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腧穴 與腧穴學(xué)

          腧穴 與腧穴學(xué)  

           

          腧穴 腧穴學(xué)是針灸操作的基礎(chǔ).一切針灸操做都在腧穴的基礎(chǔ)上實(shí)施.腧穴學(xué)是針灸的重中之重.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輸注于體表的部位。腧與“輸”通,有轉(zhuǎn)輸?shù)暮x,“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內(nèi)經(jīng)》中有“節(jié)”、“會(huì)”、“氣穴”、“氣府”、“骨空”、“溪”等名稱?!都滓医?jīng)》中稱為“孔穴”、《圣惠方》中稱為“穴位”。 腧穴是針灸施術(shù)的部位,在臨床上要正確運(yùn)用針灸治療疾病,必須掌握好腧穴的定位、歸經(jīng)、主治等基本知識(shí)。

          腧穴概論及特定穴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jīng)絡(luò)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為“脈氣所發(fā)”、“神氣游行出入”之處。經(jīng)穴是經(jīng)脈線上的反應(yīng)點(diǎn),與經(jīng)脈一樣伏于分肉之間,經(jīng)絡(luò)與腧穴是密不可分地連系在一起,經(jīng)絡(luò)以穴位為據(jù)點(diǎn),穴位以經(jīng)絡(luò)為通路,經(jīng)絡(luò)的功能主要是由腧穴的反映來(lái)體現(xiàn)的。腧穴包括經(jīng)穴、經(jīng)外奇穴、阿是穴等。
          1、五輸穴 即“井、滎、輸、經(jīng)、合”穴,是十二經(jīng)分嘏于肘膝關(guān)節(jié)以下的五個(gè)特定腧穴。歷代醫(yī)家把氣血在經(jīng)脈中運(yùn)行的情況,用自然界的水流現(xiàn)象作比喻,對(duì)經(jīng)氣流注由小到大,由深入淺,分別用井、滎、輸、經(jīng)、合五個(gè)名稱,來(lái)說(shuō)明經(jīng)運(yùn)行過(guò)程中每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2、原穴與絡(luò)穴 原穴是臟腑經(jīng)絡(luò)中原氣駐留的部位,絡(luò)穴為臟腑經(jīng)絡(luò)陰陽(yáng)表里之間的互交聯(lián)系點(diǎn)。
          3、俞穴與募穴 俞穴是臟腑經(jīng)氣輸注于背部的部位。募穴是臟腑經(jīng)氣匯集胸腹部的腧穴。
          4、八脈交會(huì)穴 奇經(jīng)八脈交會(huì)于十二經(jīng)脈的八個(gè)腧穴。
          5、八會(huì)穴 即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聚會(huì)之處。
          6、郄穴 “郄”有空隙的意思,是各經(jīng)絡(luò)氣深集的部位。
          7、下合穴 是指手三陽(yáng)下合于足陽(yáng)經(jīng)的腧穴。

          手太陰肺經(jīng)


          1. 中府 ZhōngFǔ
          [定位] 在胸外側(cè)部,云門下1寸,平第一肋間隙處,距前正中線6寸。
          [主治] 咳嗽 ,氣喘,肺脹滿,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澤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 內(nèi)深刺,以免傷及肺臟。
          2.尺澤 Chǐzé
          [定位] 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cè)凹陷處。
          [主治]咳嗽,氣喘,咳血,潮熱,胸部脹滿, 咽喉腫痛,小兒驚風(fēng),吐瀉,肘臂攣痛。
          [配伍] 配太淵,經(jīng)渠治咳嗽,氣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熱;配曲池治肘臂攣痛。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或點(diǎn)刺出血。
          3. 孔最 Kǒngzuì
          [定位] 在前臂掌面橈側(cè),當(dāng)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 7寸處。
          [主治] 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肘臂攣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澤治咳嗽,氣喘;配魚際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4.列缺 Lìeqūe
          [定位] 在前臂橈側(cè)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dāng)肱橈肌與拇長(zhǎng)展肌腱之間。
          [簡(jiǎn)便取穴法] 兩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 傷風(fēng),頭痛,項(xiàng)強(qiáng),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齒痛。
          [配伍] 配合谷治傷風(fēng)頭痛項(xiàng)強(qiáng); 配肺俞治咳嗽氣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5.太淵 Tàiyuān
          [定位] 在腕掌側(cè)橫紋橈側(cè),橈動(dòng)脈搏動(dòng)處。
          [主治] 咳嗽 ,氣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腫痛,腕臂痛,無(wú)脈癥。
          [配伍] 配尺澤,魚際,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無(wú)脈癥。
          [刺灸法] 避開橈動(dòng)脈,直刺0.3—0.5寸。
          6.魚際 Yújì
          [定位] 在手拇指本節(jié)(第1掌指關(guān)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dāng)?shù)冢闭乒侵悬c(diǎn)橈側(cè),赤白肉際處。
          [主治] 咳嗽 ,咳血 ,咽喉腫痛 ,失音,發(fā)熱。
          [配伍] 配孔最,尺澤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腫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7. 少商 Shào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咽喉腫痛 ,咳嗽 ,鼻衄 ,發(fā)熱 ,昏迷,癲狂。
          [配伍] 三棱針點(diǎn)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腫痛;配中沖治昏迷,發(fā)熱。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diǎn)刺出血。

