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窗幽記”中的“閑”,有感,也來說“閑”:
陳繼儒(清)在《小窗幽記》中說:老年人要心閑,閑則樂余年。
老年,有一顆悠閑的心,才能在這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世界里,找到心靈的歸宿,有一個快樂的余生。悠閑,乃老年生活之最好調(diào)料,人生之最大富有。生活可以忙,但心態(tài)要閑。這“閑”,就是生活中的歡喜,就是心情的寧靜、恬淡。
李涉(唐)有”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的佳句。由此,讓我感悟到人生之閑是何等的寶貴和愜意:
紅塵多少事,
亂花迷人眼。
浮生半日閑,
半佛半神仙。
蘇軾在《書臨皋亭》中云: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粲兴级鵁o所思,以受萬物之備。
即便是在被貶黃州的落魄之時,依然不忘悠閑地享受生活,于酒足飯飽之際,臥于白云縈繞,清江環(huán)流之地,有所思又無所思,真?zhèn)€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你看,他依然是愜意地享受萬物所有的惠澤。
其實,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有一顆閑心,靜下來,才會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那種美,是放慢腳步的舒緩,是靜下心來的安寧,是修煉內(nèi)心的平和與淡定。
有一顆閑心,便會感到世間處處皆風景。每天抽點時間閑下來,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品嘗一下生活的美味:去觸摸一片葉子的細嫩,去看一只蝴蝶在花瓣上的留戀,沐浴夏日雨后空氣的清新。
讀一本閑書,聽一只小曲,喝一杯清茶,賞一朵鮮花,品一餐美味……這或許就是詩意的悠閑吧!
那些觸動我們心靈的感覺,都會在悠閑中,引發(fā)我們心中那絲絲悸動、詩意的浪漫和遐想。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里,多出幾分悠閑的愉悅和平淡中的詩意吧。
心中萬里無云,方能看見天高云淡的壯闊。眼中映入了美景,才會有心中的愉悅,才能抵御濁世的污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用嫻雅凈化我們的心靈,才能讓我們靈魂的境界在靜靜地反思中不斷升華,才能讓我們的心在美的撫慰中得到依偎。
人生這趟旅程,不是在于誰匆匆地走過多少路,而是在于誰能在匆忙中靜下來欣賞到途中那些美麗的風景。在忙碌中,縱然贏得了世界,可如若丟掉了自我,丟掉了向善的靈魂,丟掉了一顆仁愛之心和對美的鐘情,最終贏得的這個世界也是一片荒蕪的曠野!
生活,就是一粥一飯,一苦一樂,一程花開,一程花落,一程坦途,一程坎坷,一杯清茶,一本閑書,生活的原本就這么真實,生活的實際就這么簡單。有一顆閑心,就能把這簡單平淡的日子,過成詩意,活出快樂。
林語堂說:人生幸福就是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正所謂:“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所以生活就是這樣平常,快樂就是這樣簡單,幸福就是這樣平凡。
在噴薄日出的清晨,在月光皎潔的夜晚,漫步于綠樹成蔭的小徑,悠閑于小橋流水的溪邊,盡享晨間的清新和夜暮的靜美。在寂靜的夏日夜晚,或與家人,或一人獨步,在樹下吹吹清風,看看螢火蟲的飛舞,聽聽如歌的蟬鳴。
一顆閑心,一份熱愛。一絲寧靜,一處風景。正如[ 唐 ] 王維詩云: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這便是在悠閑中盡享大自然的的天賜之美。
閑適的情懷,就仿佛在靜夜里開放的鮮花,悄然、美麗,不知不覺,沁人心脾。繁忙世事中,學(xué)會忙里偷閑,在忙中依然可以悠然自得閑適生活的人,就是看懂了人生的智者。閑適,不是虛度光陰,而是細品生活,熱愛生活,把簡單的生活過成一首浪漫的詩,譜成一只動聽的曲。
有一顆閑心的人,更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動,把情義看得更重,認真感受和珍惜親人友人之間的每一份真情。有一顆閑心的人,更知道放下那些不屬于你的,丟掉那些離你而去的,和則來,不和則去,親則近,疏則遠,心安理得,順其自然,無需在意周圍和取悅他人,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
浮生半日閑,半佛半神仙。夕陽的我,讀無病呻吟的文章,寫隨心所欲的感想。聽閑適舒緩的樂曲,過無所事事的生活。
盡管人間多煩擾,世事多齷齪,余生的我,依然報之以悠閑、淡然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