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jié)到啦!
小印先祝所有媽媽,母親節(jié)快樂!
以往一提到“母親”,我們都會想到任勞任怨的形象,如今這個印象似乎改變了。
近幾年的影視劇中,母女關系這個議題頻繁出現(xiàn),母親的形象也變得逐漸生動多變了起來。
這之間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縱觀近幾年的國產(chǎn)影視,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聚焦于母女的作品越來越多了,也出現(xiàn)了一些對新型母女關系的刻畫。在近期熱播的劇《外婆的新世界》里,女主角就是一位不同尋常的叛逆老母親。整部劇充滿黑色幽默的氛圍,人到老年的外婆,忽然一改以前的沉默性格,離家出走,追尋個性。早已成為母親,甚至成為了外婆的女主角孫玉萍,一直以來都是以家庭為主,一生沉默。也正因如此,她的世界始終缺失了屬于自己的色彩,于是她才選擇“私奔”離家,真正做一回自己。在追尋自我的路上,外婆也在探索者與女兒之間的關系新解法。當然,國產(chǎn)影視中,也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這種另類的母親形象了。同樣是關乎母女關系的劇集,去年的《搖滾狂花》也算是小火了一把。狂放不羈的媽和過分叛逆的女兒相愛相殺,drama的劇情讓人上頭。除了《搖滾狂花》,前段時間上映的《媽媽!》也講述了母女間的復雜故事。85歲的老頑童媽媽,照料65歲患阿爾茲海默的女兒。還有《柔情史》剖析了一段復雜糾纏的中國式母女關系。這里面有沖突,有矛盾,有隱藏的怨恨、市井的算計、不同程度的傷害和無形的勒索,遠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愛”能概括的。以愛之名,母親紀明嵐在言語和行為上打壓女兒,女兒郭建波則以沉默和混亂不定的情感關系來發(fā)泄和對抗。這些個性鮮明的新型母親,與以往我們印象中溫柔賢惠、無私奉獻的母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此,有一個問題常常被觀眾提及和討論,那就是:母親可不可以不那么合格?在《搖滾狂花》里,姚晨飾演的母親彭萊給出的答案是:
“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前,我必須先成為自己?!?br>我們之所以會被當下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新型母女關系吸引,是因為長期以來,影視里對母親形象,都有一些刻板印象。“為母則剛”,這是早期家庭倫理劇中所有母親的關鍵詞。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產(chǎn)影視劇里幾乎就只有一類母親形象,那就是傳統(tǒng)的“偉大母親”。從催淚神作《媽媽再愛我一次》,到讓人心靈受到洗禮的《我的丑娘》,再到對惡人無底線善良和對自己親兒子無下限寵溺的毀三觀雷劇《俺娘田小草》……
母親們無私、賢惠、堅韌、勤勞、任勞任怨,為了家庭、子女可以付出一切、犧牲一切,沒有任何負面的私人情感。這樣的母親形象符合我們從小到大對于“偉大母親”的刻板印象,也符合時代和社會對于母親的統(tǒng)一要求。她們在影視作品中成為“母愛符號”,起著催淚、教化等作用。哪怕是進入女性向時代,當更多具備女性意識的女性群像劇出現(xiàn)后,無論她們本身有多特別,當作為母親時,還是無一例外的“為母則剛”“母愛如山”。從《三十而已》到《我們的婚姻》再到《第二次擁抱》皆是如此。母愛敘事當然沒錯,但如果國產(chǎn)劇里的母親只剩下母愛敘事,就成了問題。它進一步強化了“母職”,使得完美的母親形象成為壓在女性身上的一座大山,進一步緊縮了女性的選擇空間。后來有段時間流行大女主,于是為了展現(xiàn)女性角色的美強慘,編劇讓“奇葩母親”成為了工具人。《歡樂頌》樊勝美的媽媽,為了實現(xiàn)兒子的幸福人生,無限壓榨女兒。《都挺好》蘇明玉的媽媽,將婚姻和職場的失敗發(fā)泄在女兒身上,將女兒視為仇敵以及發(fā)泄生活壓力的對象。還有《安家》里房似錦的媽媽,也是為了寶貝兒子,像吸血鬼一樣不斷壓榨女兒。她們一下子拋棄了身為母親所有的光輝品質,成了實打實的“惡母”。
