矣。雖王荊公亦心服。屢和不已。終不能壓倒。侯鯖錄。曰。東坡作雪詩。后見荊公云。道家以兩肩為玉樓。目為銀海。是使此事否。坡退曰。惟荊公知此出處。

          次韻章傳道喜雨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飲咸苦。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於土。

          預憂一旦開兩翅。口吻如風那肯吐。前時渡江入?yún)窃?。布陣橫空如項羽。

          農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區(qū)區(qū)固難御。撲緣鬃毛困牛馬。啖嚙衣服穿房戶。

          坐觀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傳自古。荷鋤散掘誰敢后。得米濟饑還小補。

          常山山神信英烈。扌為駕雷公訶電母。應憐郡守老且愚。欲把瘡痍手摩撫。

          山中歸時風色變。中路已覺商羊舞。夜窗騷騷鬧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

          從來蝗旱必相資。此事吾聞老農語。庶將積潤掃遺孽。收拾豐歲還明主。

          縣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升完一畝。更看蠶婦過初眠。未用賀客來旁午。

          先生筆力吾所畏。蹙踏鮑。謝跨徐。庾。偶然談笑得佳篇。便恐流傳成樂府。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中和。樂職。幾時作。試向諸生選何武。

          原選者評。古語時情。錯雜寫來??芍^博誕空類。至結穴推本盛德。寓規(guī)於頌。盡遣奇詞。

          奧旨俱歸。雅頌之音。

          惜花

          吉祥寺中錦千堆。前年賞花真盛哉。道人勸我清明來。腰鼓百面如春雷。

          打徹涼州花自開。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覺吳兒咍。豈知如今雙鬢摧。

          城西古寺沒蒿萊。有僧閉門手自栽。千枝萬葉巧剪裁。就中一叢何所似。

          馬瑙盤盛金縷杯。而我食菜方清齋。對花不飲花應猜。夜來雨雹如李梅。

          紅殘綠暗吁可哀。

          原選者評。語不斫削。似無意求工。而頹放處。正復滔滔清絕。

          送春和子由

          夢里青春可得追。欲將詩句絆余暉。酒闌病客惟思睡。蜜熟黃蜂亦懶飛。

          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榻兩忘機。憑君借取。法界觀。一洗人間萬事非。

          原選者評。酒闌。句是賦。蜜熟。句是比。對句卻從上句生出。作手大家。即一屬對。不易測識如是。

          方回曰。酒闌病客惟思睡。我也。情也。蜜熟黃蜂亦懶飛。物也。景也。芍藥櫻桃俱掃也。景也。鬢絲禪榻兩忘機。情也。一輕一重。一來一往。所謂四實四虛。前后虛實。又當如何下手。至此則知擊風捕影未易言矣。坡妙年詩力頗寬。至晚年乃神妙流動。

          西齋

          西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病夫朝睡足。危坐覺日長?;杌杓确亲?。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風下。穆然中微涼。起行西園中。草木含幽香。榴花開一枝。桑棗沃以光。

          鳴鳩得美蔭。困立忘飛翔。黃鳥亦自喜。新音變圓吭。杖藜觀物化。亦以觀我生。

          萬物各得時。我生日皇皇。

          原選者評。日見耳聞。具有萬物。各得其所氣象。昔人稱淵明為古閑淡之宗。此則升堂入室矣。

          寄劉孝叔

          君王有意誅驕虜。椎破銅山鑄銅虎。聯(lián)翩三十七將軍。走馬西來各開府。

          南山伐木作車軸。東海取鼉漫戰(zhàn)鼓。汗流奔走誰敢后??址娕d污資斧。

          保甲連村團未遍。方田訟牒紛如雨。爾來手實降新書。抉剔根株窮脈縷。

          詔書惻怛信深厚。吏能淺薄空勞苦。平生學問只流俗。眾里笙竽誰比數(shù)。

          忽令獨奏。鳳將雛。倉卒欲吹那得譜。況復連年苦饑饉。剝嚙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頗應時。又報蝗蟲生翅股。憂來洗盞欲強醉。寂寞虛齋臥空甒。

          公廚十日不生煙。更望紅裙踏筵舞。故人屢寄山中信。只有當歸無別語。

          方將雀鼠偷太倉。未肯衣冠掛神武。吳興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補。

          自從四方冠蓋鬧。歸作二浙湖山主。高蹤已自雜漁釣。大隱何曾棄簪組。

          去年相從殊未足。問道已許談其粗。逝將棄官往卒業(yè)。俗緣未盡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應憐進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原選者評。始陳政令之弊。繼悼饑饉之臻。而中以詔書惻怛。吏能淺薄為詞。可謂立言有體。后言已不能如孝叔之高蹈。蓋其志在救時。有未肯掛冠神武者。特詩中不可以顯言。乃以雀鼠太倉故。作慚謝故人之語。溫厚和平。與詩人之旨宛合。一切譏誚躁妄之詞。其不可同年而語。明矣。