          手陽(yáng)明大腸經(jīng)穴


          1.商陽(yáng) shāngyáng
          [定位]在手食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指甲角0.1寸。
          [主治]耳聾,齒痛,咽喉腫痛,頜腫,青盲,手指麻木,熱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點(diǎn)刺出血治熱病,昏迷。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diǎn)刺出血。
          2.二間 èrjiān
          [定位] 微握拳,當(dāng)手食指本節(jié)(第2掌指關(guān)節(jié))前橈側(cè)凹陷中。
          [主治] 目昏,鼻衄,齒痛,口歪,咽喉腫痛,熱病。
          [配伍] 配合谷治齒痛。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3. 三間 Sānjiān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jié)(第2掌指關(guān)節(jié))后,橈側(cè)凹陷處。
          [主治]咽喉腫痛,牙痛,腹脹,眼痛,腸瀉,洞泄。
          [配伍] 目中漠漠,即尋攢竹、三間。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4.合谷 Hégǔ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dāng)?shù)冢舱乒菢飩?cè)的中點(diǎn)處。
          簡(jiǎn)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guān)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dāng)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 頭痛,目赤腫痛,鼻衄,齒痛,牙關(guān)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wú)汗,多汗,
          腹痛,便秘,經(jīng)閉,滯產(chǎn)。
          [配伍] 配太陽(yáng)治頭痛;配太沖治目赤腫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腫痛; 配三陰交治經(jīng)閉,滯產(chǎn);
          配地倉(cāng)頰車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5. 陽(yáng)溪 Yángxī
          [定位] 在腕背橫紋橈側(cè),手拇指向上翹時(shí),當(dāng)拇短伸肌腱與拇長(zhǎng)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 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齒痛, 咽喉腫痛,手腕痛。
          [配伍] 配合谷治頭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6.手三里 Shǒusānlǐ
          [定位] 在前臂背面橈側(cè),當(dāng)陽(yáng)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主治] 齒痛頰腫,上肢不遂,腹痛,腹瀉。
          [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
          7. 曲池 Qūchí
          [定位] 在肘橫紋外側(cè)端,屈肘,當(dāng)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diǎn)。
          [主治] 咽喉腫痛,齒痛,目赤痛,瘰疬,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高血壓,癲狂。
          [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癮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沖、大椎治高血壓。
          [刺灸法 ] 直刺 l—1.5寸。
          8. 手五里 Shǒuwǔlǐ
          [定位] 在臂外側(cè),當(dāng)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
          [主治] 肘臂攣痛,瘰疬。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攣痛。
          [刺灸法] 避開動(dòng)脈,直刺0.5一l寸。
          9. 臂臑 Bìnào
          [定位] 在臂外側(cè),三角肌止點(diǎn)處,當(dāng)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七寸處。
          [解剖] 在肱骨橈側(cè),三角肌下端,肱三頭肌外側(cè)頭的前緣;有旋肱后動(dòng)脈的分支及肱深動(dòng)脈;布有前臂
          背側(cè)皮神經(jīng),深層有橈神經(jīng)本干。
          [主治] 肩臂痛,頸項(xiàng)拘攣,瘰疬,目疾。
          [配伍] 配光明治目疾。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一1.5寸。
          10. 肩髃 Jiānyú
          [定位] 在臂外側(c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shí),當(dāng)肩峰前下方向凹陷處。
          [主治] 肩臂攣痛不遂,癮疹,瘰病。
          [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一1.5寸。
          11.巨骨
          [定位] 在肩上部,當(dāng)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
          [解剖] 在斜方肌與岡上肌中;深層有肩胛上動(dòng)、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jīng)分支,副神經(jīng)分支,深層有肩胛
          上神經(jīng)。
          [主治] 肩臂攣痛不遂,瘰疬,癭氣。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直刺,微斜向外下方,進(jìn)針 0.5 一 l寸。
          12.扶突 Fútū
          [定位] 在頸外側(cè)部,結(jié)喉旁,當(dāng)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之間。
          [主治] 咳嗽 ,氣喘 ,咽喉腫痛,暴喑,瘰疬,癭氣。
          [配伍] 配合谷治癭氣。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13. 迎香 Yíngxiāng
          [定位] 在鼻翼外緣中點(diǎn)旁,當(dāng)鼻唇溝中間。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癢,膽道蛔蟲 癥。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足陽(yáng)明胃經(jīng)穴


          1.承泣 Ch é ngq ì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當(dāng)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主治] 目赤腫痛,流淚,夜盲,眼瞼(目閏)動(dòng),口眼歪斜。
          [配伍] 配太陽(yáng)治目赫腫痛,配陽(yáng)白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輕推眼球,緊靠眶緣緩慢直刺0.5一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腫。
          2.四白 Sìbái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當(dāng)眶下孔凹陷處。
          [解剖] 在眶下孔處,當(dāng)眼輪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間; 有面動(dòng)、靜脈分支,眶下動(dòng)、靜脈 有面神經(jīng)分支,當(dāng)眶下神經(jīng)處。
          [主治] 目赤痛癢,目翳,眼瞼(目閏)動(dòng),口眼歪斜,頭痛眩暈。
          [配伍] 配陽(yáng)白,地倉(cāng),頰車,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攢竹治眼瞼(目閏)動(dòng)。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3.巨髎 Jù1iáo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dāng)鼻唇溝外側(cè)。
          [主治] 口眼歪斜,眼瞼(目閏)動(dòng),鼻衄,齒痛,唇頰腫。
          [配伍] 配合谷治齒痛;配地倉(cāng),頰車治口歪。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4.地倉(cāng) Dìcāng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側(cè),上直對(duì)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瞼(目閏)動(dòng)。
          [配伍] 配頰車、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5. 頰車 Jiáchē
          [定位] 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dāng)咀嚼時(shí)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主治] 口歪,齒痛,頰腫,口噤不語(yǔ)。
          [配伍] 配地倉(cāng)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一l寸。
          6.下關(guān) Xiàguān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當(dāng)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 耳聾,耳鳴,聤耳,齒痛,口噤,口眼歪斜。
          [配伍] 配翳風(fēng)治耳疾。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7.頭維 Tóuwéi
          [定位] 在頭側(cè)部,當(dāng)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主治] 頭痛,目眩,口痛,流淚,眼瞼(目閏)動(dòng)。
          [配伍] 配合谷治頭痛;配太沖治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一l寸。
          8.ST 25 天樞 Tiānshū
          [定位] 在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
          [主治] 腹脹腸鳴 ,繞臍痛 ,便秘 ,泄瀉,痢疾, 月經(jīng)不調(diào)。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脹腸鳴;配氣海治繞臍痛;配 上巨虛,下巨虛治便秘、泄瀉。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9.ST 28 水道 ShuǐDào
          [定位] 在下腹部,當(dāng)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痛經(jīng),不孕,疝氣。
          [配伍] 配三陰交、中極治痛經(jīng)、不孕。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10.ST 29 歸來(lái) Guīlái
          [定位] 在下腹部,當(dāng)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腹痛,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陰挺。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氣;配三陰交、中極治月經(jīng)不 調(diào)。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11.ST 32 伏兔 Fútù
          [定位] 在大腿前面,當(dāng)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cè)外側(cè)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
          [主治]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氣,腳氣。
          [配伍] 配髀關(guān)、陽(yáng)陵泉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12.ST 34 梁丘 Li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當(dāng)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cè)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主治] 膝腫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癰,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l—1.2寸。
          13. ST 35 犢鼻 Dúbí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cè)凹陷中。
          [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腳氣。
          [配伍] 配陽(yáng)陵泉、足三里治膝痛。
          [刺灸法] 向后內(nèi)斜刺0.5一l寸。
          14. ST 36 足三里 Zúsānlǐ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cè),當(dāng)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痢疾,便秘,乳癰,腸癰,下肢痹痛,水腫,癲狂,腳氣,虛勞贏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內(nèi)關(guān)治嘔吐;配氣海治腹脹;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陽(yáng)陵泉、懸鐘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養(yǎng)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15.ST 37 上巨虛 Sh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cè),當(dāng)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腸鳴 ,腹痛,泄瀉,便秘,腸癰,下肢痿 痹,腳氣。
          [配伍] 配足三里、氣海治便秘、泄瀉。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16.ST 38 條口 Ti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cè),當(dāng)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脘腹疼痛 ,下肢痿痹,轉(zhuǎn)筋,跗腫,肩臂 痛。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17.ST 39 下巨虛 Xi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cè),當(dāng)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小腹痛,泄瀉,痢疾,乳癰,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天樞、氣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18.ST 40 豐隆 Fēnglóng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cè),當(dāng)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主治] 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癲狂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風(fēng)池治眩暈;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19.ST 41 解溪 Ji
          [定位]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dāng)拇長(zhǎng)伸肌踺與趾長(zhǎng)伸肌腱之間。
          [主治] 頭痛,眩暈,癲狂,腹脹,便秘,下肢痿痹。
          [配伍] 配陽(yáng)陵泉、懸鐘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20. ST 44 內(nèi)庭 Nèitíng
          [定位] 在足背當(dāng)?shù)冢?、3跖骨結(jié)合部前方凹陷處。
          [主治] 齒痛,咽喉腫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熱病,足背腫痛。
          [配伍] 配合谷治齒痛;配地倉(cāng)頰車治口歪。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21.ST 45 厲兌 Lìduì
          [定位] 在足第2趾末節(jié)外側(cè),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動(dòng)脈形成的動(dòng)脈網(wǎng);布有腓淺神經(jīng)的 足背支。
          [主治] 鼻衄,齒痛,咽喉腫痛,腹脹,熱病,多夢(mèng), 癲狂。
          [配伍] 配內(nèi)關(guān)、神門治多夢(mèng)。
          [刺灸法] 淺刺0.1寸。
          [附注] 足陽(yáng)明經(jīng)所出為“井”。

