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已死,
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终Z堂《蘇東坡傳》
若問,是否愛蘇軾?答案是肯定的。愛他的逍遙風骨,愛他的樂觀豁達,愛他將跌宕飄零的生活過的有酒有肉,有滋有味……
無人不愛蘇軾,無人不讀東坡詞,千百年前的一句句詞,最終化成了現(xiàn)代人書本上的一個個墨點。氤氳的墨香背后,是詞人不羈的靈魂。 走過了山川湖海,見到了大漠孤煙。大起大落的背后,不是大喜大悲,而是將日子過成詩的通透豁達。
閑來時,不如讀一讀蘇東坡先生的這七首詞。實際上,人生必懂哲理,早已在蘇詞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01遺憾,是人生常態(tài)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秋佳節(jié),本是團圓的日子,蘇軾卻在酒后對月抒懷。為何?原是思念胞弟卻不得見,心潮起伏難耐。
敢問,誰人的一生沒有三兩憾事呢?年少無知無為,中年意氣沖動,暮年感嘆,人生而遺憾。世事難料,豈能皆盡人意?
就像那高懸天空的月,
中秋時的完滿,對應著的,
同樣還有新月、殘月……
既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那倒不如坦然接受月的陰晴圓缺。
對著月亮,舉起銀杯,共飲美酒,
將最美好的期許,留給最牽掛的遠方故人。
有緣時惜緣,無緣時隨性,接受遺憾,接受自己,如此,或許能夠坦然面對人生。
02往事暗沉不可追,來日之路光明燦爛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锻稀こ慌_作》那一年暮春,蘇軾登上了超然臺,眺望著遠處的春色煙雨,心中感慨萬千。關于鄉(xiāng)思,關于故人,關于那已經(jīng)過去了的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
如何,才算得上是不負此生?答曰:珍惜當下,活在今天。故人也好,故國也罷,都已隨風散去,成了心底的白月光,朱砂痣。但是,那應季新茶,此時正散發(fā)著香氣,等待詞人品嘗。故,詩酒趁年華。
昨日,就像那永不回頭的東流水,只可感嘆,不可追。一味的懷念過去,終究會讓人錯過當下生活的美好,只有學會珍惜眼前事,眼前人,學會愛上每一天的日出日落,人生才終得幸福。 03人生風雨,又有何妨?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春日出游時,春雨忽至,此時的我們,可能會驚慌,可能會抱怨,可能會因此失了興致。但是,蘇軾不同,泰然面對疾風驟雨,繼續(xù)在雨中緩步而行,甚至還大發(fā)詩意,吟詠自若。 當然,面對人生的驟雨時,蘇軾也同樣鎮(zhèn)定,屢次被貶又怎樣,人生艱難又何妨?我有我的草鞋和竹杖,我也有我的蓑衣抵擋風雨,如此,便足矣。
于現(xiàn)世的我們而言,人生之風雨與自然界沒什么不同,晴天,有晴天的樂趣,雨天,也有雨天的雅致。不困于心,不亂于情,習慣,看開,樂觀,豁達,方能面對一切,泰然處之。 04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额}西林壁》為什么山的形狀是這樣的?為什么橫看豎看各不相同?因為,我們站在山里,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其實,看人生與看山并無不同,當局者迷,在局中的我們,所得非所見,所見非所感,所感非事實。 事情的是非、對錯,實際上已經(jīng)被眼前的一小方天地遮擋,再加上自身的取向、好惡,我們很難置身事中,然后去評判曲直。
如何破解呢?蘇軾已然告訴人們答案,只要離開山里,跳脫到外面去,廬山的真面目自會呈現(xiàn)。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只差一步,我們便能收獲全然不同的天地。 05你我皆過客,留不住,就放手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杜R江仙·送錢穆父》與老友分別的時候,我們喜歡說些什么?“此次一別,再難相見?!薄耙幌氲脚c你曾游天地,我的心中就是一片感慨?!薄?/p>
這些情愫,在蘇軾的筆下全然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細膩的議論風生,是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正如詩篇最后所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nbsp;我們的一生當中,會遇見太多太多的人,太多太多的事。有的,牽絆良久;而有的,卻是萍水相逢。于每個人而言,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廣袤的宇宙,大地。人生海海,我們終究都是過客。
總是會離開的,總是會面臨分別,既然分別時的不舍,最終會化為夢里花,輾轉(zhuǎn)反側(cè),撩人心腸,那倒不如坦然的面對。學會放手,是蘇軾傳達的又一個人生哲理。 06一切皆空,坦然面對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段鹘隆て缴教谩肥?,對于蘇軾而言,有著怎樣的意義呢?是“生死兩茫?!保€是官海浮沉,嘗遍人間冷暖。
十年前,蘇軾的恩師仙逝;十年來,蘇軾本人也在宦海浮沉。撫今追昔過后,除了人世間的蹉跎如夢,再無其他可得。功名利祿也好,錦衣華服也罷,最終不過是人生中的重重幻影。人生虛幻,一切空無,既然如此,眼下的得意失意又算得了什么呢?唯有坦然面對,唯有看淡得失,
才能成為人生贏家,笑看云卷云舒。
07人可以老,但心不能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流逝的時間,在不知不覺間帶走了很多東西,沙漏里不停流走的細沙,窗臺外日漸枯黃的樹葉,隔壁老嫗臉上的細紋,還有不斷變化的內(nèi)心。
有的人,二十歲的年紀,卻死氣沉沉,盡顯老態(tài);而還有些人,年過花甲,依舊熱愛生活,積極樂觀。很明顯,蘇軾屬于后者,很明顯,蘇軾希望大家都能成為后者。 誰也無法逃過歲月流逝的懲罰,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只要我們不放棄,變老的也終究只是外在和年齡。
誰說暮年不能引吭高歌?我依舊選擇灑脫。既然青春不再,那便認真老去,如此,才不負一生好時光。
人生緣何少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東坡詞的智慧,哲理,豁達,灑脫,早已成為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明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湮沒。 蘇軾最大的魅力,在于將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全數(shù)化作一杯清茶飲下。好的壞的,都是風景,坦然接受,笑對人生,說到底,人間萬事,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