          。烏臺詩案。曰。此詩。君王有意。四句。為是時朝廷遣使諸路點檢軍器。及置三十七將官。多張皇不便也。南山伐木。十句。以譏諷法令。屢變事目煩多。吏不能辨也。況復連年。

          十二句意。言近日饑饉蝗蟲之甚。以譏諷政事缺失并新法不便之所致也。又言。酒食無備。齋廚索然。以譏諷新法減削公使太甚也。公事既多。旱蝗又甚。公使窘迫。所以言山中故人寄語令歸。某貪祿未能。便掛衣冠而去也。又云。自從四方冠蓋鬧。歸作二浙湖山主。以譏諷近日提舉官所至。苛碎生事。故劉述乞宮觀歸湖州也。施元之曰。劉孝叔名述。神宗擢侍御史知雜。數(shù)諭事剴切。會與王安石爭獄事不合。出知江州。逾歲提舉崇禧觀。東坡亻卒杭。與劉孝叔會虎丘有詩紀事吳興六客堂。孝叔其一人也。此詩首言征伐之意。熙寧三年十一月。詔京畿河北京東西路置三十七將將官。遂與州郡長吏爭衡。故云。聯(lián)翩三十七將軍。走馬西來各開府。又立保甲法。令諸州籍保甲聚民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為盜??たh不敢以聞。故云。保甲連村團未遍。五年立方田均稅法。詔司農以條約。并式頒之天下。歲以九月。委令佐分地計量。乃書戶帖。連莊帳付之。以為地符。故云。方田訟牒紛如雨。七年呂惠卿建手實法。使民自上其家之物產。而官為注籍。奉使者至析秋毫。

          天下病之。至八年十月乃罷。故曰。爾來手實降新書。又曰。平生學問止流俗。者。是時。安石凡議其新政者。皆以流俗謂之也。

          邵長蘅曰。資斧。資。字。當是。質。字之訛。質。與。锧。通。史記。范雎傳。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而要不足以待斧鉞。又一語。無效請伏斧質。又。石慶傳。罪當伏斧質。又。漢書。梅福傳。雖伏質橫分。臣之愿也。諸本既讠為。資。舊注因并作資斧解。極無謂。

          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淺深隨所得。誰能識其全。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

          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

          至今清夜夢。耳目余芳鮮。君持使者節(jié)。風采爍云煙。清流與碧巘。安肯為君妍。

          胡不屏騎從。暫借僧榻眠。讀我壁間詩。清涼洗煩煎。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便。

          應逢古漁父。葦間自延緣。問道若有得。買魚勿論錢。

          原選者評。知其妙處難傳。便是能識其全者。妙處既不可傳。故令讀壁間詩使自得之。又令直造意所便。以庶幾所至有得耳。

          祭常山回小獵

          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云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圣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原選者評。此似規(guī)木無右丞。風勁角弓鳴。一詩。馬立鷹飛。宛然。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之句也。白云。紅葉。亦是。千里云平。遺意。特其才大不露青藍冰水之跡耳。結以謝艾自況。想見下筆時顧盼自雄。躊躇滿志。

          。烏臺詩案。曰。知密州日。因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詩。意取西涼州主簿謝艾。

          本是書生。卻善用兵。意以自比。言圣朝若用某為將。不減謝艾也。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錄七首湖橋

          朱欄畫柱照湖明。白葛烏紗曳履行。橋下龜魚晚無數(shù)。識君拄杖過橋聲。

          橫湖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云錦段。從教匹練寫秋光。

          原選者評。荷盡而水益光明。寫得景色澄靜。不似老杜。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徒豪語耳。

          蓼嶼

          秋歸南浦蟪蛄鳴。霜落橫湖沙水清。臥雨幽花無限思。抱叢寒蝶不勝情。

          待月臺

          月與高人本有期。掛檐低戶映蛾眉。只從昨夜十分滿。漸覺冰輪出海遲。

          過溪亭

          身輕步穩(wěn)去忘歸。四柱亭前野彴微。忽悟過溪還一笑。水禽驚落翠毛衣。

          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貪饞太守。渭川千畝在胸中。

          原選者評。文與可畫癝癟谷偃竹記。曰。癝癟谷在洋川。與可嘗令予作洋川三十詠。

          。癝癟谷。其一也。予詩云。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寒蘆港

          溶溶晴港漾春暉。蘆筍生時柳絮飛。還有江南風物否。桃花流水鮆魚肥。

          寄題刁景純藏春塢

          自首歸來種萬松。待看千尺舞霜風。年拋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屨中。

          楊柳長齊低戶暗。櫻桃爛熟滴階紅。何時卻與徐元直。共訪襄陽龐德公。

          原選者評。三。四一聯(lián)。句法獨創(chuàng)。后人效之。未免學步邯鄲。至五。六一聯(lián)。軾乃脫化張謂。春園家宴。詩。櫻桃解結垂檐子。楊柳能低入戶枝。之句。今注詩者乃引白居易。夢游春。