          足太陰脾經(jīng)穴


          1.隱白 Yǐn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節(jié)內(nèi)側(cè),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腹脹,便血,尿血,月經(jīng)過(guò)多,崩漏,癲狂,多夢(mèng),驚風(fēng)。
          [配伍] 配地機(jī)、三陰交治療出血癥。
          [刺灸法] 淺刺0.1寸。
          2.大都 Dàdū
          [定位] 在足內(nèi)側(cè)緣,當(dāng)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guān)節(jié))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 腹脹,胃痛,嘔吐,泄瀉,便秘,熱病。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脹。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3.太白 Tàibái
          [定位] 在足內(nèi)側(cè)緣,當(dāng)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骨關(guān)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 胃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痔漏,腳氣,體重節(jié)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4.公孫 Gōngxūn
          [定位] 在足內(nèi)側(cè)緣,當(dāng)?shù)谝货殴腔撞康那跋路健?
          [主治] 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
          [配伍] 配中脘、內(nèi)關(guān)治胃酸過(guò)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一1.2寸。
          5.商丘 Shāngqiū
          [定位] 在足內(nèi)踝前下方凹陷中,當(dāng)舟骨結(jié)節(jié)與內(nèi)踝尖連線的中點(diǎn)處。
          [主治] 腹脹,泄瀉,便秘,黃疸,足踝痛。
          [配伍] 配氣海、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6. 三陰交 Sānyīnjiāo
          [定位] 在小腿內(nèi)側(cè),當(dāng)足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緣后方。
          [主治] 腸鳴腹脹,泄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陰挺,不孕,滯產(chǎn),遺精,陽(yáng)萎,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腸鳴泄瀉;配中極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配子宮治療陰挺;配大敦治疝氣;配內(nèi)關(guān)、神門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l一1.5寸。
          7.地機(jī) Dìjī
          [定位] 在小腿內(nèi)側(cè),當(dāng)內(nèi)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主治] 腹痛,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遺精。
          [配伍] 配三陰交治痛經(jīng);配隱白治崩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8.陰陵泉 Yīnlíngquán
          [定位] 在小腿內(nèi)側(cè),當(dāng)脛骨內(nèi)側(cè)踝后下方凹陷處。
          [主治] 腹脹,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陽(yáng)治黃疸;陰陵泉透陽(yáng)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9.血海 Xuèhǎi
          [定位] 屈膝,在大腿內(nèi)側(cè),髕底內(nèi)側(cè)端上2寸,當(dāng)股四頭肌內(nèi)側(cè)頭的隆起處。
          [簡(jiǎn)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醫(y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duì)側(cè)取法仿此。
          [主治] 月經(jīng)不調(diào) ,崩漏 ,經(jīng)閉 ,癮疹,濕疹,丹毒。
          [配伍] 配三陰交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配曲池治癮疹。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10.箕門 Jìmén
          [定位] 在大腿內(nèi)側(cè),當(dāng)血海與沖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
          [主治] 小便不利,遺尿,腹股溝腫痛。
          [配伍] 配太沖腹股溝疼痛。
          [刺灸法] 避開動(dòng)脈,直刺0.5一l寸。
          11.腹結(jié) Fùjié
          [定位] 在下腹部,大橫下l.3寸,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 腹痛,泄瀉,疝氣。
          [配伍] 配氣海、天樞治腹痛。
          [刺灸法 ] 直刺 l一2寸。
          12.大橫 Dàhéng
          [定位] 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
          [主治] 泄瀉,便秘,腹痛。
          [配伍] 配天樞、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手少陰心經(jīng)穴


