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快快樂樂地成長,盡管這是奢望,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后,這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原因你懂的。
沒有哪個孩子會沒有負面情緒存在,這些負面情緒包括恐懼、憤怒、傷心、焦慮、厭惡等等。
當孩子出現(xiàn)這些負面情緒時,如果家長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就會引發(fā)與孩子的沖突,或者因孩子的憤怒而憤怒,或者因孩子的恐懼而擔憂。
家長一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演變得更加嚴重,甚至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xiàn)。
那么,家長到底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呢?
我們首先應該意識到,雖然我們希望孩子一直快樂地生活,但是,負面情緒不僅難以避免,而且,還有存在的必要。
我知道,當我說負面情緒有存在的必要時,各位一定覺得有些意外。讓孩子一直陽光快樂下去不是挺好嗎?為什么一個人還必須有負面情緒呢?
且聽我逐一分析,看看有沒有道理。
首先來看負面情緒的報警功能:
恐懼:當我們對一個環(huán)境感到恐懼的時候,這種情緒會促使我們逃離,從而脫離危險。當然了,有時候也會虛驚一場,但是總比被傷害強吧?
憤怒:憤怒可以讓我們瞬間集聚力量,提醒我們保護自己或者我們關(guān)愛的人。
傷心:傷心會促使我們關(guān)注即將失去的人和事,讓我們更加珍惜擁有,也提醒我們可能有更大的損失發(fā)生。
焦慮:焦慮會讓我們集中注意力,對于即將出現(xiàn)的危機、危險做出警示和準備。當然了,最好保持在適度范圍內(nèi)。
可以想見,正是有了這些負面情緒,才讓我們擺脫了危險或者麻煩,不至于在粗心大意和毫無防備中遭遇更大挫折和災難。當然,孩子出現(xiàn)負面情緒時,有沒有警示作用,很可能并不明顯,但是,作為一般意義上來說,負面情緒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中確實非常必要。
明白了負面情緒的這個警示功能,再看到孩子恐懼、憤怒、傷心、焦慮等情緒時,家長就應該這樣去想——負面情緒也有存在的必要,孩子有這些情緒也很正常,家長應該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進而引導孩子去接納。
其實,負面情緒不只是有預警功能,在負面情緒中,一個人的記憶還會格外深刻。比如,你肯定牢牢記得自己遭遇過的最傷心的那次挫折引發(fā)的教訓。
所以,抓住孩子處于負面情緒時的教育機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這需要家長耐心引導,否則,以暴制暴,以憤怒對憤怒,以焦慮對焦慮,就很難起到應有的正面教育功效。
同時,負面情緒也可以讓孩子品味豐富的人生,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這是一個人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在失去的悲傷中才能更加珍惜所有,只有在經(jīng)歷磨難后才會感悟人生真諦。
家長應該有讓孩子經(jīng)風雨的心理準備,不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溫室里的花朵,孩子總要離開父母獨自闖蕩,也會遇到讓自己傷感、害怕、焦慮的各種人和事,人生漫漫,不可能杜絕負面情緒的發(fā)生。
所以,在孩子出現(xiàn)負面情緒時,家長還應該教給孩子如何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簡單來說,除去和孩子交流以上提到的負面情緒存在的必要性之外,還要讓孩子理性對待負面情緒。
要讓孩子知道,恐懼時不要感覺羞愧,悲傷也不代表自己脆弱,焦慮說明我們對這個事物很在乎,憤怒能鮮明地表明自身立場等等。所以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負面情緒想象的多么不好。
雖然負面情緒是必要的,但是任其發(fā)展卻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發(fā)生,比如會導致一個人無助、無望、抑郁、消沉一蹶不振等等。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把負面情緒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比如可以用深呼吸緩解情緒;與親人朋友交流談心釋放壓力;找出情緒背后的根源加以消除等等。
總之,對于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既不能如臨大敵,視為洪水猛獸,也不可掉以輕心任其肆意發(fā)展,抓住機會與孩子探討對待負面情緒的認識,以及控制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才是一個合格家長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