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當紅男星自殺:一邊大笑一邊想死的人,如何凈化情緒垃圾?
7月18日下午1點左右,日本男演員三浦春馬被發(fā)現(xiàn)在東京港區(qū)家中衣柜里上吊自殺,被送往醫(yī)院后確認已經死亡,年僅30歲。因為在公眾眼里,愛笑的三浦是如此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今年的春節(jié)、端午、甚至高考前,他都更新微博,給大家送來祝福!他陽光般的笑容感染了眾多粉絲。然而,溫暖了那么多人的三浦春馬,最終卻沒能溫暖自己。警方在他生前日記里發(fā)現(xiàn),多次提到自己“好想死”。繁重的工作壓力,早已讓這個年輕人不堪重負。他想退出娛樂圈歸隱,過普通人的生活,但遭到了母親的反對,為此母子斷絕關系。兩年前,他開始酗酒,經常透露出悲觀的情緒。原來,我們之前在每一條微博、每一張照片里,看到的那個外表明朗樂觀的三浦春馬,內心承受了積壓了太多的負面情緒,一點也不快樂。心理學里有個概念,“微笑抑郁癥”:刻意掩飾自己的情緒,強顏歡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像春馬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因為種種原因,不愿或者不能表露自己的負面情緒,不得不否認、壓抑這些情緒。而負面情緒就像是無底洞,偷偷地把他們身邊的一切美好都吸進去,甚至生命。我們的認知系統(tǒng)里,總是存在著“樂觀是好的,悲觀是不好的”、“外向是好的,內向是不好的”、“自信是好的,自卑是不好的”等各種過于“正確”的觀念。所以選擇去迎合社會標準,去強迫修正自己。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社會上形成了一種“道德正確”,即時刻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這種“道德正確”,看上去是正能量的,但深入推敲,就會發(fā)現(xiàn)它僵化的絕對性。它忽視了負面情緒作為一種訊息、一種數(shù)據(jù)的對生命個體自身的價值。我們都是吃五谷雜糧的血肉凡人,怎么可能時刻保持積極呢?可是,在生活中,如果你不夠樂觀開朗,吐露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其他人就會覺得你是一個負能量的人,很可能否定你,疏遠你。在經歷無數(shù)次“矯正”和“教育”之后,漸漸地,我們開始隱藏自己的悲傷和失望。面對負面情緒時,我們會主動推開,甚至假裝它不存在。因為我們相信,即便自己已經墮入深淵或感到孤立,也不會有人愿意來了解別人的內心痛苦。在這種規(guī)訓下,我們也開始習慣強化并嚴格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還有一種心地善良的人,寧可一個人硬撐,無底線地委屈自己,也不愿意把負面情緒表露出來。他們不想把負面情緒傳給他人,影響他人的心情。就像三浦春馬,明明心里很苦,卻還要以微笑示人,始終傳遞正能量。這一類人,著實讓人心疼。其實,所謂的情緒,就像一位位使者,帶著信息和使命而來,提醒我們照顧自己的需要。心理學家托德·卡什丹在《消極情緒的力量》一書中指出:所有的情緒,不管好壞,都蘊含著許多信息,能幫助我們判斷工作的進展、交流的成效、環(huán)境的好壞、行為的結果,簡而言之,你的情緒就像汽車儀表盤上的GPS一樣,能告訴你目前所在的位置、速度以及前后方的路況。憤怒一般來自于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是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阻礙。憤怒可以增進樂觀性、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對主導談話和應對變化也有幫助。愧疚能讓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變得更好。有愧疚感的人不會隱瞞自己的錯誤,因為他們已經準備好挽回自己造成的損害,并且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你的焦慮感很少,說明你所處的環(huán)境缺乏刺激因素,這會讓你的大腦進入休眠模式,整個人也會變遲鈍。保持適當?shù)慕箲]感,既能提供動力,又能避免長期壓力。李中瑩說,人生中出現(xiàn)的各種負面情緒,除了一種“恨”之外,都有其正面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給我們一些力量,就是指引我們找尋更好的方向,有一些甚至兩者俱備。沒有哪種情緒能解決人生的所有問題,每一種心理狀態(tài)都很重要,包括負面情緒。情緒沒有好壞, 只有同時接納積極和消極情緒,與它們和平相處,才是圓滿的幸福人生。哈佛醫(yī)學院心理學家蘇珊·大衛(wèi)在TED演講中提到:抑制情緒只會使這種情緒更強烈。情緒就像冰箱里的巧克力蛋糕一樣,你越是抑制自己不吃,你越不能忍住想象它的美味。因此,當你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最好的應對不是隱藏,不是圍堵,而應該是看見,是疏導。“不被允許”擁有負面情緒,是我們在情緒管理中遇到的最大的阻礙。我們要學會體認情緒所帶來的多樣化訊息,培養(yǎng)情緒敏捷——以好奇心、同情心,特別是勇于采取與價值相連的方法步驟和情緒共存,而不是否定、忽視負面情緒。當負面情緒襲來時,別急著告訴自己“冷靜”,別勉強自己要“堅強”,而是先找個地方,靜下心來,感受下自己的內心狀態(tài),不加評判和否定如實說出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我知道我正在生氣/委屈/自卑/憤怒/沮喪/焦慮……當你覺察自己心平氣和地接受了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情緒已經平穩(wěn)了許多。其實,情緒就像孩子一樣,你越克制壓抑它,它越會向你強調它的存在。它渴望被你看見,被接納。由此帶來的安全感,會讓它慢慢變小,變得乖順,最終變成你的朋友。(2) 學習自我療愈的技巧,從消極情緒中尋找正能量當負面情緒來臨時,請輕輕按下暫定鍵,停止內心的拔河,把注意力轉移到當下,看見自我。首先接納面對,做個深呼吸,然后仔細追問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變得放松,療愈已經開始。“我確實很難過。這種悲傷是什么呢?為何我會有這樣的感受?對我來說重要的是什么?它教會了我什么?如果再經歷那樣的事情,我可以怎么做?”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情緒的起源和因由,才能更快速地解決負面情緒。心理學大師榮格說:向外看的人,做夢;向內看的人,覺醒。一旦你學會從消極情緒中汲取力量,你就真正踏上了通往圓滿之境的道路。(3) 建立心理支持系統(tǒng),讓情緒順暢流動有人說,“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yǎng)生,而是讓情緒流動。當你在做這些事情時,你已經在用積極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緒。也許做完這些事情后你內心里還會存在或多或少的情緒垃圾,但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負面情緒在一點點地減少,而這就是“疏通”。當然,值得注意的是,讓情緒流動,并非一味發(fā)泄。很多時候,沖動地發(fā)泄情緒具有不可逆的破壞力,只會讓心情更糟。有的人喜歡找朋友吐槽,無休止地把情緒垃圾倒給他人。這種做法,看上去是一種釋放,但如果沒有更高層次的覺察,就無法從根本上消解負面情緒問題。心理學家伊爾斯·桑德曾說,不是情緒決定認知,而是認知決定情緒。我們只有學會向內觀,全然接納真實的自己,勇敢做自己,愛自己,生命之花才會時刻綻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