          1.極泉 Jíquán
          [定位] 在腋窩頂點(diǎn),腋動(dòng)脈搏動(dòng)處。
          臂內(nèi)側(cè)皮神經(jīng)。
          [主治] 心痛,咽干煩渴,脅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 髃 、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避開腋動(dòng)脈,直刺或斜刺0.3—0.5寸。
          2.少海 Shàohǎi
          [定位] 屈肘,當(dāng)肘橫紋內(nèi)側(cè)端與肱骨內(nèi)上髁連線的中點(diǎn)處。
          [主治] 心痛,肘臂攣痛,瘰疬,頭項(xiàng)痛,腋脅痛。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攣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3.通里 Tōnglǐ
          [定位] 在前臂掌側(cè),當(dāng)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橈側(cè)緣,腕橫紋上 l寸。
          [主治] 心悸,怔仲,暴喑,舌強(qiáng)不語(yǔ),腕臂痛。
          [配伍] 配廉泉、啞門治不語(yǔ)。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4.陰郄 Yīnxì
          [定位] 在前臂掌側(cè),當(dāng)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橈側(cè)緣, 腕橫紋上0.5寸。
          [主治] 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
          [配伍] 配心俞、巨闕治心痛;配大椎治陰虛盜汗。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5.神門 Shénmén
          [定位] 在腕部,腕掌側(cè)橫紋尺側(cè)端,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橈側(cè)凹陷處。
          [主治] 心病,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癲狂癇,胸脅痛。
          [配伍] 配內(nèi)關(guān)、心俞治心痛;配內(nèi)關(guān)、三陽(yáng)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6.少府 Shàofǔ
          [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shí),當(dāng)小指尖處。
          [主治]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遺尿,陰癢痛,小指攣痛。
          [配伍] 配內(nèi)關(guān)治心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7.少?zèng)_ Shàochōng
          [定位] 在小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心悸,心痛,胸脅痛,癲狂,熱病,昏迷。
          [配伍] 配太沖、中沖、大椎治熱病、昏迷。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diǎn)刺出血。

          手太陽(yáng)小腸經(jīng)穴


          1.少澤 Shàozé
          [定位] 在小指末節(jié)尺側(cè),距指甲角0.l寸。
          [主治] 頭痛,目翳,咽喉腫痛,乳癰,乳汁少,昏迷,熱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癰。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diǎn)刺出血。
          2.后溪 Hòuxī
          [定位] 在手掌尺側(cè),微握拳,當(dāng)小指本節(jié)(第5指掌關(guān)節(jié))后的遠(yuǎn)側(cè)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主治] 頭項(xiàng)強(qiáng)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腰背痛,癲狂癇,瘧疾,手指及肘臂攣痛。
          [配伍] 配列缺、懸鐘治項(xiàng)強(qiáng)痛;配人中治急性腰 扭傷。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3.腕骨 Wàngǔ
          [定位] 在手掌尺側(cè),當(dāng)?shù)冢嫡乒腔着c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主治] 頭項(xiàng)強(qiáng)痛,耳鳴,目翳,黃疸,熱病,瘧疾,指攣腕痛。
          [配伍] 配陽(yáng)陵泉、肝俞、膽俞治黃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4.陽(yáng)谷 Yánggǔ
          [定位] 在手腕尺側(cè),當(dāng)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 頭痛,目眩,耳鳴,耳聾,熱病,癲狂癇,腕痛。
          [配伍] 配陽(yáng)池治腕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5.養(yǎng)老 Yǎnglǎo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側(cè),當(dāng)尺骨小頭近端橈側(cè)凹緣中。
          [主治] 目視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 配太沖、足三里治目視不明。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6.小海 Xiǎohǎi
          [定位] 在肘內(nèi)側(cè),當(dāng)尺骨鷹嘴與肱骨內(nèi)上髁之間凹陷處。
          [主治] 肘臂疼痛,癲癇。
          [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7.肩貞 Jiānzhēn
          [定位] 在肩關(guān)節(jié)后下方,臂內(nèi)收時(shí),腋后紋頭上l寸。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鳴。
          [ 配肩髃、肩髎治療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療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8.臑俞 Nàoshū
          [定位] 在肩部,當(dāng)腋后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一l,5寸。
          9.天宗 Tiānzōng
          [定位] 在肩胛部,當(dāng)崗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
          [主治] 肩胛疼痛,氣喘,乳癰。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癰。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10.肩外俞 Jiānwài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毙刈导幌拢蚤_3寸。
          [主治] 肩背疼痛,頸項(xiàng)強(qiáng)急。
          [配伍]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1.肩中俞 Jiānzhōng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奉i椎棘突下,旁開2寸。
          [解剖] 在第一胸椎橫突端,在肩胛骨內(nèi)側(cè)角邊緣, 表層為斜方肌,深層為肩胛提肌和菱形??; 有頸橫
          動(dòng)、靜脈;布有第一胸神經(jīng)后支內(nèi)側(cè)皮支,肩胛神經(jīng)和副神經(jīng)。
          [主治] 咳嗽,氣喘,肩背疼痛,目視不明。
          [配伍] 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2.顴髎 Quánliáo
          [定位] 在面部,當(dāng)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主治] 口眼歪斜,眼瞼(目閏)動(dòng),齒痛,頰腫。
          [配伍] 配地倉(cāng)、頰車治口歪;配合谷治齒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一l寸。
          13.聽宮 Tīnggōng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shí)呈凹陷處。
          [主治] 耳鳴,耳聾,聤耳,齒痛,癲狂癇。
          [配伍] 配翳風(fēng)、中渚治耳鳴、耳聾。
          [刺灸法] 張口,直刺 l—1.5寸。

