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 巴基斯坦? 伊朗? 伊拉克? 還是土耳其?
都不是。
說出來可能讓你有些驚訝,是會長部門
印度尼西亞。
印尼總人口2.7億(2019,Word Bank)僅次于中國、印度、美國,位居世界第
四。 印尼的穆斯林人口占總人口的87%,約2.4億人,位居世界第一。
全球穆斯林人口分布情況
在佛國林立的一名,印尼作為穆斯林人口,這一是大國是獨特。
伊斯蘭教最早起源于阿拉伯
半島。 在人們的印象中,穆斯林人口主要分布在中東、北非和中亞。
這個遙遠的群島為什么臺灣會有如此眾多的
穆斯林?
伊斯蘭教是如何跨過印度洋,漂洋過海來到印尼
的?
< 01 > 伊斯蘭教如何來到印尼
印尼國徽,中間的盾章代表了印尼建國的五項原則
全球穆斯林人口大約有18億,印尼占比約13%。
除穆斯林外,印尼還有1億多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士。這是一個多族群、多語言、多宗教的多元國家,印尼建國原則也堅持多元化。
要把印尼變成一個伊斯蘭國家,會被認為是在「搞分裂」。
可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印尼是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事實。
先來看看,伊斯蘭教如何進入這個群島國家。
歷史上,印尼并非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大大小小的王國在此林立。
公元7世紀左右,位于蘇門答臘島的三佛齊王國崛起,并進行廣泛的海上貿(mào)易。由于與印度隔海相鄰,印度教與佛教便隨貿(mào)易進入了印尼地區(qū)。
從7世紀至11世紀,印尼地區(qū)還是印度教與佛教的地盤。
但隨著這兩種宗教一起傳入印尼的信仰,還有有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同樣通過海上商業(yè)活動傳入,但起初并沒有印度教與佛教那樣興盛。
伊斯蘭教最初進入印尼的時間并不確切,這是一個上百年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
據(jù)記載,在公元7~8世紀時期,穆斯林就在群島上開始活動,可直到公元13世紀左右,伊斯蘭教才有了廣泛的傳播。
來自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也譯為胡茶辣)的穆斯林商人,穿越蘇門答臘島的西海岸,將伊斯蘭教帶入了印尼,再經(jīng)過爪哇島的傳播,又去到印尼東部。
伊斯蘭教來到印尼以后,主要是通過三種方式傳播。
第一,商人活動。
伊斯蘭教的傳播循著阿拉伯向東的貿(mào)易路線,一路而來,他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瓷器、香料、絲綢,在貿(mào)易的同時將宗教帶到了這里。
這一時期,商人的主要目的是貿(mào)易,傳教活動也只是零星展開,并未形成大規(guī)模傳播。
不過,隨著東方的商品在歐洲的利潤水漲船高,許多商人開始在港口建立貿(mào)易據(jù)點,使得更多的穆斯林定居在印尼。
當這些人在這里定居下來以后,就與當?shù)厝水a(chǎn)生了聯(lián)結。富裕的穆斯林商人漸漸開始與當?shù)貗D女結婚,伊斯蘭教在統(tǒng)治階層以及精英階層之間開始傳播。
通婚,是第二種傳播方式。
1402年,馬六甲蘇丹國出現(xiàn)(版圖囊括馬來半島及蘇門答臘島東海岸地區(qū)),這是印尼,也是東南亞歷史上第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
這個王朝的第三任蘇丹,在信仰伊斯蘭教之后,將自己的名字由拉惹登加(Raja Tengah)改為蘇丹穆罕默德沙(Sultan Muhammad Shah)。
第三種傳播方式,源于「蘇菲派」(Sufism)教團。
這個教團信仰神秘主義(Mysticism),他們推行禁欲主義與誦經(jīng),通過冥想以及教團中的導師來接觸真主阿拉。
蘇菲派也被稱為「大眾的伊斯蘭」(Popular Islam)。因為容許一些比較寬松的生活方式,比如演唱會等,蘇菲派被看作是一種和平的、不關心政治的教團,由此在普羅大眾中廣受歡迎。
這三種傳播方式,使得穆斯林來到印度尼西亞群島之后,能夠靈活地進行傳教活動。
< 02 > 伊斯蘭教的快速擴張
二是殖民統(tǒng)治的助推。
1602年,荷蘭在印尼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是歐洲在這片區(qū)域的最重要勢力。
一方面,印尼破碎的群島結構使宗教傳播較為分散,荷蘭的殖民統(tǒng)治將這些分散的王國統(tǒng)一起來,一定程度上也使伊斯蘭教勢力更加團結;
另一方面,荷蘭殖民者的統(tǒng)治遭到當?shù)厝说姆纯梗了固m教也被用作反殖民主義的一個旗幟。
三是蘇伊士運河的開通。
1869年,這條橫跨亞非的運河通航??刹灰】催@個通航,它不僅使歐亞貿(mào)易更加通暢,還加強了印尼與中東的聯(lián)系,印尼民眾前往圣地麥加的朝圣之旅更加容易。
四是瓦哈比派(Wahhabism)和薩拉菲派(Salafist)。
這兩個派別都屬于伊斯蘭教派別,在20世紀初進入印尼,掀起印尼新一輪的傳教浪潮。
瓦哈比派堅持原教旨主義,主張宗教復興,意圖清除掉伊斯蘭教中那些來自民間信仰的因素。
薩拉菲派與此相似,是極端保守正統(tǒng)的教派,拒絕任何宗教上的「創(chuàng)新」,并在世界范圍內(nèi)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薩拉菲運動」,且宣稱支持「圣戰(zhàn)」。
這兩個教派因宣稱堅持伊斯蘭教正統(tǒng)性,對于他們所認為的非正統(tǒng)教派深惡痛絕,采取的手段也更加激進、暴力,反而得到了不少渴望「回歸正統(tǒng)」的信徒支持。
這同時急劇擴大了激進派穆斯林在印尼的影響力,如今印尼愈發(fā)抬頭的伊斯蘭激進勢力,也與此有關。
以上這些原因,共同促成了伊斯蘭教在印尼的擴張。
< 03 > 為什么是印尼?
