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爭議,也不該有爭議。
結論已經(jīng)如此明顯,《流浪地球》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硬核國產(chǎn)科幻電影。
在此之前,拜《未來警察》《全城戒備》《機器俠》一眾電影所賜,讓國產(chǎn)科幻成了“爛片”、“圈錢”的代名詞。以至于,讓后來者再無力掀翻“行業(yè)潛規(guī)則”,自甘墮落。
有人把科幻當成賺錢工具,就有人把科幻當成畢生夢想。
很多人問,為什么讓郭帆來執(zhí)導《流浪地球》。
是,盡管有著《同桌的你》《李獻計歷險記》的執(zhí)導經(jīng)歷,但看起來郭帆與科幻電影距離仍然遙遠。
拍科幻電影需要科幻情懷,郭帆有,這就是他最大的優(yōu)勢。劉慈欣如是說。
《李獻計》有著時空穿越的科幻概念,郭帆自己也說,《終結者2》是他的電影啟蒙。
親歷過中國科幻文學的興衰,作為“新生代”中流砥柱,劉慈欣引領著中國科幻新紀元。
兩人合作,從某種方面來說,是目前最好的結果。
科幻是一場夢,但不是所有的夢都波譎云詭。
《流浪地球》上映,歡呼聲、質疑聲不絕于耳。既然它代表了國產(chǎn)科幻邁出第一步,就必然要承載質疑與誤解。
還好,電影拋出了問題,也給出了答案。
01
科幻感有幾分?
如果一部爛片能爛得歇斯底里,同樣會有人將其奉為經(jīng)典。
或許沒有人對《未來警察》念念不忘,但它著實給人留下了飄蕩多年的回響。
爛片,首先從視覺開始垮掉。
特效是觀眾檢驗高成本大片的首要依據(jù),對于科幻這種倚仗特效的類型,做出判斷尤為方便。
工業(yè)體系、技術水平落后,讓國產(chǎn)大片在邁出第一步時就顯得無比艱難。
但轉變,正在發(fā)生。
《紅海行動》重新定義了國產(chǎn)重工業(yè)軍事題材電影,《戰(zhàn)狼2》重新定義了國產(chǎn)軍事動作類型電影。
在電影工業(yè)層面上,這兩部電影向觀眾展示了更接近好萊塢制作的國產(chǎn)大片應該有的樣子。
攝影、燈光、美術、道具、服裝、化妝等等環(huán)節(jié),少一樣電影就做不到有模有樣。
郭帆導演講過一個段子,之前他們?nèi)スI(yè)光魔參觀,并協(xié)商合作(砍價),結果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xiàn)。
雖然合作未曾進行,但工業(yè)光魔卻對《流浪地球》項目特感興趣。
至于為什么,后面說。
《流浪地球》的服裝道具由Weta Workshop(對,就是彼得·杰克遜維塔數(shù)碼的姊妹公司)提供支持,主攻物理特效的他們曾參與《霍比特人》《攻殼機動隊》《超能查派》等多部好萊塢特效大片的制作,本片中十分驚艷的外骨骼裝備就出自他們之手。
電影的數(shù)字特效主要由MORE VFX、橙視覺、Pixomondo、Dexter四家特效公司完成。
之所以要一一列舉,是因為前兩家是中國本土特效公司,后兩個也是與中國公司合作完成項目。
中國科幻電影不行,是因為特效技術不行?
