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升學季。中考作文試題,再一次以它獨特的存在成為大家關注、評論的焦點。2020年全國各地中考作文試題精彩紛呈、各領風騷,給人們帶來不少思考和啟發(fā)。本期公眾號推出大連市西崗區(qū)教育事業(yè)服務中心語文研訓教師邵麗的文章——《2020年全國各地中考作文試題綜述及備考建議》,以供大家交流探討。
注:該文刊于《語文教學通訊》2020年增刊
筆者搜集了全國各地85套中考語文試卷,涉及125個作文題目。其內(nèi)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創(chuàng)意之精巧、與學生生活關聯(lián)之密切,令人嘆為觀止,堪稱一場寫作命題的盛宴。既最大程度地檢驗了考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引導其熱愛生活,親近自然,關注自我,關注社會,又促進了命題方向的改革和寫作教學的完善。
1
貼近生活,形式多樣
縱覽今年的全國中考作文題目,內(nèi)容上緊貼考生生活。形式上,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依舊各自占得一面江山,且大多以二選一的方式存在,為學生提供了更自由的寫作余地。如遼寧大連“久違的美好”、遼寧沈陽“__是我的啟明星”、廣東深圳“見證美好”、山西省“那一刻的綻放”和“藏在心底的__”、給材料作文如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結合詩句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河北省“對'習’的理解和感悟”、天津市“'調(diào)節(jié)自己’等都和生活完美銜接,自然地把考生帶入到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中。文體除考場“常青樹”——規(guī)范的記敘文、議論文外,還涌現(xiàn)了一些新鮮的元素。如北京的想象作文、溫州的說明文、金華和麗水的仿照詩句續(xù)寫、四川眉山的寫景抒情小作文等都讓人眼前一亮。另外,應用文體在南方一些地區(qū)也開始嶄露頭角,如杭州市的“創(chuàng)建社團申請書”、紹興市的“勸導表妹的一封信”“向雜志專欄投稿”“國旗下講話稿”、溫州市的“分享筆記經(jīng)驗”、寧波市的“推薦語”等等。這類題目沒有在客觀上設置命題障礙,又特別貼近學生真實的學習生活,使每一位考生都能非常容易地進入寫作情境中,既符合語文(寫作)教學規(guī)律,又為考場寫作開辟了一條務實、寬廣的道路。
2
思想性與藝術性兼?zhèn)?/strong>
對比各地中考作文題目,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命題非常關注考生面對生活的精神態(tài)度。如湖北省的“擔當”、河南省的“我的危機故事”、福建省的“學習與性格”、甘肅省“有這樣一句話”、甘肅蘭州的“我為我的__而自豪”、四川成都的“'到達’、'出發(fā)’(二選一)”、山東濟南的“希望,就這樣生長”、黑龍江牡丹江的“有一種精神叫鍥而不舍”、重慶A卷的3個小材料作文“崇大的理想源于渺小的起點”“生活給我以亂麻,我還生活以新衣”“志在山頂?shù)娜?,不必貪戀山腰的風景”、江蘇無錫的“那些燦爛的細節(jié)”、安徽的作文題目:“根據(jù)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里的'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恒,但我們真誠’四句話來寫作文”、遼寧大連“現(xiàn)在從地球這邊看到的是日落,而在地球的那一端看到的是日出”的給材料作文……細細讀來,這些有溫度、有情懷、有深度、有趣味的題目,不但能喚起考生寫作的沖動,觸發(fā)考生對生活的多面聯(lián)想,更能夠促進考生對生活的感受和反思,助其樹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引導其對生活進行哲理性的思考,符合中考命題作文“讓每一個考生有言可發(fā)、有情可抒”的命制初衷,更能把學生考場的寫作思維帶到更深更遠處。同時,我們也看到,某些省、市的作文命題別具創(chuàng)意,呈現(xiàn)出文化與藝術的況味。比如上海的“有一種甜”、南京的“食趣”、無錫的“風從這邊來”等,這些情趣盎然的題目,能夠引領學生從生活的表象深入生活的本質(zhì),探尋到文化之美、精神之美。尤其是南京的“食趣”,很容易讓我們聯(lián)想到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陳曉卿的《風味人間》等,實在是洋溢著不可言說的生活妙趣。比起“愛、青春、成長……”一類,這樣的題目還是特別有嚼頭、有回味的。
3
關注熱點事件,富有時代氣息
新的一年,留下新時代的足音。不少命題,緊跟時代腳步,關注屬于這一年里的人物及事件。如四川廣安的中考作文題目:“結合李子柒的有關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四川內(nèi)江中考作文題目:“……疫情防檢者雖身處險境,卻用這一雙雙手構筑了一道堅實的防疫長城……,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過一雙手,給過你溫暖和觸動?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四川南充中考作文題目:“2020,我的抗疫生活”;山東濰坊中考作文題目:“疫情當前,一群90后00后奔赴前線……青少年的力量就是中國力量,青少年的速度就是中國速度……根據(jù)要求寫作文”;四川德陽中考題目:“'……堅定如鋼,昂然而行,這是逆行的背影,是時代英雄的美……’聯(lián)系引文,自選角度,以'美的瞬間’為題目,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此以外,嘉興、舟山的中考作文題目是對天門山翼裝女大學生飛行失聯(lián)引發(fā)的熱議的思考和認識,寫一篇議論性文章……從以上作文題目可見,2020年網(wǎng)絡人物、重點事件,尤其是當下的疫情,都備受中考作文命題的青睞。