          五言云。門柳暗全低。檐櫻紅半熟。而不引張詩。既為未諳源委。且奈何舍盛唐而述中唐也。

          。王直方詩話。曰。東坡作。藏春塢。有。年拋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屢中。而秦少游作。俞充哀詞。乃云。風生使者旌旄上。春在將軍俎豆中。余以為依做太甚。寄黎眉州膠西高處望西川。應在孤云落照邊。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余天。

          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賢。且待淵明賦歸去。共將詩酒趁流年。

          原選者評。施元之曰。王介甫素不善。春秋。目為斷爛朝報。時介甫方得志。故云。治經方笑春秋學。公為眉人。黎方守眉。故有。淵明歸去。之句。

          。志林。曰。黎希聲治。春秋。有家法。然為人質木遲緩。劉貢父戲為。黎檬子。黎以為指其德。不知檬子真是木也。一日。聯(lián)騎出市。人有鬻之者。大笑。幾落馬。

          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

          指點先憑采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宮。眼明小閣浮煙翠。齒冷新詩嚼雪風。

          二華行觀雄陜右。九仙今已壓京東。此生的有尋山分。已覺溫。臺落手中。

          西湖三載與君同。馬入塵埃鶴入籠。東海獨來看出日。石橋先去踏長虹。

          遙知別後添華發(fā)。時向樽前說病翁。所恨蜀山君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

          原選者評。雁蕩為自古圖牒所不記。祥符中。因采官木始見之。此雖覽圖未歷其地故。但以。小閣浮煙翠。一語形容其妙。以所得見之二華九仙作陪。按。周邠生於西湖。而官於雁蕩。

          軾生於蜀山。而官於西湖。次作稱西湖同游。蓋因其所見以致未見之思。結更以蜀山君未見為恨。匪自矜以傲人。蓋其交誼反覆纏綿盎然言表。

          施元之曰。周邠字開祖。錢塘人。東坡亻卒杭三年。與開祖數(shù)從湖山之游。見於酬唱。故云。西湖三載與君同。是時開祖為樂清令。雁蕩山實在境內。

          和晁同年九日見寄

          仰看鸞鵠刺天飛。富貴功名老不思。病馬已無千里志。騷人長負一秋悲。

          古來重九皆如此。別後西湖付與誰。遣子窮愁天有意。吳中山水要清詩。

          原選者評。以西湖對重九。一時湊泊。其妙不當於字句求之。

          賀裳曰。譚友夏評此詩云。游止山水好景。每尋替人不得。況坡老開浚西湖。何等關情。

          決不忍交付與俗人矣。此評亦好。但作詩時。子瞻自杭州通過轉密州。西湖尚未開也。

          送喬施州

          恨無負郭田二頃??沼休d行書五車。江上青山橫絕壁。云間細路躡飛蛇。

          雞號黑暗通蠻貨。蜂鬧黃連采蜜花。共怪河南門下客。不應萬里向長沙。原選者評。善談風土。袞袞可喜。頗似宗元在柳州諸詩。

          董儲郎中嘗知眉州。與先人游。

          過安丘。訪其故居。見其子希甫。留詩屋壁

          白發(fā)郎潛舊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只雞敢忘橋公語。下馬來尋董相墳。

          冬月負薪雖得免。鄰人吹笛不堪聞。死生契闊君休問。灑淚西南向白云。

          原選者評。死生契闊。四字。括盡上六句意。無語不典核。而出以便利。情味灑然。

          。藝苑雌黃。曰。按。國史補。云。舊說董仲舒墓門下。人至皆下馬。謂之下馬陵。故東坡詩云。下馬來尋董相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東坡式的幽默——《瑞鷓鴣(城頭月落尚啼烏)》賞析
          高山流水 云水禪心
          [轉載]東坡先生軼事(一百六十一至一百七十)
          琴操:半生名妓半生尼的短命才女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
          【民間傳說】蘇東坡與奇女子琴操的傳奇佳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