          足太陽(yáng)膀胱經(jīng)穴


          1.睛明 Jīngmíng
          [定位] 在面部,目?jī)?nèi)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主治] 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 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視目不明。
          [刺灸法] 囑患者閉目,醫(yī)者左手輕推眼球向外側(cè)固定,左手緩慢進(jìn)針,緊 靠眶緣直刺0.5一l寸。不捻轉(zhuǎn),不提插(或只輕微地捻轉(zhuǎn)和提插)。 出針后按壓針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2.攢竹 Cuánzhú
          [定位] 在面部,當(dāng)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主治] 頭痛,口眼歪斜,目視不明,流淚,目赤 腫痛,眼瞼(目閏)動(dòng),眉棱骨痛,眼瞼下垂。
          [配伍] 配陽(yáng)白治口眼歪斜、眼瞼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
          3.通天 Tōngtiān
          [定位] 在頭部,當(dāng)前發(fā)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主治] 頭痛,眩暈,鼻塞,鼻衄,鼻淵。
          [配伍]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4.天柱 Tiānzhù
          [定位] 在項(xiàng)部大筋(斜方?。┩饩壷蟀l(fā)際凹陷中,約當(dāng)后發(fā)際正中旁開1.3寸。
          [主治] 頭痛,項(xiàng)強(qiáng),鼻塞,癲狂癇,肩背病, 熱病。
          [配伍] 配大椎治頭痛項(xiàng)強(qiáng)。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內(nèi)上方深刺,以免傷及延髓。
          5.大杼 dàzhù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毙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咳嗽,發(fā)熱,項(xiàng)強(qiáng),肩背痛。
          [配伍] 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6.風(fēng)門 fēngmén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残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傷風(fēng),咳嗽,發(fā)熱頭痛,項(xiàng)強(qiáng),胸背痛。
          [配伍]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氣喘;配合谷治傷風(fēng)咳嗽。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7.肺俞 fèi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承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
          [配伍] 配風(fēng)門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香治鼻疾。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8.厥陰俞 juéyīn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葱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咳嗽,心痛,胸悶, 嘔吐。
          [配伍] 配內(nèi)關(guān)治心痛、心悸。
          [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9.心俞 Xīn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敌刈导幌拢蚤_1.5寸。
          [主治] 心痛,驚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盜 汗,夢(mèng)遺,癲癇。
          [配伍] 配巨闕、內(nèi)關(guān)治心痛、驚悸;配內(nèi)關(guān)、神門 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0.督俞 Dū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缎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心痛,胸悶,腹痛,寒熱、氣喘。
          [配伍] 配內(nèi)關(guān)治心痛、胸悶。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11.膈俞 Gé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沸刈导幌拢蚤_1.5寸。
          [主治] 嘔吐,呃逆,氣喘,咳嗽,吐血,潮熱, 盜汗。
          [配伍] 配內(nèi)關(guān)、足三里治嘔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貧血。
          [刺灸法] 斜刺0.5之0.8寸。
          12.肝俞 Gān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剐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黃疸,脅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癲狂癇,脊背痛。
          [配伍] 配支溝、陽(yáng)陵泉治脅痛;配太沖治目眩。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3.膽俞 Dǎn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保靶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黃疸,口苦,肋痛,肺癆,潮熱。
          [配伍] 配陽(yáng)陵泉、太沖膽道疾病。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4.脾俞 Pǐ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保毙刈导幌拢蚤_1.5寸。
          [主治] 腹脹,黃疸,嘔吐,泄瀉,痢疾,便血,水腫,背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脫 、便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5.胃俞 Wèishū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保残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胸脅痛,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6.三焦俞 Sānjiāoshū
          [定位] 在腰部,當(dāng)?shù)冢毖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腸鳴,腹脹,嘔吐,泄瀉,痢疾,水腫,腰背強(qiáng)痛。
          [配伍] 配氣海、足三里治腸鳴、腹脹。
          [刺灸法] 直刺0.5~l寸。
          17.腎俞 Shènshū
          [定位] 在腰部,當(dāng)?shù)冢惭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遺尿,遺精,陽(yáng)萎,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水腫,耳鳴,耳聾,腰痛。
          [配伍] 配太溪 、三陰交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配翳風(fēng)、耳門治耳鳴、耳聾。
          [刺灸法] 直刺0.5~l寸。
          18.氣海俞 Qìhǎishū
          [定位] 在腰部,當(dāng)?shù)冢逞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腸鳴腹脹,痔漏,痛經(jīng),腰痛。
          [配伍] 配足三里、天樞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0.5 ---- 1寸。
          19.大腸俞 Dàchángshū
          [定位] 在腰部,當(dāng)?shù)冢囱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腹脹,泄瀉,便秘,腰痛。
          [配伍] 配氣海、足三里、支溝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20.關(guān)元俞 Guānyuánshū
          [定位] 在腰部,當(dāng)?shù)冢笛导幌拢蚤_1.5寸。
          [主治] 腹脹、泄瀉,小便頻數(shù)或不利,遺尿,腰 痛。
          [配伍] 配氣海治腹脹。
          [刺灸法] 直刺0.8~l.2寸。
          21.小腸 俞 Xiǎochángshū
          [定位] 在骶部,當(dāng)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主治] 遺精,遺尿,尿血,白帶,小腹脹痛,泄瀉,痢疾,疝氣,腰腿疼。
          [配伍] 配天樞、足三里、上巨虛、關(guān)元治腹脹、痢疾、便秘。配腎俞、三陰交、三焦俞、關(guān)元、曲泉治泌尿系結(jié)石。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壯。
          22.膀胱俞 Pángguāngshū
          [定位] 在骶部,當(dāng)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主治] 小便不利,遺尿,泄瀉,便秘,腰脊強(qiáng)痛。
          [配伍] 配腎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l.2寸。
          23.次髎 Cìliáo
          [定位] 在骶部,當(dāng)髂后上棘內(nèi)下方,適對(duì)第2骶后孔處。
          [主治] 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小便不利,遺精,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三陰交、中極、腎俞治遺尿;配血海治 痛經(jīng)。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24.BL 36 承扶 Chéngfú
          [定位] 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點(diǎn)。
          [主治]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配伍] 配委中治腰骶疼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25.BL 37 殷門 Yīnmén
          [定位] 在大腿后面,當(dāng)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大腸俞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26.BL 40 委中 Wěizhōng
          [定位] 在腘橫紋中點(diǎn),當(dāng)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瀉,小便不利, 遺尿,丹毒。
          [配伍] 配大腸俞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針點(diǎn)刺腘靜脈出血。
          27.BL 43 膏肓 Gāohuāng
          [定位] 在背部,當(dāng)?shù)冢葱刈导幌?,旁開3寸。
          [主治] 咳嗽,氣喘,肺癆,健忘,遺精,完谷不化。
          [配伍] 配尺澤、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28.BL 52 志室 Zhìshì
          [定位] 在腰部,當(dāng)?shù)冢惭导幌?,旁開3寸。
          [主治] 遺精 ,陽(yáng)萎 ,小便不利,水腫,腰脊強(qiáng) 痛。
          [配伍] 配命門治遺精。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29.BL 54 秩邊 Zhìbiān
          [定位]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委中、大腸俞治腰腿疼痛。
          [刺灸法] 直刺1.5—2寸。
          30.BL 57 承山 Chéngshān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dāng)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shí)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尖角凹陷處。
          [主治] 痔疾,腳氣,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 配大腸俞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
          31.BL 60 昆侖 Kūnlún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當(dāng)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 頭痛,項(xiàng)強(qiáng),目眩,癲癇,難產(chǎn),腰骶疼 痛,腳跟腫痛。
          [配伍] 配風(fēng)池治頭痛、目眩。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32.BL 62 申脈 ShēnMài
          [定位] 在足外側(cè)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頭痛 ,眩暈 ,癲狂癇 ,腰腿酸痛,目赤 痛,失眠。
          [配伍] 配腎俞、肝俞、百會(huì)治眩暈。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33.BL 67 至陰 Zhìyīn
          [定位] 在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cè),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頭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難產(chǎn)。
          [配伍] 配太沖、百會(huì)治頭痛。
          [刺灸法] 淺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足少陰腎經(jīng)穴


