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蘇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曾大顯神威,強大的火力使德軍傷亡慘重。但其實在當時,德軍有著同樣威力強大的火箭炮,只是在這種武器的使用上德軍相對低調,沒能在一開始便制造出“喀秋莎”那樣震撼的效果。
德軍最早研制的火箭炮是安裝在37毫米反坦克炮的炮架上,由6個發(fā)射管排列而成,發(fā)射時通過電子點火裝置進行遙控,以避免被發(fā)射時的火焰灼傷。
后來德軍又研制出了著名的“煙霧噴射器41型”火箭炮,在150毫米火箭彈的基礎上還研制了210毫米、280毫米、300毫米以及320毫米等威力更為強大的火箭炮。
以210毫米火箭炮為例,炮彈重量達到了112公斤,最大射程達到了7.8千米。德軍將火箭發(fā)動機從尾部移動到了前方,通過彈體四周的26個噴管,讓火箭彈在發(fā)射時能夠產生旋轉,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射擊精度。
德軍曾以“煙霧噴射器41型”火箭炮組建起了自己的炮兵團,一次齊射可以發(fā)射近500枚火箭彈,場面也是頗為震撼。
德軍的火箭炮直到1943年1月被蘇軍繳獲,才讓盟軍方面發(fā)現原來德國人也擁有著這樣的大殺器。
在阿登反擊戰(zhàn)中,德軍的火箭炮部隊曾給美軍第8師造成了重大傷亡,讓美國人叫苦連天,幾乎處于崩潰的邊緣。
“愛歷史”一家專門用老照片講述歷史的網站,專注照片十余年。請記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