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起一行:胡子宏生命日記(87):
不苦讀更沒有逆襲的希望
(一)社會階層已經(jīng)固化成堅冰
曾經(jīng),我在北京腫瘤醫(yī)院,像個沒頭的蒼蠅,一樓二樓三樓四樓,做各類檢查、輸液治療。作為外地人,在北京治療,若非有些積蓄,肯定支撐不起。北京人的醫(yī)療條件要好很多,譬如,他們不必租住每晚200元的賓館,他們的治療費用報銷比例,是我們外地人的2倍。因為,他們拿著就診卡,門診的花費也能報銷的。外地人不成。何況,北京人的收入比三四線城市居民也高出幾個層次。顯然,外地人在北京住院,對于工薪層而言,經(jīng)濟壓力較大。
那么,在三四線城市醫(yī)院治病不行嗎?答案不好確定。應該說,醫(yī)療水平是一級高于一級。譬如我的淋巴結(jié)腫大,如果第一次在北京就診,有經(jīng)驗的醫(yī)師肯定會提出正確的診治。但是,在本地醫(yī)院,第一次針吸就誤診了。就文化、醫(yī)療、教育資源而言,有哪個地方能比及北京呢?難怪,莘莘學子們會漂在北京。他們都在窮盡十多年的打拼,找到社會階層上升的出口。
生活是不是優(yōu)質(zhì),其實就在于你占用多少生存資源。這一點,一線城市的人們是得天獨厚的。要知道,這些年來,房價的瘋長,無形中增加了一線城市居民的財產(chǎn)總額,尤其是那些較多的房產(chǎn)持有者,一下子跨入了富裕和中產(chǎn)階層。
醫(yī)療費用的落差,在很多人看來,不算什么問題,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癌癥??墒牵鐣A層在逐漸固化,10多年房價的瘋狂,一下子把大中小城市農(nóng)村,分成了不同的社會階層。這種社會階層的堅冰很難打破。低社會階層的百姓們,要想提高社會階層,很難靠30年前的經(jīng)商和高考兩種渠道。
30多年前的高考,直接導致了社會階層的分化。30多年前通過高考成為天之驕子的學生,眼下多數(shù)成功地實現(xiàn)了逆襲。彼時,就教育而言,城鄉(xiāng)差異沒有那么明顯,縣城中學的孩子,可以很輕松地考上名牌大學。彼時,單靠學生和老師的一己努力,就能闖過高考的龍門。眼下,那批高考成功的人,正享受著自己十年寒窗苦讀的成功,他們成功地提高了社會階層,超過了同代人幾個層次。
可是,眼下,憑借一己之力在應試教育中脫穎而出很困難——子女社會階層的提高,進入了拼爹的時代。隨著社會階層的固化,一二三四線城市和鄉(xiāng)村的教育資源在也漸次貧瘠。
(二)住房、教育,城鄉(xiāng)巨大的分水嶺
十多年來的房價瘋長,影響了人們的收入結(jié)構(gòu),導致了我們社會各階層的“馬太”效應——上帝讓富有的人更加富有,讓貧寒的人更加貧寒。村里的百姓,在4線城市為孩子買房子,要窮盡半生的積蓄。4線城市的家長,為孩子在3線城市買房子,要窮盡半生的積蓄。3線城市的家長,為孩子在2線城市買房子,要窮盡半生的積蓄......一線城市(京上廣深)的人,憑借房價的增長,一下子成了中產(chǎn)階級。
一線城市的孩子確實能享受素質(zhì)教育的成果,那些孩子“進可攻,退可守”。早在十年前,北京房價尚未瘋狂,某位同學就率先投資買了城區(qū)的一套房子,作為孩子將來出國留學的投資。10來年過去了,房子售價增加了20倍。他們的孩子就讀于北京最好的高中,繞過了中國的高考,直接瞅準了美國的名校。他們眼光很神奇,數(shù)年前,北京房價瘋長之前,他們利落地買了幾套房子。時下,房產(chǎn)的增值,使得他們順利地跨入了北京的富人行列。
第一代高考成功的“天之驕子”們,成功地在一線城市站穩(wěn)腳跟后,也成功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成長的優(yōu)越環(huán)境?!斑M可攻”,表現(xiàn)在不少家長可以給孩子創(chuàng)造優(yōu)裕的受教育環(huán)境,而他們本人也為孩子的成長做出示范。很多孩子直接繞過高考,留學國外的著名大學,回國后就成為“金海歸”,跨入了上層社會。“退可守”,表現(xiàn)在家長為孩子留下了基本的生存條件,孩子走上社會就會活得相對輕松。譬如,同樣是大學畢業(yè),我家兒子沒有北京戶口,要拼搏數(shù)年,才有可能立足北京,至于何時有自己的住房,恐怕至少要打拼多年。一套房子,就把一個青春學生的人生,劃出一道分水嶺。在北京生存,幾乎是極為簡單的事兒,但“居大不易”,房價太貴。北京孩子繼承父母的一套房子,就可以輕松半生。