這些命題直擊當下社會的重點和熱點,能促進學生敏銳地感知平凡歲月里的更迭變化,引發(fā)其對當下社會生活的深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對于大時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特別是北京市中考作文題目“2020,我的中考”讓考生在2020年這樣不同尋常的時代背景下,關注不同尋常的改變,感受社會正能量對自己的積極作用,把當下的學習和未來的理想相結合,把自己和社會相結合。
4
提示語引領,升格文章
考場作文,不是每個題目都可以立刻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有時,哪怕命題通俗易懂,在考場這樣的特殊情境下,學生也可能不知所措。這時,提示語的出現(xiàn)就很有必要了。況且,有的提示語本身就具有指導功能,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順暢表達。例如:四川攀枝花市的作文提示語“請以'極限’為話題,可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感受,寫身邊人的故事,也可發(fā)表議論”。這樣的提示語,既提示了內(nèi)容,也提示了可供選擇的文體,既讓學生選材有“抓手”,又讓學生落筆有方向。衢州市的提示語:“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寫一個關于'變化’的故事。為了讓故事更吸引人,請從所學課文或本卷閱卷材料《第一定律》中學習寫故事的方法,你可以學習運用懸念、伏筆,也可以學習通過對話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還可以學習敘述者敘述的方式?!蹦憧矗@里的提示語,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引領著學生運用藝術的手法寫出更吸引人的文章,相信學生走出考場之后,一定收獲了一份別樣的暢快和滿足。
時間的洪流滾滾向前,變化是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筆者試圖在這千變?nèi)f化中,探尋未來中考作文命題的發(fā)展趨勢:
1
追隨時代腳步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提倡的文章要反映實事,為現(xiàn)實而作的主張,無論何時,對寫作都有著極大的借鑒意義。時代的江流不舍晝夜,社會和生活的變化層出不窮,值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和表達。中考作文題目,促成了學生與社會、時代的親密互動。在對作文題目的解讀中,學生們可以深層次地觸摸時代的脈搏,感知社會的躍動,從而抒寫廣闊時代背景下人們?nèi)招略庐惖木耧L貌。
2
貼近生活實際
生活是學生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中考作文只有貼近學生生活,才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蛘哒f,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命題,才能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才是符合育人宗旨的命題。學生對生活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不同,在文字中所折射出的精神氣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也有所不同,所以,貼近學生生活的命題不但可以考察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還能夠考察出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些無疑是一個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中考對人才選拔應有的量化標準。
3
規(guī)避遷移套作
有一種備考,叫“遷移文”。就是說,準備幾篇文章,到考場,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刪刪改改,機械扣題,換湯不換藥。長此以往,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感受、思考、表達能力必然日益弱化,人云亦云越發(fā)嚴重,更有甚者,靠盜用別人的文章,背作文選的文章應付中考。這顯然背離了中考對人才的選拔標準,更背離了教育對“人”的培養(yǎng)和教化。因此,中考作文的題目命制必然要有意識地壓縮“遷移”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考察出一個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能力、篩選素材的能力以及圍繞中心表達的能力。
4
形式靈活多樣
從現(xiàn)在的趨勢看,中考作文的命題會更加靈活,形式會更加多樣。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等將各競風流,百花齊放,其他文體也會更多地活躍在中考舞臺上。但無論如何變化,只要學生有扎實的語言理解力和對生活的感受力,就可以不受禁錮,游刃有余。
1