MORE VFX曾為《一出好戲》《悟空傳》等多部影片制作特效;橙視覺特效總監(jiān),也是《流浪地球》的視覺特效總監(jiān)丁燕來,曾與團隊參與制作包括電影《尋龍訣》《大話西游3》等多部電影的特效。
Pixomondo曾承包《權力的游戲》中三條巨龍的大體量項目;Dexter則是《與神同行》《狄仁杰之神都龍王》《智取威虎山》等電影的特效制作方。
不是不行,而是錢沒投資到位。
特效方面,《流浪地球》不遺余力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
不做到最好,難以實現(xiàn)劉慈欣小說中華麗詭譎的奇觀描述。
“光柱藍白色的強光在云中散射,變成無數(shù)種色彩組成的瘋狂涌動的光暈,整個天空仿佛被白熱的火山巖漿所覆蓋?!?/span>
在形容地球發(fā)動機對地球生態(tài)造成的影響時,劉慈欣的筆觸有種《克蘇魯神話》的詭異奇幻感覺,因為這種情形,完全超出人類有限的認知。
不做到精致,《流浪地球》也不會被封“硬核科幻”頭銜。
冰封上海、地球發(fā)動機,甚至木星迫近的奇觀展現(xiàn),電影表現(xiàn)得都極為出彩。
“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騰的暗紅色云海上的一只氣球,而木星的大紅斑就處在天空之中,如一只紅色的巨眼盯著我們的世界,大地籠罩在它陰森的紅光之中......”
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制作。
經(jīng)過多版設計最終定下的符合力學支撐的地球發(fā)動機,落地建造國內(nèi)體量最大的空間站置景。
《流浪地球》制片人龔格爾說,電影的資金都拿去做特效了??赐觌娪埃倚?。
特效就像是一部優(yōu)秀科幻大片的敲門磚,進門之后,還要受到層層考驗。
建立一個真實可信的世界觀,對科幻電影來說至關重要。
《流浪地球》劇組用了7個月時間建立世界觀,為此還請了4位中科院科學家協(xié)助。落實到電影中,效果顯而易見。
太陽急速老化膨脹,將會吞噬地球,為了人類的未來,啟動“流浪地球”計劃,推動地球前往最近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造出比珠峰還高的地球發(fā)動機作為推動器,利用重元素聚變技術將巖石轉化為能源;利用木星引力幫助地球逃出太陽系。
因為地表氣候變得極為惡劣,人類需要進入地下城生活作息,但資源有限,只能進行抽簽......
地下城該如何表現(xiàn)?導演依然沿用了地標名稱,可以看做是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繼承。
通過一場男女主與黑市的交易,得以窺見地下城的階級構成,更能讓觀眾感知,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吳京所飾演的宇航員在太空站為地球領航,并有效參與拯救地球的后續(xù)行動。
基于現(xiàn)實的世界觀,方法論自然也不會太過天馬行空。
為什么不坐飛船逃離太陽系?因為茫茫宇宙,找到一個類地行星太難,飛船再大與地球相比也太過渺小,不足以支撐人類存活下去。
地球面臨被木星引力拉扯成碎片的危機情節(jié),則利用了洛希極限的天文學概念。(洛希極限:當兩個天體距離近到一定程度時,其中一個天體就會解體分散。)
卡梅隆說過,科幻故事中必須要有規(guī)則,增加復雜度能使科幻電影變得更加真實。
劉慈欣也有著相似的看法,科幻設定無論高深還是普遍,呈現(xiàn)在劇本上都要做到真實可信。
普通老百姓哪里需要知道洛希極限,但他們會去看電影。
郭帆并沒有掉書袋式的把洛希極限向觀眾解釋清楚,而是通過倒計時這一簡單有效的方式傳遞危機感。時間緊迫,誰還想得了太多。
只要感覺對了,那就行了。
02
春節(jié)檔不歡迎硬核電影?
