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一 林長青
(作者王化一當時系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軍事部長,第二軍團總指揮;林長青系第二軍團軍需處長。)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飽受日本軍國主義長期侵略壓迫的東北民眾,廣泛地掀起了抗日復土保家衛(wèi)國運動。當時被迫逃亡關內(nèi)的愛國人士和青年學生等,紛紛參加了閻寶航、高崇民、王化一、陳先舟、金哲忱、熊飛、盧廣績、王卓然、車向忱等先進愛國人士組成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以下簡稱救國會)和朱慶瀾老先生所領導的遼吉黑民眾后援會(以下簡稱后援會)。 他們以堅強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奔走抗日救國活動。救國會和后援會得到廣大人民的信賴與支持。
當時東北人民激于義憤,揭竿而起,實行武裝抗日斗爭。在以鄧鐵梅、苗可秀、鄭桂林、吳金鐸、耿繼周、張希堯、張雅軒、唐聚五、李春潤、劉景文、王鳳閣、李純?nèi)A、紀亭榭、高鵬等愛國人士和青年的鼓動和領導之下,紛紛組織了抗日義勇軍。他們自帶槍馬、拋家失業(yè)、忘我地與日本侵略軍和賣國求榮的漢奸,進行著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氣概。
東北義勇軍第二軍團是東北抗日義勇軍的一部分。它是以人民群眾的自衛(wèi)武裝為基礎和策動一些愿意改邪歸正的偽軍及胡匪武裝而組織起來的。它的活動地區(qū)是以遼寧省南部的遼陽、遼中、海城、營口、蓋平、復縣、岫巖、盤山、臺安、黑山等縣的廣大農(nóng)村為根據(jù)地。所以,這部分義勇軍曾以“遼南義勇軍”為名。一九三二年六月一日由救國會按照遼寧全省義勇軍的整體分區(qū)編列,名為“東北民眾救國軍第二軍區(qū)”。一九三二年十一月 十一日又改稱“東北義勇軍第二軍團”。軍團總指揮是由救國會軍事部長王化一(又名王一華)兼任,實際是副總指揮兼第一路司令李純?nèi)A負責領導。
這部分義勇軍是由李純?nèi)A和一些愛國志士發(fā)起組織的。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初起僅有徐廣泉、劉鳳翔、謝東興、劉錫信、王惠春等不到二十余人組成了隊伍初型,駐在海城縣徐坨子,不久擴展到百余人。隨著各村屯的地方武裝接頭,他們自報能夠召領的人數(shù),要求給以名義,表示服從編調(diào),共策抗日救國大業(yè)。
以后又與反正的偽軍項青山和當過胡匪的首領張海天(老北風)、顧冠軍(靠天)、吳寶豐(三盛)等部取得聯(lián)系。他們表示愿意合作,接受改編,統(tǒng)一番號、統(tǒng)一指揮。張、顧、吳等并表示保證約束所屬不再有搶劫擾民行為。所有這些成群結隊參加第二軍團組織的大小武裝隊伍,原來都有一定的活動地區(qū),隊伍的成員都散在各村莊或住在自己家里,隨時召集隨時報到,因此各部人數(shù),有多有少,也常有變動。全軍人數(shù)最多時達萬余人。救國會政治部派高鵬、紀亭榭、馬鴻德等政治工作人員,經(jīng)常參加第二軍團工作,起了聯(lián)絡與指導作用。
一 第二軍團組織情況
第二軍團部成立初期,僅有代理總指揮李純?nèi)A、參謀長嚴經(jīng)武、參謀處長吳佐賢、工兵司令李澤民有正式名義和明確分工,其余人員沒有固定專職和名義,有事大家做,作戰(zhàn)時共赴戰(zhàn)場。后來,部隊逐漸擴大、人數(shù)增多、事務益繁,乃按部隊組織形式采取下列編制,分別指定專人負責。
代總指揮:李純?nèi)A
參謀長:嚴經(jīng)武
書記長:先為李東藩,后為王守鑾
工兵司令:李澤民
電臺臺長:王雷
副官處長:先為李振山,后為馮德林
參謀處長:吳佐賢
軍械處長:趙全泰
經(jīng)理處長:林長青
政治指導員:楊文龍、趙匡
軍事指導員:段少白
參議:張字鐘
聯(lián)絡員:王大錚、王文寵、蕭東藩、紀亭榭、高鵬、馬鴻德
工兵司令主要負責訓練工兵技術人員,領導布置對敵實施軍事爆破工作。雖然名義是工兵司令,實際僅有五六人在其領導下工作。平日負責保管爆破用的器材——炸藥、發(fā)火機、電線等等。有事時,配合部隊行動,掌握進行破壞敵偽交通及一切建筑和軍事設施等。