< 04 > 印尼的伊斯蘭問題
2020年10月30日,印尼爪哇省萬隆,民眾正在抗議馬克龍針對伊斯蘭教的「侮辱性言論」。
前面我們提到,印尼伊斯蘭教的極速擴張,瓦哈比派和薩拉菲派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也是近年來印尼激進派穆斯林崛起的因素之一。
薩拉菲運動幾乎遍布全世界。
如今非洲尼日利亞的「博科圣地」,就是一個堅持薩拉菲主義的組織。它曾宣布效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被稱為「尼日利亞的塔利班」,并在尼日利亞導致了上萬人死亡和過百萬人流離失所,無數(shù)婦女兒童受到虐待、侵害。
印尼也有同樣的跡象。在伊斯蘭國猖獗的前幾年,約有800名印尼支持者參加了「圣戰(zhàn)」。在伊斯蘭國覆滅后,他們陸續(xù)回到印尼,并沒有受到什么實質性的懲罰。
此外,最廣為人知的還要數(shù)印尼巴厘島爆炸案。
2002年,在印尼旅游勝地巴厘島,極端組織「印尼伊斯蘭祈禱團」組織了一場恐怖襲擊,導致202人死亡,是印尼歷史上死亡最多的恐怖襲擊。
2005年,該組織又在巴厘島成功施行了一連串的爆炸襲擊,造成20余人死亡。
不過,最近幾年,最讓人關注與感到擔憂的問題還是「伊斯蘭教法」。
雖說印尼憲法明確規(guī)定印尼是一個世俗國家,但實施伊斯蘭教法的呼聲卻越來越多。
最明顯的就是印尼的亞齊特區(qū)。
亞齊特區(qū)有三個比較與眾不同的地方:
(1)亞齊是印尼的一個自治特區(qū)省,位于蘇門答臘島北部。2005年之前,亞齊獨立組織與印尼政府爆發(fā)了數(shù)十年的武裝沖突。
(2)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亞齊幾乎完全被摧毀,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
(3)亞齊是印尼唯一一個正式實施伊斯蘭教法的地區(qū)。
這三點共同促使了亞齊特區(qū)激進伊斯蘭勢力的崛起。
首先,亞齊的自治地位,可以讓它不必顧慮印尼憲法及建國五項原則,這是它得以實施伊斯蘭教法的政治基礎。
但大海嘯與激進勢力的崛起有何關系?
也許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位于亞齊的米拉務鎮(zhèn),是大海嘯中受到摧毀最嚴重的區(qū)域,近3萬人在這里喪生,因而被媒體稱為「死亡之城」。
米拉務鎮(zhèn)的所有建筑都被摧毀,但唯有一座清真寺避過了災難。
人們認為,大海嘯是神靈對亞齊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不滿,唯一沒被摧毀的清真寺,更加堅定了他們「回歸正統(tǒng)」的信念。
從這以后,亞齊愈加強化伊斯蘭教法。
如今,在亞齊街頭,白天能看到執(zhí)法者對受刑者的「公開鞭刑」,這是伊斯蘭教法中對輕罪(多為道德罪)的一種最普遍懲罰方式;晚上,則能看到警察在街頭巡邏,專門巡視未婚約會的青年男女及同性戀者,因為這些都違背了伊斯蘭教法。
亞齊特區(qū)的一次公開鞭刑。
亞齊特區(qū)是印尼問題的《美國大)的一個縮影。 在印尼其他地區(qū),形勢當然要比亞齊寬松許多,這得益于上個世紀印尼建國者制定的五項建國原則等規(guī)定。
但盡管如此,印尼各地區(qū)的激進主張確實每年都在增長,以伊斯蘭教法取代世俗法律的支持者雖然是少數(shù)人,但卻從未間
斷。
宗教世俗化是為現(xiàn)代社會的關鍵,這無關哪個
宗教。
印尼長達上千年的伊斯蘭教運動,塑造了「伊斯蘭教傳統(tǒng)+印尼民間傳統(tǒng)」的獨特印尼伊斯蘭文化,這是印尼多元化的體現(xiàn),也是印尼作為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卻并不是一個個人的民眾
的原因。
但如今,剔除印尼民間傳統(tǒng)、恢復中東式的正統(tǒng)、民間傳統(tǒng),正在破壞這種良好的
秩序。
這有背于宗教世俗化,也有背于文化多元化,這是印尼面臨的挑戰(zhàn),也是全世界經(jīng)濟對于
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