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么多副面孔下,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要真正的審視他,我們就得重新認識這位砸缸神童。
砸缸神童
司馬光生于山西運城,司馬光可以說是年少成名,據(jù)說他六歲開始讀書,七歲就能背誦經(jīng)典《左傳》,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人盡皆知。史書上其實講的是司馬光擊甕救人的故事。長大后還曾拿劍斬殺白蛇,一時間轟動全城。
慶歷六年,司馬光終于升到了帝都當官,到京之后,結(jié)識了許多像包拯、龐籍這樣的好朋友,還曾和龐籍一起去西夏互市,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司馬光與王安石的恩怨情仇
很多人認為王安石與司馬光是一對死對頭,其實則不然,兩人最初在政見上有爭議,但是私下的關(guān)系還是不錯的
很多人認為王安石是一個保守派的頑固分子,認為王安石的改革侵犯了許多人的利益,才會遭到司馬光等人的反對,其實不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如同譚嗣同的百日維新,百姓們怨聲載道,想法雖是好的,但是在推行過程中的就變味了。
這下王安石就不干了,賞賜大臣的錢本來花不了幾個錢,這樣克扣是怎么個意思?兩人就在朝堂上吵起來了。這時在朝廷上的司馬光聽到王安石說“國用不足,非方今之務(wù)也”的說法,也急眼了,司馬光認為這樣的理財思想顯然是錯誤的啊。從此,兩個人友誼的小船就打翻了。
重新上臺
王安石變法失敗,宋仁宗離世,1085年,司馬光被任命為當朝宰相,當他來京任職,許多的民眾都來一睹尊榮,想看看活在話本里的人究竟是什么樣子。
這時正是高太后輔政,正是需要他的時候,就重新復(fù)出。一封《乞去新法病民傷國者奏疏》,這封奏疏直接了當,廢除王安石的變法,朝堂一片嘩然。這年6月,司馬光被任命為門下侍郎(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總理),從前的變法主張以及變法人士紛紛倒臺,人們意識到,這個朝堂要變天了,就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除,原來新法的官員也被打擊,后人稱這次事件為“元祐更化”。
第二年,司馬光就感覺自己的身體大不如前,但是國家需要他,一直在勉強支撐。10月份,他終于撐不住了,永遠的離開的人世。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但是他雖然走了,但是留下了一本重要的著作,這就是讀史書怎么也繞不開的《資治通鑒》,毛澤東就將其閱讀了17遍,并且欣喜的的旁人分享,認為自己每次閱讀,每次都會有新的體會。
1063年的時候,也就是英宗時期,王安石就寫了8卷給皇帝讀,趙曙讀后,大為贊賞,司馬光大受鼓舞,后來在政壇上失利,回到洛陽,司馬光就一直寫了下去。在朝廷的支持下,司馬光與眾多史官就著手主持編撰,初始,將其命為《通志》,后改名為《資治通鑒》。意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全書一共編了294卷,以此作為歷代皇帝的教科書。這本書與其他史書的不同,是采用了編年體的形式來進行撰寫,全書共百萬余字,從戰(zhàn)國時期一直寫到五代末年,包含了16個朝代,13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一本巨著。雖然是一本帝王之書,但是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看來同樣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宋史》
《司馬光評傳》
《重評司馬光與王安石變法》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于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鑒戒,塑造集體記憶,鑒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