提升學生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
作文,表面上考的是表達,歸根結底考察的是思維和情感,考察的是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力和感受力。中考作文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特的文字品味無疑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所以,不俗的選材和不凡的立意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對于生活常常三點一線的中學生而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幾近常態(tài),如何在日常讀書中升華學生對生命的理解、錘煉高級的語言品味就成了重中之重。
筆者以為,借助教材和課外閱讀,建立學生與生活的情感聯(lián)系,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一年四季,不同節(jié)氣,不同風景;大江南北,風俗不同,情思各異。借助教材序列文章和相關課外閱讀,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橋,一端連著作者的情感,一端連著學生的生活。師生在共同的閱讀欣賞文本、觀察感受生活之后,展開的分享無疑是最好的碰撞和提升。通過閱讀,建立學生和自然、藝術、他人、自我的情感聯(lián)系,在生活的體驗中獲得歡喜和感動、啟示和思考。這樣,文本的閱讀就不會止于淺嘗輒止,而是激活了內(nèi)在的情感、勾連了相關生活的深度體驗。經(jīng)歷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寫作就能自然而然地如山泉流淌,清新生動,不落俗套。
2
培育學生對生活和寫作的熱愛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寫作更是需要在勤思勤寫中長進。要想在中考中勝出,絕非臨陣磨槍所能及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成就堅持”,熱愛讀書、熱愛生活、熱愛藝術……和自然和諧共生,與時光握手言和,修一顆歡喜心,在生活里感受愉悅與滿足,沉淀感悟和發(fā)現(xiàn),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和生活的真實美好的情感聯(lián)系,猶如條條錦線,織就了作文的七彩錦緞,熠熠生輝,動人心弦。黃厚江老師就主張,中學生寫作應把“指令式寫作”和“自由式寫作”合二為一,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積累素材,寫出心聲。
3
提升學生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
中考作文,學生和老師往往不遺余力地雕琢語言,以至于作文呈現(xiàn)出濃妝艷抹的態(tài)勢,讓閱卷老師眼花繚亂,言之無物,不知所云,長此以往,學生就失去了對語言的理解力、鑒賞力,更談不上運用力了。經(jīng)過九年的語文學習,語言表達的能力應該是螺旋式上升的。在讀書中,如果能為得體、深情的別致表達凝神會意,那么,在習作中學以致用,準確優(yōu)雅的表達就指日可待了。
4
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寫好文章的重要前提。什么是語感呢?語感是讀者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就是在感知語言材料時直接產(chǎn)生的一種對語言文字含義、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良好的語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尤其是朗讀和背誦的方式才能漸漸習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擁有良好的語感,考場作文就常?!拔乃既俊保@對于限時的中考作文而言,無疑是省時高效的理想的寫作狀態(tài)。
5
日常教學兼顧多種文體
從現(xiàn)在的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非傳統(tǒng)寫作文體,像書信、日記、申請書等已經(jīng)在各地頻繁出現(xiàn)。這就提示廣大一線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對此類文體應有所涉及,有所輻射。這也并非只為考試服務,能熟練駕馭多種文體本就是寫作教學的題中之意。
愿2021年中考作文,又見一片錦繡,一片歡顏。
邵麗老師這篇文章,從2020年全國各地中考作文的試題特點、中考作文發(fā)展趨勢和中考作文的備考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敘述,對于中考作文備考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寫作的本質(zhì),就是跟生活的對話。感悟了生活的清雅與凡音,才能言之有物,久而久之,就會多了一份對于人情世故的從容,多了一份對萬千美好的領悟。那么,作文可以教嗎?作文是可教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既可以帶領學生去分解剖析好文章的構思、結構及其立意,也可以幫助學生去摹寫生活中的人物、景物、事件。好的作文,一定是經(jīng)過對生活的千百次感悟、提煉才寫出來的。因此,作文的教學是慢功夫,正如春天的花,蓄勢良久,香遠益清。
文稿:邵 麗
審稿:鄧 鑫
編輯:廖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