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衣云女史字霞仙,浙江紹興人,寓居上海。生于民國十四年(1925),近況不詳。予與陳衣云頗有緣:先是2009年4月,上海崇源春拍“成扇專場”競拍過一柄陳衣云的寫意《牡丹圖》扇子,結(jié)果看到是女士在舉牌競爭,當時想“男不跟女斗”,故放棄了。過了七八年,仍是上海,朵云軒四季拍賣會,予沖著一軸陳衣云的工筆重彩仕女畫《紅葉傳書》頻頻舉牌,這次是與男士在競爭,故未再謙讓,最終拍了回來。
又是幾年過去了,還是陳衣云的畫作,這次是廬陽的一個微拍群,就發(fā)生在昨天晚上,予拍得了一軸陳衣云的《牡丹圖》,也算是十一年前謙讓某女士牡丹成扇的一個補償吧!
陳衣云幼嗜丹青,長即從黃幻吾葉曼叔習山水、花卉、走獸和人物、仕女,復轉(zhuǎn)益多師從吳青霞游,專學吳氏仕女,予朵云軒拍得《紅葉傳書》仕女畫,即標準的“吳味”。為開拓視野,又向西畫名家顏文梁討教,并從陳秋草的花卉中討章法和色彩。中年以后潛心苦學,熔中西古今,尤以傳統(tǒng)筆法表現(xiàn)自然景物,“曲達情趣,耐人意味”。晚年訪問美國后,又吸取西畫家潘玉良技巧,作品“中西并蓄,具有特色,更趨精妙”。曾在美國舉辦過個人作品展覽,名播海內(nèi)。
◎ 陳衣云《牡丹圖》107X34cm
此軸《牡丹圖》107X34cm,為大寫意畫法,海派韻致,趙之謙、吳昌碩的影子皆有,構(gòu)圖和色彩亦得陳秋草的神趣。用筆蒼勁,墨色沉穩(wěn),盡棄閨閣氣,很顯氣度。吳昌碩嘗說,畫牡丹要配以石頭,以醫(yī)其艷俗。陳衣云畫中的一柱湖石即極具清逸之氣,頗能醫(yī)治著牡丹的“俗”,真的是比齊白石滿紙既匠且俗的牡丹畫高雅很多。齊白石畫是骨子里的俗,實在是無藥可救者也。
陳衣云《牡丹圖》上兩方鈐印
陳衣云亦善書,但這軸畫上汝讓浙江慈溪籍客居上海的詩人書家黃曉風署的款:“大富貴亦壽考。衣云畫師命題,慈溪黃曉風書于晴窗,時在辛酉之秋,年方七十?!?/span>鈐印“晴窗之作”和“陳氏衣云”,皆鄧糞翁風格的朱文印,前印應為書家黃曉風的?!按蟾毁F亦壽考”典出唐將郭子儀身上,伊七子八婿皆在朝當官,每逢他過壽,伊們皆到府上祝壽,僅牙芴即擺滿一床。郭子儀享世壽84,人們羨慕稱頌伊“大富貴亦壽考”?!靶劣稀笔?981年,畫家時年57歲。書家“年方七十”,應是生于民國元年(1912)。
陳衣云更擅旁藝,早年曾從西人學歌唱與鋼琴。“她把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運用到畫藝上來,所以她作山水,令人對之。似聞木落蕭蕭、泉流淙淙之聲,作翎毛則嚶鳴充耳,作走獸則咆勃震崖,作花卉則風飐芙蓉,露傾蓮葉,仿佛紙素間簌簌作清響,有不期然而然者”??(鄭逸梅《陳衣云畫通樂理》文摘)
時光匆匆,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此畫已經(jīng)存在近四十年了,輾轉(zhuǎn)流布,中間還不知有多少故事呢?昨晚有緣流入予之手中,予今早乘興付諸筆墨,聊記雪泥鴻爪云耳。
歲次庚子六月十五于空盦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