不同的社會階層,享受的教育資源也具有很大的落差(主要表現(xiàn)在升學率上)。我有一個老鄉(xiāng),在縣城某企業(yè)工作,如今,正絞盡腦汁地準備調(diào)動工作——無非把工作崗位從縣城挪到邢臺這個因霧霾而聞名的城市。調(diào)動的原因,就是讓孩子享受良好的受教育環(huán)境。據(jù)我所知,她所在的某縣,今年的高考成績位居全市下游,連本二升學率都是一個很羞澀的數(shù)字。她的孩子將來在縣城成長,享受的教育資源將是非常可憐的。而遷移到邢臺,小學、初中、高中的教育資源,形成很明顯的臺階型的層次,只要培養(yǎng)得當,就可以一路殺進名牌大學。在小縣城里,孩子的教育資源就薄弱得多。
拼爹的時代到了。一個孩子的成長,靠一己之力打破社會階層的堅冰,似乎越來越艱辛。一個小生命,投胎到哪個娘的懷抱,命運似乎就成了定數(shù)。俞敏洪、馬云、王健林、劉強東這種屌絲逆襲的例子,如今越來越少。而富二代的子女們,開始繼承父業(yè),占領(lǐng)社會階層的制高點。不僅官二代、富二代們的起點高于平民子弟,“豪二代”的子女們,更是叱詫風云,王健林“一億為起點”的目標,對平民子弟而言高不可攀,對王思聰而已,確實易如反掌。
(三)苦讀,十分之一的逆襲希望
提到拼爹,提到房價,再看看自己的積蓄,多數(shù)低階層的百姓都會心情沉重。像我,本來想奮斗數(shù)年,給在北京讀大學的長子,將來在北京郊區(qū)買房,提供些首付的資金。如今,病魔纏身,不知道上帝將給我多少時間,給孩子提供買房的資金,看來要花在醫(yī)療上。換言之,不管成長中有沒有老爸的陪伴,我家大兒子的路都是要靠自己走。
那么,沒法拼爹,低階層的孩子就沒有希望了嗎?答案是有,但是首先要苦讀,使自己在學業(yè)上有個高起點。你的青春懈怠了,沒有打造良好的學業(yè),沒有高學歷背景,要想實現(xiàn)社會階層的逆襲,是非常困難的。
高學歷,是社會低階層實現(xiàn)社會階層逆襲的不可或缺的條件。沒法拼爹,只好拼自己,這一拼,就要二十年,而且最好占領(lǐng)學歷的制高點。換言之,如果平民底子的孩子,單靠考個本一本二,然后就業(yè)打工,根本不會實現(xiàn)社會階層的逆襲。提升社會階層,必須長期地專注于學業(yè)上的打拼??嘧x必須是持久的。
如果你沒有處于較高的社會階層,就不要絮絮叨叨地指責高考了。有高考在,才有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希望。只不過,真正實現(xiàn)階層的上升,平民子弟要付出一代人以上的努力。就像我家大兒子,即便是中國人民大學畢業(yè)后能在北京就業(yè),想成為一個純粹的北京人,恐怕艱辛程度很大——根本不會像當年我的大學同學們那么輕松。甚至,如果努力方向稍有偏差,恐怕他一生也難以比及我留京同學們的孩子們。但是,不努力,更沒有希望。他會甘心到一個三線城市當一名小學教師嗎?他甘心回到這個霧霾全國第一的城市嗎?
越是貧苦家庭的孩子,越會具備一種亂世出英雄的潛質(zhì)。貧困不可怕,不思進取,遇難而退,才是真正的沒出息。作為家長,要想實現(xiàn)家庭未來的社會層次提升,必須不遺余力地激勵孩子在學業(yè)上勇于進取。當你家孩子逐漸占據(jù)小學、初中、高中班級前10名的時候,實際上,他也在逐漸地實現(xiàn)逆襲的目標。有足夠的熱度,堅冰也是會融化的。
即便是沒有在學業(yè)上取得出類拔萃的業(yè)績,一代人苦讀的努力不會白費。你今天讀書多,你今天研習透一門功課,那么,無形中你會把你的學識傳承給下一代,下一代會踏著你的肩膀繼續(xù)攀登。
有人會理直氣壯地說,我覺得平民子弟的生活很好,平安是福,小富即安,孩子做個生意,掙錢養(yǎng)家,也是很好,為什么非要費力八叉地提升社會階層呢?不可忽視的是,社會階層會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一代如果不努力,下一代的社會階層說不定還會降低一個臺階。譬如,你現(xiàn)在是大學教授,你的孩子如果沒有足夠的學識,也會成為教授的社會階層嗎?如果你是公務員,你家孩子不努力,也會是公務員嗎?即便你給孩子留下了兩套房子,孩子不努力,兩套房子莫非會世代相傳嗎?貴族未必富過三代,何況你一個小康之家?
苦讀,在我看來,也是僅僅有十分之一的逆襲希望。不是所有的苦讀都會修成正果,但是這十分之一(算是班級的前十名吧)的希望,也是彌足珍貴的。如果我們不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生存資源,那么,就讓我們重視孩子的學業(yè)和成長,著眼未來,給孩子指明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