是不是所有人都覺得辭舊迎新的時候,觀眾會對電影要求有所降低,熱熱鬧鬧圖個樂呵就完了。
以至于,《大鬧天竺》《祖宗十九代》這類片都敢在大年初一渾水摸魚。
沒這回事,好電影不分檔期,該火總是會火,春節(jié)檔觀眾更需要好片。
近如《紅海行動》,國產(chǎn)重工業(yè)電影典范,對戰(zhàn)爭殘酷一面毫不遮掩的展示,對軍人精神面貌的塑造,一點都不合家歡。
但仍做到了后來居上,成為去年春節(jié)檔票房冠軍。
遠如《阿凡達》,2010年1月4日在大陸上映后,票房逐漸走低,直到春節(jié)假期,票房走勢逐漸升高。
檔期對電影票房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關鍵還是電影的質量。
對于科幻電影,質量主要看兩大塊,特效已經(jīng)說過,來說說劇情。
《流浪地球》小說非常硬核,不僅體現(xiàn)在科幻設定上,就連人類情感,都被災難摧毀。愛情、親情統(tǒng)統(tǒng)被求生欲取代。
這顯然不適合呈現(xiàn)在大銀幕上。
怎么辦?改。
電影主人公是一對父子,吳京飾演的父親因為執(zhí)行太空任務錯過了兒子的成長,屈楚蕭飾演的兒子因為父親缺席,對他產(chǎn)生一種矛盾心理。
他恨父親,但或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是最希望父親早點回來的人。
屈楚蕭和吳孟達飾演祖孫倆,還有一個妹妹趙今麥,他們以普通人的姿態(tài)來面對這場災難。
他們組成了一個家。
屈楚蕭生長在地下城,對地表情況沒有清晰認知,所以當他帶著妹妹逃出去,并遭遇危機的時候,他做不到冷酷無情。
李光潔飾演的軍人,為了第一時間把關鍵零件運往前方的地球發(fā)動機,不惜一切代價。
在他眼里,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才是最重要的事。
當他和屈楚蕭碰面,兩個理念激烈碰撞。
為什么不救人?救一個還是救千千萬萬個?
這兩個問題,太難太難回答。
之前提到,工業(yè)光魔對《流浪地球》的劇本很感興趣。
他們覺得很驚奇,為什么你們在災難來臨時要帶著地球跑路。
雖然有著飛船拯救不了所有人的前提,郭帆還是給出了更深層次的解讀。
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于土地不可分割的感情。
西方文化很久以來就是海洋性文明,包括歐洲大航海時期、美國探索外太空,他們是面朝大海,仰望星空的民族。
而在談到中國文化,郭帆一直強調“面朝土地背朝天”。農(nóng)耕文明給我們留下的深刻影響,就是對土地、家庭的依戀。
“有著真正能夠表達我們文化內(nèi)核和精神內(nèi)核的一個載體,才能夠稱之為中國科幻?!?/span>
這也是為什么,電影著重刻畫了吳京屈楚蕭的父子親情,屈楚蕭趙今麥的兄妹情、吳孟達與兄妹倆的祖孫情。
因為在中國人眼中,沒有什么比家更重要。
從這方面來說,《流浪地球》才是真正的“合家歡”電影。
03
能否丟掉偏見與誤解,重新認識國產(chǎn)科幻?
“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
即使?jié)M目瘡痍,即使未來不可預測,仍然心懷希望?!读骼说厍颉穼ξ磥淼拿篮闷谕?,也映照了國產(chǎn)科幻的現(xiàn)狀。
1977年,《星球大戰(zhàn)》上映之前,幾乎沒有人看好這部科幻電影,喬治·盧卡斯也被這部電影折磨得筋疲力盡。
如今回過頭再看,《星球大戰(zhàn)》讓科幻片跳出了B級片小成本的范圍,開始向史詩電影前進。
更重要的是,它孕育了無數(shù)星戰(zhàn)迷,為科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流浪地球》是否國產(chǎn)科幻的《星球大戰(zhàn)》,還有待時間考驗。
但這部電影的誕生,說明了國產(chǎn)科幻能做到特效精致、劇情嚴謹。
說明國產(chǎn)科幻不是海市蜃樓,說明國產(chǎn)科幻還有希望。
《流浪地球》是磨合四年的產(chǎn)物,難。但是,總算摸索出了一條路。
郭導說,只要不賠錢,就能做下一部,國產(chǎn)科幻就能良性循環(huán)起來。
我相信,中國觀眾不會只滿足于國產(chǎn)科幻曇花一現(xiàn)。
重新出發(fā)的中國科幻電影,如今邁出了堅實一步。
《流浪地球》讓觀眾重新接受國產(chǎn)科幻,讓國產(chǎn)科幻重新證明自己。
也讓我們,多了一份仰望星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