雖然相比于生活的瑣碎,影視作品難免要通過夸張化的人物塑造、戲劇化的矛盾沖突來表達創(chuàng)作意圖。但她們的“惡”缺乏邏輯和人性依據(jù),她們本身也只是為增添劇情沖突、塑造女主形象而存在的“工具人”。但在一些作品中,這些母親依然只會教訓孩子與抱怨丈夫。創(chuàng)作者本想通過母親的控制展現(xiàn)孩子的內心,孩子礙于母親的長輩身份,更多的是表面服從,內心抵抗,這種矛盾感可以表現(xiàn)出母女關系的微妙。但如果只有控制,沒有對原因的探討和從心理層面的探析,往往會淪為狗血和套路,母親的形象也是拼貼式的、東拼西湊,蹩腳又擰巴。當然,影視劇中也不乏能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的“朋友式母親”。但想要有這種和諧共處的關系,前提是要有一個心智成熟的孩子。他們要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對人生有著自己的理解,可以為長輩出謀劃策,也愿意接受長輩對自己未來的合理規(guī)劃。顧名思義,就是在親子關系中,孩子比母親反而更加成熟。比如《生活家》中的“破產(chǎn)母女”,女兒就比母親更加理性、平和、知分寸,會在關鍵時刻替母親力挽狂瀾。電影《兔子暴力》中則更為極端,可以為不靠譜的媽“做任何事”的水青為了解救母親曲婷,不惜觸犯法律綁架自己的同學。這類母親往往是為劇情效果服務的,在現(xiàn)實中比例較少。梳理完影視劇中的母親形象,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母親在電視劇中似乎總在走極端。要么是完美的偉大母親,要么就是狗血式的不靠譜母親,并且借助這些刻板印象展現(xiàn)母女關系。不過,母女關系在現(xiàn)實中確實是比較微妙的。“中國式母女”關系微妙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女性自身的性格特點會在母女關系中被放大,使得母親從自我審視,轉為審視女兒。這是因為相較于男性,女性更關心別人眼中的自己看起來是什么樣子。而在母女關系中,這種對自己身體的關注就轉移到了女兒身上。“時間焦慮”也會使得母親迫切希望引導女兒走上“對的路”,從而與希望獨立的女兒產(chǎn)生對抗。
“很多母親認為,女性一生的命運,大體會在20-30歲決定。這時的努力和選擇都非常重要。”因此,她們迫切地希望孩子引導孩子走上正軌,但這種安排與控制必定會與女兒的自由意志產(chǎn)生對抗。另外,母女之間的距離更小,更容易發(fā)生摩擦。相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局限在家庭生活中,這就使得母女需要更長時間的共享家庭空間,因此容易“引戰(zhàn)”。女兒和母親之間共享的關于“母職傳承”的秘密,也使得她們的關系格外親密。女兒只有從母親那里,才能真正了解關于婚姻和生育和知識,學會如何做好一個母親。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會在女性之間代代傳承,而母親就是女兒最好的引導者。對于每一個女孩來說,母親都是她們的第一個榜樣,女兒會從母親身上尋找作為女性的身份認同。而女兒對母親是否認同,也決定了母親究竟是她“最想成為的女性”還是“最不想成為的女性”。她們共同面對著社會和文化賦予的命運,理解彼此最隱秘的心事。因此,她們可以成為相互依偎的戰(zhàn)友,也能成為最了解彼此的敵人。就影視作品來說,近幾年也出現(xiàn)了很多反響不錯的母子關系。最近熱播的臺劇《不良執(zhí)念清除師》里男主角與媽媽葉寶生之間似朋友般的相處方式,就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尤其是葉寶生這個角色塑造得既堅韌又瀟灑,生動可愛。總之,不論是探討母女關系還是母子關系,影視劇中的母親塑造都可以多種多樣,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分享出來你喜歡的母親形象。小印再次祝大家母親節(jié)快樂,愿每一位母親都能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