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終于大結局,盛家三姐妹的故事也已塵埃落定。
而縱觀全劇,所有豪門貴族的恩怨紛擾,都跟一句話脫不了干系,即“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p>
壹
戰(zhàn)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并迅速攻下趙國三座城市。危急之下,趙國向齊國求援。
齊國要求趙威后的兒子長安君送來當人質,才肯出兵。而趙威后溺愛長安君,執(zhí)意不肯,國家危在旦夕。
就在趙太后嚴厲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于齊,換取救兵,最終解除了國家危難。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边@句話,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是在孫儷版的《甄嬛傳》中。
已成太后的鈕祜祿氏甄嬛,先是把非親生的四皇子推到皇帝寶座,又把親生的六皇子過繼給已死的果郡王,徹底斷絕了親生孩子與皇位的關系。
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種毅然決然的斷絕,亦是保全。越決絕的斷絕,越是最深遠的保全。
甄嬛斷絕了六皇子在皇位爭奪里的爾虞我詐,也保全了親生孩子的性命。斷絕了當今皇上對六皇子的猜忌,也就是保全了親生孩子一生的榮華安樂。
在面對被廢前朝皇后宜修的震驚和質疑時,鈕祜祿氏甄嬛,一語道出了“父母之愛”的真諦——“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
貳
《知否》中第一次出現(xiàn)這句話是盛明蘭的親生母親衛(wèi)小娘對明蘭說的,她教育明蘭要有格局,而不是貪圖房子里的一時安穩(wěn)。
在衛(wèi)小娘還在世的時候,就想著給女兒找一個好靠山。她深知自己在盛府不得寵,人微言輕,將來沒法給明蘭什么幫助,所以她便將明蘭交給盛老太太撫養(yǎng)。
要知道母女連心,她放棄女兒的撫養(yǎng)權,就是為了給女兒找一個好前程。尤其是當衛(wèi)小娘命不久矣時,更是訓導明蘭不要留在自己床前,而要去找祖母,唯有拜在盛家老祖母名下,明蘭才有可能保全自己。
衛(wèi)小娘為了明蘭的未來深謀遠慮,她給自己的孩子謀了一條可以托付的有指望的路。
而老祖母,她為明蘭謀的,是幸福。
她給予了明蘭最基本的道德觀點,給予了明蘭正確的價值觀。從小送她上私塾,明書中道理;讓常嬤嬤給她們上課,教為人處世之道。這些經歷讓明蘭在人生旅途中、在做人做事上,始終不會因為道德問題而被動,這是老太太教育孫女最為高明之處。
對于這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孫女,盛家老太太不可謂不寵愛。但是再寵愛,也并未溺愛。盛家老太太一直對明蘭采取著“高標準、嚴要求”的教育方式,把她教育成知書達理、善解人意、擁有人生與社會智慧的賢女子。
在明蘭落水遇難之時,談及對顧二叔之女蓉姐的教育問題,明蘭就說道:“人這一輩子,不能只看眼下,小時候,我娘跟我說過《戰(zhàn)國策》的故事,里面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人不能只顧當前眼下,三歲就要想十歲的事,十歲就要想十六歲的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顧廷燁開始正視自己和女兒的人生,他去從軍,歷經艱辛,抓住機遇,由此開啟了之后的侯府風光局面,為自己還有子女謀得了幸福。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正因為受到了母親和祖母的高明教育,明蘭才成長為一個有格局、有韜略的女子,成就自己的同時帶動身邊人,最終成為誥命夫人,活成了“人生贏家”。
叁
提到為自己的孩子謀前程,就不得不提到盛家的另一重要人物,那就是林小娘。
林噙霜為女兒的考慮不可謂不長遠——
一方面,她自小就對女兒進行言傳身教,教導女兒把富貴金錢放在第一位;
另一方面,為了打敗盛明蘭,把女兒嫁到富貴的伯爵府成為伯爵夫人,她不惜勸說女兒去勾引伯爵府的公子。
在女兒與伯爵府公子偷情的事跡敗露后,林噙霜直接撕破臉,不惜丟掉盛家顏面,脅迫盛家為墨蘭的婚事想辦法。最終,墨蘭雖然如愿嫁入了伯爵府,卻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不得不說,林小娘是一個盡職盡責的母親,但她給予孩子的卻是自私的愛,更是三觀敗壞的愛。所以,她為子女謀得的前程是一條三觀敗壞的路,這也直接導致了墨蘭的悲慘結局。
還有就是不得不提到的小秦氏。她是一個很偽善的人,人前裝純善,私底下卻惡毒狠辣,對馮紹峰飾演的顧廷燁進行捧殺式的撫養(yǎng),后來更試圖借朱曼娘的手來除掉顧廷燁,好讓自己的親兒子繼承爵位。
可惜她老謀深算一場,卻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根本不稀罕爵位,兒子想要的只是兄弟和睦。
可以說,小秦氏不懂自己的兒子,她只是盲目的對他好,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一股腦都給他。所以,小秦氏給兒子謀再多前程也沒用,因為兒子并不需要。這也直接導致了母子最終反目的悲劇。
梁實秋曾在《父母的愛》里這樣寫道: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一個孩子,自從呱呱墜地,父母就開始愛他,鞠之育之,不辭劬勞。稍長,令之就學,督之課之,唯恐不逮。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歸,雖云大事已畢,父母之愛固未嘗稍殺。父母的愛沒有終期,而且無時或弛……
Professor說: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強調了父母可以愛孩子,但是一定要擁有更寬闊的眼界,要有格局觀,要知道孩子的心意,要知道什么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