          1.涌泉  Y ǒ ngqu á n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時(shí)足前部凹陷處,約當(dāng)?shù)冢病ⅲ持褐褐缚p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diǎn)上。
          [主治]頭頂痛,頭暈,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難,小兒驚風(fēng),足心熱,癲疾,霍亂轉(zhuǎn)筋,昏厥。
          [配伍] 配然谷治喉痹;配陰陵泉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配水溝、照海治癲癇。配太沖、百會(huì)治頭項(xiàng)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2.然谷 Rángǔ
          [定位]在足內(nèi)側(cè)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陰挺,陰癢,白濁,遺精,陽(yáng)痿,小便不利,泄瀉,胸脅脹痛,咳血,小兒臍風(fēng),口噤不開,消渴,黃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 配承山治轉(zhuǎn)筋;配氣沖、四滿治石水;配太溪治熱病煩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3.太溪  T à ix ī
          [定位]在足內(nèi)側(cè),內(nèi)踝后方,當(dāng)內(nèi)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經(jīng)不調(diào),失眠,健忘,遺精,陽(yáng)痿,小便頻數(shù),腰脊痛,下肢厥冷,內(nèi)踝腫痛。
          [配伍] 配然谷主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配腎俞治腎脹;配支溝、然谷治心痛如錐刺。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4.大鐘 D à zh ō ng
          [定位]在足內(nèi)側(cè),內(nèi)踝下方,當(dāng)跟腱附著部的內(nèi)側(cè)前方凹陷處。
          [主治]咳血,氣喘,腰脊強(qiáng)痛,癡呆,嗜臥,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經(jīng)不調(diào)。
          [配伍] 配太溪、神門治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間治虛火上炎之易驚善怒;配魚際治虛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5.照海 Zh à oh ǎ i
          [定位]在足內(nèi)側(cè),內(nèi)踝尖下方凹陷處。
          [主治]咽喉干燥,癇證,失眠,嗜臥,驚恐不寧,目赤腫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shù),不寐,腳氣。
          [配伍] 配列缺、天突、太沖、廉泉治咽喉病癥;配神門、風(fēng)池、三陰交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癥。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6.復(fù)溜 F ù li ū
          [定位]在小腿內(nèi)側(cè),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泄瀉,腸鳴,水腫,腹脹,腿腫,足痿,盜汗,脈微細(xì)時(shí)無(wú),身熱無(wú)汗,腰脊強(qiáng)痛。
          [配伍] 配后溪、陰郄治盜汗不止;配中極、陰谷治癃閉。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7.陰谷 Y ī ng ǔ
          [定位]在腘窩內(nèi)側(cè),屈膝時(shí),當(dāng)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主治]陽(yáng)痿,疝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nèi)側(cè)痛。
          [配伍] 配照海、中極治癃閉;配大赫、曲骨、命門治寒疝、陽(yáng)萎、早泄、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8.大赫 D à h è
          [定位]在下腹部,當(dāng)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主治]陰部痛,子宮脫垂,遺精,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不妊,泄瀉,痢疾。
          [配伍] 配陰交腎俞、帶脈、大敦、中極治陽(yáng)萎、遺精、帶下;配命門、腎俞、志室、中極、關(guān)元治男科病、不育癥。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手厥陰心包經(jīng)穴


          1.曲澤 Qūzé
          [定位]在肘橫紋中,當(dāng)肱二頭肌腱的尺側(cè)緣。
          [主治]心痛,善驚,心悸,胃疼,嘔吐,轉(zhuǎn)筋,熱病,煩躁,肘臂痛,上肢顫動(dòng),咳嗽。
          [配伍] 配神門、魚際治嘔血;配內(nèi)關(guān)、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陰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澤
          、曲池治療肘臂攣急、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針刺血;可灸。
          2.間使 Jiānshǐ
          [定位]在前臂掌側(cè),當(dāng)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zhǎng)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掌側(cè)骨間動(dòng)、靜脈;布有前臂內(nèi)側(cè)皮神經(jīng),前臂外側(cè)皮神經(jīng),其下為正中神經(jīng)掌皮支,最深層為前臂掌側(cè)骨
          間神經(jīng)。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熱病,煩躁,瘧疾,癲狂,癇證,腋腫,肘攣,臂痛。
          [配伍] 配支溝治瘧疾;配尺澤治反胃、嘔吐、呃逆;配水溝、太沖治癔病;配腰奇治癲癇。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3.內(nèi)關(guān) Nèiguān
          [定位]在前臂掌側(cè),當(dāng)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zhǎng)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狂,癇證,郁證,眩暈,中風(fēng),偏癱,哮喘,偏頭
          痛,熱病,產(chǎn)后血暈,肘臂攣痛。
          [配伍] 配公孫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滿支腫;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嘔吐、呃逆;配外關(guān)、曲池治上肢不
          遂、手振顫。配患側(cè)懸厘治偏頭痛;配建里除胸悶。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4. 大陵 Dàlíng
          [定位]在腕掌橫紋的中點(diǎn)處,當(dāng)掌長(zhǎng)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神經(jīng),正中神經(jīng)掌皮支,深層為正中神經(jīng)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驚悸,癲狂,癇證,胸脅痛,腕關(guān)節(jié)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 配勞宮治心絞痛、失眠;配外關(guān)、支溝治腹痛、便秘;配水溝、間使、心俞、豐隆治癲、狂、癇、驚
          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5.勞宮 Láogōng
          [定位]在手掌心,當(dāng)?shù)冢病ⅲ痴乒侵g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
          [主治]中風(fēng)昏迷,中暑,心痛,癲狂,癇證,口瘡,口臭,鵝掌風(fēng)。
          [配伍] 配后溪治三消、黃疸;配涌泉治五般癇。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6.中沖 Zhōngchōng
          [定位]在手中指末節(jié)尖端中央。
          [主治]中風(fēng)昏迷,舌強(qiáng)不語(yǔ),中暑,昏厥,小兒驚風(fēng),熱病,舌下腫痛。
          [配伍] 配內(nèi)關(guān)、水溝治小兒驚風(fēng)、中暑、中風(fēng)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強(qiáng)不語(yǔ)、舌本腫痛;配商陽(yáng)
          治耳聾時(shí)不聞音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用三棱針點(diǎn)刺出血。