第二軍團所屬部隊的編制,初期都是根據(jù)各部隊領導的自報人數(shù)確定香號名稱。人數(shù)多的稱“路”如第x路司令。人數(shù)少的稱“支隊”,如第x支隊司令。在救國會領導整編后,第一次發(fā)表的路司令,有李純?nèi)A、項青山、張海天、殷元民、王金一、吳寶豐等六部。
由軍團部委派的隊長有徐海寬、王金龍、王惠春、劉錫信等部。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救國會重新調(diào)整組織,改名東北義勇軍第二軍團時,又增添路司令閻華三、顧冠軍、劉景文、王鐵漢、鄭子風、盧士杰及支隊司令王東省、杜界雨、鄭經(jīng)十、高梅坡等部。
二 部隊的裝備情況
這部分義勇軍,主要分為步兵、騎兵兩種。后來有了炮兵。工兵只有少數(shù)人直屬軍團部,有戰(zhàn)事隨部隊行動。槍馬械彈服裝很復雜,其來源有三方面:
(一)起初都是個人自備。有不少土武器:大槍有的裝用火藥和槍沙,土名老洋炮;小槍有的打單子,土名鐵公雞。騎兵多是農(nóng)用役畜騾馬,也有少數(shù)騎驢。服裝多半穿便衣,有長袍有短褂,也有軍服。在此時期,裝備比較齊整一些的是項青山、張海天、顧冠軍等部,因為項是反正的偽軍,有些制服,武器彈藥比較齊全。張、顧兩部在綠林時期,奪有不少民間的好槍壯馬,但是服裝便衣居多。
(二)繳自日偽軍的戰(zhàn)利品。有迫擊炮、輕重機關槍 、步槍、手槍、各種彈藥、騾馬及服裝等。
(三)救國會、后援會的補給。有迫擊炮、輕重機關槍、步槍、手槍、各種彈藥、手榴彈、電臺、服裝,還有爆破用的炸藥、電線、發(fā)火機等。后期各隊建立起來的炮兵和機槍連、排的武器,都是二、三兩項的來源。
三 經(jīng)費來源
義勇軍根本沒有軍餉,也沒有固定經(jīng)費來源。不僅個人的用費靠自己籌備,連人吃的糧食和馬料都是自己籌措或來自地方的支援。能夠做到這樣地步,是有它的一定條件的。首先是參加義勇軍的人,大都來自農(nóng)村,各有家業(yè),都有父母妻子或兄弟姐妹和親鄰近友,全是子弟兵。子弟兵與家族親友骨肉相聯(lián)休戚相關。他們不惜拋家失業(yè)、別妻離子去參加抗日救國的義舉,這就足以感動鄉(xiāng)里親朋,并與廣大人民利益一致。因此,他們的抗日救國活動,就必然會得到家族親友和廣大人民的同情與支援。例如:李純?nèi)A在發(fā)起組織義勇軍時,就不斷從家里拿錢作活動費。
李因抗日家產(chǎn)曾被敵偽查封。李的親戚王世京因給他收藏槍枝受連累,被敵偽逮捕,非刑拷詢,幾至喪命。又如:第二軍團開始組織時,在徐坨子徐廣泉家里,一住幾十天。徐家始終熱情招 待。其次,由于義勇軍的正義行動受到廣大民眾的頌揚與支持,就促使義勇軍的成員,不論什么出身,年紀大小,有無文化,都能主動遵守紀律,自覺搞好群眾關系。當然也有不良份子,但是少數(shù)個別的。因為紀律較好,不擾害民眾,民眾就越加歡迎愛護,樂于出力幫助供應食宿。這里舉述三個例子:
一九三三年一月底,李純?nèi)A帶領第二軍團騎兵,由遼南開到熱河接領救國會撥給的械彈。部隊到阜新縣時,當?shù)鼐用窦娂娔闷鹞淦?(一般家戶都有自衛(wèi)槍枝),登上山頭,開槍示威,大喊要繳械不準通過。但經(jīng)說明:“我們是抗日義勇軍,去建平接領械彈,還要回到遼南打日本……”之后,立即解圍。當?shù)責岷玉v軍宋團長還派人贈送我們九口豬和一些米面,表示歡迎慰勞。
我軍路過奧罕貝子府時,軍團部住在賀貝勒家里。賀熱情招待并幫助安排部隊宿營。老鄉(xiāng)們也紛紛給我們騰住房辦伙食,表示歡迎。當我軍付給軍用代金時,賀貝勒代表全村民眾誠懇地表示不能接受代金。賀說:“你們千辛萬苦到處打日本,我們不過供應兩頓飯罷了,算是慰勞你們也是應該的,怎么能收什么膳宿費呢?”
在我們行軍時,凡是幫我們帶路的老鄉(xiāng),無不認真負責,步步謹慎,怕錯路怕誤時,由甲村到乙村,由此縣送彼縣,一段接著一段,并且詳細介紹指點當?shù)仫L俗人情和地形,給我們增加了不少常識。特別是在我們付給帶路老鄉(xiāng)報酬時,一般都謝絕不收。有的還說:“帶路這點小事算不了什么,不過多走幾步路,怎能要錢呢?你們離鄉(xiāng)背井,跑了這么遠,為了打日本,使我們過好日子,難道我們不該出點力嗎?”可見當時民眾的抗敵愛國情緒是多么普遍而高漲。
以后,在救國會的領導補給情況下,我軍的辦公費和活動費,才有了一定來源,不需個人自籌。而且逢年過節(jié)經(jīng)費充裕時,還可酌發(fā)每人一點零用。大家得到這樣的待遇,已經(jīng)相當滿足,益形振奮。后來,我們開到熱河,由于救國會的加強補給和友軍的支援,對于地方供應的糧草,乃施行付給代金和逐漸自行籌購。但是年節(jié)時,地方民眾的慰勞贈送仍未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