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木斯克這座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西南部的城市,曾經(jīng)是沙俄時期西伯利亞地區(qū)的重鎮(zhèn),西西伯利亞總督以及后來的草原總督的駐地皆設在此。俄國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這里曾作為反布爾什維克的白俄政府的大本營以及黃金儲備所在地。
1919年11月14日,蘇俄工農(nóng)紅軍擊敗了盤踞于此的高爾察克的軍隊,成功收復這座城市。
在此前一天,也就是11月13日,以沃洛戈德斯基(Пёт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Вологодский,1863年1月30日——1925年11月19日)總理為首的西伯利亞臨時政府部長會議的成員離開鄂木斯克。市內(nèi)只留有少數(shù)私人護衛(wèi)和數(shù)名隨從的高爾察克海軍上將。當天深夜,紅軍的幾個團攻入了該市,而此時該市的火車站正有5列專列隨時等待撤離,火車站旁有500名白軍士兵和60名軍官充當護衛(wèi),其中一列火車上搭載著幾輛俄羅斯黃金儲備車和白軍最高統(tǒng)治者——高爾察克的車廂。
彼得·瓦西里耶維奇·沃洛戈德斯基
全俄最高執(zhí)政官亞歷山大·高爾察克
總的來說,為收復鄂木斯克市,紅軍集結了東方面軍第3集團軍和第5集團軍的10個師。戰(zhàn)役持續(xù)了一個月,由第5集團軍司令員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指揮。在擊潰現(xiàn)今鄂木斯克州敵人和攻克鄂木斯克市,布拉澤維奇指揮的步兵第27師功不可沒。11月14日早晨,該師的第1旅在尼古拉耶夫卡地區(qū)穿過了額爾齊斯河的冰面,當天中午時分,從北面包圍了該市。該師的第2旅布良斯克步兵第238團也渡過了額爾齊斯河,攻入市中心。當天該團紅軍戰(zhàn)士們穿過的街道,后來被命名為“11月14日街”,而鄂木斯克市中心紅軍曾經(jīng)走過的街道現(xiàn)如今被稱為紅路(Красный Путь)。指揮的第3旅伏爾加第248團在沃斯特列佐夫的指揮下,渡過額爾齊斯河,占領了火車站。
對于紅軍的步兵和騎兵而言,克服結冰的額爾齊斯河并不困難,但對于裝甲列車、重炮和彈藥而言就不那么容易了。白軍在撤退時炸毀了河上的鐵路橋,修復需要時間,紅軍不想因此錯失了殲滅敵軍的好時機,在這種情況下,時年22歲的裝甲列車政委科涅夫(未來的蘇聯(lián)元帥)展現(xiàn)出了自己足智多謀的一面,他建議采用澆水結冰的方法搭建橋梁,即用渡口上現(xiàn)成堆積的木料堆上河面再澆上水,由于水在寒冷的天氣條件下會迅速結冰,這樣一天之內(nèi)結實的混合路面足以讓裝甲列車通行??颇虻倪@個方法,讓圖哈切夫斯基對他刮目相看。
白軍想在新尼克拉耶夫斯克(現(xiàn)今的新西伯利亞市)地區(qū)休整和重新組建軍隊的希望最終破滅了。
紅軍在幾乎沒有遭遇激戰(zhàn)的情況下,便收復了鄂木斯克市。整場戰(zhàn)役紅軍共俘獲1.6萬人(其中包括1000名軍官和3名將軍),繳獲3輛裝甲列車,41門火炮,100多挺機槍、2.5萬枚炮彈、500萬發(fā)子彈,200多個火車頭和3000個車皮,另外還有多個倉庫的物資無數(shù)。
離開鄂木斯克的高爾察克,不久便被他的盟友——法國人所拋棄。同年12月底,他所乘坐的列車被法國人和捷克軍團扣下,并把他移交給了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的組織,以換取自己安全離開俄國的保障。次年1月,高爾察克和他的內(nèi)閣總理佩佩里亞耶夫被紅色政權逮捕。2月7日被處決,他的尸體被拋入了安加拉河旁的一個冰窟內(nèi)(電影《海軍上將高爾察克》中有這一幕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