          手少陽(yáng)三焦經(jīng)穴


          1.關(guān)沖 Gu ā nch ō ng
          [定位]在手環(huán)指末節(jié)尺側(cè),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喉痹,舌強(qiáng),熱病,心煩。
          [配伍] 配內(nèi)關(guān)、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有三棱針點(diǎn)刺出血;可灸。
          2.液門 Y è m é n
          [定位]在手背部,當(dāng)?shù)冢?、5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頭痛,目赤,耳痛,耳鳴,耳聾,喉痹,瘧疾,手臂痛。
          [配伍] 配魚際治喉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3.中渚 Zh ō ngzh ǔ
          [定位]在手背部,當(dāng)環(huán)指本節(jié)(掌指關(guān)節(jié))的后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聾,耳鳴,喉痹,肩背肘臂痠痛 ,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熱病。
          [配伍] 配角孫治耳鳴耳聾;配太白治大便難;配支溝、內(nèi)庭治嗌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4.陽(yáng)池 Y á ngch í
          [定位]在腕背橫紋中,當(dāng)指總伸肌腱的尺側(cè)緣凹陷處。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聾,瘧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 配合谷、尺澤、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攣。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5.外關(guān) W à igu ā n
          [定位]在前臂背側(cè),當(dāng)陽(yáng)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
          [配伍] 配足臨泣治頸項(xiàng)強(qiáng)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熱??;配陽(yáng)陵泉治脅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6.支溝 Zh ī g ō u
          [定位]在前臂背側(cè),當(dāng)陽(yáng)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暴喑,耳聾,耳鳴,肩背痠痛,脅肋痛,嘔吐,便秘,熱病。
          [配伍] 配天樞治大便秘結(jié);配雙側(cè)支溝治急性腰扭傷、脅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7.肩髎 Ji ā nli á o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當(dāng)臂外展時(shí),于肩峰后下方呈現(xiàn)凹陷處。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舉。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療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養(yǎng)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8.翳風(fēng) Y ī f ē ng
          [定位]在耳垂后方,當(dāng)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口眼喎斜,牙關(guān)緊閉,頰腫,瘰疬。
          [配伍] 配地倉(cāng)、承漿、水溝、合谷治口噤不開。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9.角孫 Jiǎo sūn
          [定位]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dāng)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
          [主治]耳部腫痛,目赤腫痛,目翳,齒痛,唇燥,項(xiàng)強(qiáng),頭痛。
          [配伍] 率谷透角孫配足臨泣治眩暈。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10.耳門 ě rmén
          [定位]在面部,當(dāng)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主治]耳聾,耳鳴,聤耳,齒痛,頸頷痛,唇吻強(qiáng)。
          [配伍] 配絲竹空治牙痛;配兌端治上齒齲。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1.絲竹空 Sī zhú kōng
          [定位]在面部,當(dāng)眉梢凹陷處。
          [解剖] 有眼輪匝肌;顳淺動(dòng)、靜脈額支;布有面神經(jīng)顴眶支及耳顳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眼瞼跳動(dòng),齒痛,癲癇。
          [配伍] 配絲竹空止牙痛。
          [刺灸法] 平刺0.5-1寸。不宜灸。

