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賽艇隊長
策劃:賽艇隊長
責(zé)編:馬戲團(tuán)長
全文約2500字 閱讀需要8分鐘
前幾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駕崩。
我們在提到英國國王的時候,好像第一時間都會反應(yīng)是女王,因為無論是生活中還是歷史書中,學(xué)到的關(guān)于英國的歷史都是女王執(zhí)政時期,比如大航海時代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光榮革命后和威廉三世公治的瑪麗二世,工業(yè)革命開啟“日不落”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
◇ 從左至右:伊麗莎白一世,瑪麗二世,維多利亞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看上去英國請女性過來執(zhí)政好像成了一種政治傳統(tǒng),那么英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女王?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最開始英國是沒有女性繼承人的,整個西歐王室都在按照《薩利克法典》解決繼承人問題,當(dāng)年查理大帝統(tǒng)一歐洲大陸,并頒布了《薩利克法典》,這是一部關(guān)于刑法、民法和程序法的司法典籍,其中關(guān)于女性繼承人的問題規(guī)定,女兒和女系一方的親屬都沒有繼承權(quán),包括外孫子,外甥等等。
◇ 查理大帝
長期以來歐洲大陸都是《薩利克法典》的堅定支持者,哪怕是有女性親屬有繼承權(quán),各諸侯也會動用《薩利克法典》阻止公主們加冕。
雖然歐洲諸侯嚴(yán)格遵守《薩利克法典》,但法典到英國這發(fā)生了一點意外。
1066年,諾曼底公爵登陸英國,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諾曼征服”。到威廉的小兒子亨利一世臨死前,國王發(fā)現(xiàn)繼承者出現(xiàn)問題,亨利一世唯一的兒子一家都死在海難中。又因為之前的歷史原因,整個諾曼底家族一個男丁都沒剩下。
◇ “征服者”威廉
出于維護(hù)諾曼底家族統(tǒng)治地位的最迫切需求,亨利一世選擇了女兒瑪?shù)贍栠_(dá)接班。瑪?shù)贍栠_(dá)在即位后遭到貴族背叛,在經(jīng)過一番王位戰(zhàn)爭后,瑪?shù)贍栠_(dá)的兒子擁有繼承王位。
這個兒子就是鼎鼎大名的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這是中世紀(jì)歐洲第一次沒按照《薩利克法典》進(jìn)行王位繼承,女方的家屬作為外戚也能承繼大統(tǒng)。
◇ 亨利二世(1133年3月5日—1189年7月6日)金雀花王朝的首位英格蘭國王(1154年10月25日—1189年7月6日在位)號稱“短斗篷亨利”。
此后幾百年英國雖然沒再出現(xiàn)過外戚即位,但他們是承認(rèn)這些人有繼承權(quán)的,著名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也和這種繼承權(quán)有關(guān)。
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死了之后,因為沒有兒子也沒有兄弟,所以英國的國王愛德華三世就想湊個熱鬧,順便把法國的王位也拿過來,他是查理四世姐姐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外甥,按照英國的慣例他是有權(quán)繼承的。而且在這之前法國的法律是不許女兒繼承,但沒說不讓女系這一旁支繼承,法國的貴族們?yōu)榱瞬蛔屚跷慌月?,直接現(xiàn)立一個法律,女系也不能繼承,眾人推舉查理四世的堂弟腓力六世登基,于是兩國開打。
這場戰(zhàn)爭讓英國人在心底完全認(rèn)同外戚獲得繼承權(quán),但女王目前還是沒影的事,最多就是讓女系親屬即位當(dāng)王。
◇ 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都鐸王朝第二位英格蘭國王(1509年4月22日—1547年1月28日在位)及首位愛爾蘭國王(1541年—1547年1月28日在位)。
