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849年~911年),字守愚,江西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qū))人。唐朝末期著名詩人。
受父兄熏陶,七歲能詩。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考中進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授京兆鄠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897年)為都官郎中,詩家因稱鄭都官。又曾經(jīng)寫過鷓鴣詩,廣為流傳,很出名,因此被人稱為“鄭鷓鴣”。官至都官郎中。晚年歸隱宜春仰山書屋。
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xiàn)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全唐詩》收錄其詩327首。
【中秋】
清香聞曉蓮,水國雨馀天。
天氣正得所,客心剛悄然。
亂兵何日息,故老幾人全。
此際難消遣,從來未學禪。
【峽中寓止二首·其一】
荊州未解圍,小縣結(jié)茅茨。
強對官人笑,甘為野鶴欺。
江春鋪網(wǎng)闊,市晚鬻蔬遲。
子美猶如此,翻然不敢悲。
【久不得張喬消息】
天末去程孤,沿淮復(fù)向吳。
亂離何處甚,安穩(wěn)到家無。
樹盡云垂野,檣稀月滿湖。
傷心繞村落,應(yīng)少舊耕夫。
【丞相孟夏祗薦南郊紀獻十韻】
節(jié)應(yīng)清和候,郊宮事潔羞。
至誠聞上帝,明德祀圓丘。
雅用陶匏器,馨非黍稷流。
就陽陳盛禮,匡國禱鴻休。
漸曉蘭迎露,微涼麥弄秋。
壽山橫紫閣,瑞靄抱皇州。
外肅通班序,中嚴錫慶優(yōu)。
奏歌三酒備,表敬百神柔。
池碧將還鳳,原清再問牛。
萬方瞻輔翼,共賀贊皇猷。
【淮上與友人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淮上漁者】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蓮葉】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擺柄柄香。
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菊】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柳】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鷺鷥】
閑立春塘煙淡淡,靜眠寒葦雨颼颼。
漁翁歸后汀沙晚,飛下灘頭更自由。
【雪中偶題】
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席上貽歌者】
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
【七祖院小山】
小巧功成雨蘚斑,軒車日日扣松關(guān)。
峨嵋咫尺無人去,卻向僧窗看假山。
【下峽】
憶子啼猿繞樹哀,雨隨孤棹過陽臺。
波頭未白人頭白,瞥見春風滟滪堆。
【東蜀春晚】
如此浮生更別離,可堪長慟送春歸。
潼江水上楊花雪,剛逐孤舟繚繞飛。
【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低?/p>
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中年】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quán)。
苔色滿墻尋故第,雨聲一夜憶春田。
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shù)聯(lián)。
【竹】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fù)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凈見前峰。
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shù)枝穿翠好相容。
【海棠】
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
秾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渭陽樓閑望】
千重二華見皇州,望盡凝嵐即此樓。
細雨不藏秦樹色,夕陽空照渭河流。
后車寧見前車覆,今日難忘昨日憂。
擾擾塵中猶未已,可能疏傅獨能休。
注:圖片為劉東方的山水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