英國第一次出現(xiàn)女王已經(jīng)是1553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先后娶了六任王后,而且一輩子都在追求兒子的路上奮斗。可惜老天就愛跟他開玩笑,他的王后們只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還是個病秧子,剩下的就是兩個女兒了。
臨死前他為了不讓國王的位置淪落到外國人手里,在遺囑里提到了兩個女兒的繼承權(quán),毫無懸念,這個病秧子繼承王位沒多久就病死。貴族們以這兩個女兒的親媽是被廢掉的王后,倆孩子屬于私生子為理由,被否定了繼承權(quán),于是找了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拐彎親戚簡·格雷即位,她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外孫女,靠這層關(guān)系成了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
◇ 簡·格雷(1537年10月12日—1554年2月12日),都鐸王朝的第四位英格蘭國王及第三位愛爾蘭國王(1553年7月6日—7月19日在位),在位僅僅十三天,英國歷史上首位被廢黜的女王。
但是簡·格雷太小瞧這兩個女兒了,登基只有9天就被亨利八世的大女兒瑪麗殺了個措手不及,瑪麗加冕為瑪麗一世成為了英國第一任正式的女王,因為她沒孩子,她死后她的妹妹伊麗莎白接過接力棒,順勢成為第二任女王,英國女王的時代由此開始。
◇ 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都鐸王朝的第五位英格蘭國王及第四位愛爾蘭國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
◇ 伊麗莎白一世
英國真正高頻率出現(xiàn)女王的時代,是英國議會主導(dǎo)光榮革命,將英國國王變成吉祥物和橡皮圖章之后,瑪麗二世女王,安妮女王,維多利亞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共4位。瑪麗二世女王繼位的原因很簡單。
在議會和信仰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國王因為宗教矛盾徹底撕破臉后,議會通過政變選擇了信仰新教的瑪麗二世女王。請注意,是議會選擇了女王,而且他們不是因為瑪麗二世是女性才選擇她,是因為瑪麗二世是一個新教徒才選擇她。
如果詹姆斯二世是一個新教徒,或者是他沒有公開與新教決裂,議會都不會做出這個選擇。在選擇瑪麗二世的同時,議會還選擇了瑪麗的丈夫,奧蘭治親王,荷蘭執(zhí)政威廉。可見,議會派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英國的權(quán)力,他們能廢黜國王,清除掉王室成員的繼承權(quán),甚至能挑選外國家族擔(dān)任本國國王。安妮女王是瑪麗二世的妹妹,因為夫妻倆沒孩子所以安妮被議會請過來當(dāng)國王。
◇ 安妮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斯圖亞特王朝的英國及愛爾蘭女王(1702年—1714年8月1日在位)。
在此之前每一次女王登基都是由公主們政變奪權(quán)或者是先王和議會指認(rèn),英國在1701年推出了《王位繼承法》,里邊就明確提出了國王的子女都可以繼承王位,有王子就王子繼承,沒有王子就公主繼承,等于以后不需要別人指認(rèn),要是公主們合乎繼承條件就自動上位。
2011年,英國又把繼承法進(jìn)行更新,由長子繼承改成了長子女繼承,國王的子嗣按照年齡定上位順序,誰歲數(shù)大誰先登基,不分男女。
今天回過頭來看英國有這么多女王的原因,其實特別簡單,就是恰好趕上了有很多個特例,亨利一世需要一個繼承人,剛剛好只有瑪?shù)贍栠_(dá);亨利八世需要一個繼承人,結(jié)果窮極一生獨生子愛德華六世還是早早駕崩,只剩下瑪麗和伊麗莎白;光榮革命英國議會需要一個繼承人,結(jié)果詹姆斯二世的后代只有瑪麗堅定站在新教和議會一邊。但凡是這幾個國王有一個靠譜的兒子,英國都不能請女王登基。
特例多了就成了習(xí)慣,久而久之這個國家自然也就接受了女王這樣的形式,再加上英國有維多利亞和伊麗莎白兩個極為長壽的女王,所以反倒讓女王成了英國給人極深的印象。
*本文首發(fā)于「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jīng)授權(quán) 不得轉(zhuǎn)載
*配圖源于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后臺聯(lián)系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