          足少陽(yáng)膽經(jīng)穴


          1.瞳子髎  T ó ngz ǐ li á o
          [定位]在面部,目外眥旁,當(dāng)眶外側(cè)緣處。
          [主治]頭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風(fēng)流淚,遠(yuǎn)視不明,內(nèi)障,目翳。
          [配伍] 配合谷、臨泣、睛明治目生內(nèi)障;配少澤治婦人乳腫;配養(yǎng)老、肝俞、光明、太沖、治療視物
          昏花。
          [刺灸法]向后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針點(diǎn)刺出血。
          2.聽會(huì)  T ī nghu ì
          [定位]在面部,當(dāng)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流膿,齒痛,下頜脫臼,口眼喎斜,面痛,頭痛。
          [配伍] 配頰車、地倉(cāng)治中風(fēng)口眼歪斜;配迎香治耳聾氣痞;配耳門、聽宮治下頜關(guān)節(jié)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3.懸顱  Xu á nlu
          [定位]在頭部鬢發(fā)上,當(dāng)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中點(diǎn)處。
          [主治]偏頭痛,面腫,目外眥痛,齒痛。
          [配伍] 配頷厭、治偏頭痛;配曲池、合谷治熱病頭痛。
          [刺灸法] 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4.懸厘  Xu á nl í
          [定位]在頭部鬢發(fā)上,當(dāng)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四分之三與下四分之一交點(diǎn)處。
          [主治]偏頭痛,面腫,目外眥痛,耳鳴,上齒痛。
          [配伍] 配鳩尾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配束骨治癲癇。
          [刺灸法] 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5.Shu à ig ǔ
          [定位]在頭部,當(dāng)耳尖直上入發(fā)際1.5寸,角孫直上方。
          [主治]頭痛,眩暈,嘔吐,小兒驚風(fēng)。
          [配伍] 配印堂、太沖、合谷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眩暈、耳鳴;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 平刺0.5-1寸;可灸。
          6.完骨  W á ng ǔ
          [定位]在頭部,當(dāng)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
          [主治]頭痛,頸項(xiàng)強(qiáng)痛,頰腫,喉痹,齲齒,口眼歪斜,癲癇,瘧疾。
          [配伍] 配風(fēng)池、大杼治瘧疾;配風(fēng)池治癲疾僵仆;配風(fēng)池、合谷治風(fēng)熱上犯喉痹、齒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
          7.陽(yáng)白  Y á ngb á i
          [定位]在前額部,當(dāng)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頭痛,目眩,目痛,外眥疼痛,雀目。
          [配伍] 配太陽(yáng)、睛明、魚腰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8.頭臨泣  T ó ul í nq ì
          [定位]在頭部,當(dāng)瞳孔直上入前發(fā)際0.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diǎn)處。
          [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流淚,目翳,鼻塞,鼻淵,耳聾,小兒驚癇,熱病。
          [配伍] 配陽(yáng)谷、腕骨、申脈治風(fēng)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溝、十宣治中風(fēng)昏迷癲癇;配
          大椎、間使、膽俞、肝俞治瘧疾。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9.風(fēng)池  F ē ngch í
          [定位]在項(xiàng)部,當(dāng)枕骨之下,與風(fēng)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xiàng)強(qiáng)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衄,耳聾,氣閉,中風(fēng),口眼歪斜,瘧疾,
          熱病,感冒,癭氣。
          [配伍] 配合谷、絲竹空治偏正頭痛;配腦戶、玉枕、風(fēng)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視;配百會(huì)、太沖、水溝、
          足三里、十宣治中風(fēng)。
          [刺灸法] 針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風(fēng)府穴;可灸。
          10.肩井  Ji ā nj ǐ ng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當(dāng)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diǎn)上。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舉,頸項(xiàng)強(qiáng)痛,乳癰,中風(fēng),瘰疬,難產(chǎn),諸虛百損。
          [配伍] 配足三里、陽(yáng)陵泉治腳氣酸痛;治療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 直刺0.5-0.8寸,深部正當(dāng)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11.帶脈  D à im à i
          [定位]在側(cè)腹部,章門下1.8寸,當(dāng)?shù)冢保怖吖怯坞x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diǎn)上。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疝氣,腰脅痛。
          [配伍] 配關(guān)元、氣海、三陰交、白環(huán)俞、間使治赤白帶下;配關(guān)元、足三里、腎俞、京門、次髎治腎
          氣虛帶下;配中極、次髎、行間、三陰交治濕熱下注之帶下。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12.居髎 J ū li á o
          [定位]在髖部,當(dāng)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zhuǎn)子最凸點(diǎn)連線的中點(diǎn)處。
          [主治]腰腿痹痛,癱瘓,足痿,疝氣。
          [配伍] 配環(huán)跳、委中治腿風(fēng)濕痛。配腰夾脊穴L 1-2 、L 3-5 、環(huán)跳、跳躍、風(fēng)市、陽(yáng)陵泉、條口、
          懸鐘治中風(fēng)下肢癱瘓、根性坐骨神經(jīng)痛、腓總神經(jīng)麻痹。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1.5-2寸;可灸。
          13.環(huán)跳  Hu á nti à o
          [定位]在股外側(cè)部,側(cè)臥屈股,當(dāng)股骨大轉(zhuǎn)子最凸點(diǎn)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diǎn)處。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風(fēng)疹,挫閃腰疼,膝踝腫痛不能轉(zhuǎn)側(cè)。
          [配伍] 配風(fēng)市治風(fēng)痹;配太白、足三里、陽(yáng)陵泉、豐隆、飛揚(yáng)治下肢水潴留、靜脈炎;配風(fēng)市、膝陽(yáng)
          關(guān)、陽(yáng)陵泉、丘墟治膽經(jīng)型坐骨神經(jīng)痛;配居髎、風(fēng)市、中瀆治股外側(cè)皮神經(jīng)炎;配髀關(guān)、伏兔、風(fēng)市、
          犢鼻、足三里、陽(yáng)陵泉、太沖、太溪治小兒麻痹,肌萎縮,中風(fēng)半身不遂。
          [刺灸法] 直刺2-2.5寸;可灸。
          14.風(fēng)市  F ē ngsh ì
          [定位]在大腿外側(cè)部的中線上,當(dāng)腘橫紋上7寸?;蛑绷⒋故謺r(shí),中指尖處。
          [主治]中風(fēng)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癢,腳氣。
          [配伍] 配風(fēng)池、大杼、大椎、命門、關(guān)元、腰陽(yáng)關(guān)、十七椎治中心型類風(fēng)濕。
          [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
          15.中瀆  Zh ō ngd ú
          [定位]在大腿外側(cè),當(dāng)風(fēng)市下2寸,或腘橫紋上5寸,股外肌與股二頭肌之間。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配伍] 配環(huán)跳、風(fēng)市、膝陽(yáng)關(guān)、陽(yáng)陵泉、足三里治中風(fēng)后遺癥、下肢癱瘓及小兒麻痹癥。
          [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
          16.陽(yáng)陵泉  Y á ngl í ngqu á n
          [定位]小腿外側(cè),當(dāng)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腫痛,腳氣,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fēng),破傷風(fēng)。
          [配伍] 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門、膽俞、至陽(yáng)治黃疸、膽囊炎、膽結(jié)石;配足三里、上廉治
          胸脅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17.懸鐘  Xu á nzh ō ng
          [定位]在小腿外側(cè),當(dāng)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主治]半身不遂,頸項(xiàng)強(qiáng)痛,胸腹脹滿,脅肋疼痛,膝腿痛,腳氣,腋下腫。
          [配伍] 配內(nèi)庭治心腹脹滿;配昆侖、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風(fēng)、半身不遂;配后溪、列缺治
          項(xiàng)強(qiáng)、落枕。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18.丘墟  Qi ū x ū
          [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當(dāng)趾長(zhǎng)伸肌腱的外側(cè)凹陷處。
          [主治]頸項(xiàng)痛,腋下腫,胸脅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瘧疾,疝氣,目赤腫痛,目生翳膜,中風(fēng)偏癱。
          [配伍] 配昆侖、絕骨治踝跟足痛;配中瀆治脅痛;配大敦、陰市、照海治卒疝;配日月、期門、肝俞、
          膽俞、陽(yáng)陵泉、腕骨治黃疸、膽道疾患。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19.足臨泣  Z ú l í nq ì
          [定位]在足背外側(cè),當(dāng)足4趾本節(jié)(第4趾關(guān)節(jié))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cè)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外眥痛,目眩,乳癰,瘰疬,脅肋痛,瘧疾,中風(fēng)偏癱,痹痛不仁,足跗腫痛。
          [配伍] 配三陰交治痹證;配三陰交、中極治月事不利。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主治]頭痛,目赤痛,耳鳴,耳聾,胸滿,脅痛,腋腫,乳癰,跗腫。
          [配伍] 配耳門、足三里治耳鳴、腰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20. 俠溪  Xi á x ī
          [定位]在足背外側(cè),當(dāng)?shù)冢?、5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頭痛,眩暈,驚悸,耳鳴,耳聾,目外眥赤痛,頰腫,胸脅痛,膝股痛,足跗腫痛,瘧疾。
          [配伍] 配太陽(yáng)、太沖、陽(yáng)白、風(fēng)池、頭臨泣治眩暈、偏頭痛、耳鳴耳聾、目外眥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21.足竅陰  Z ú qi à oy ī n
          [定位]在第4趾末節(jié)外側(cè),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偏頭痛,目眩,目赤腫痛,耳聾,耳鳴,喉痹,胸脅痛,足跗腫痛,多夢(mèng),熱病。
          [配伍] 配太沖、太溪、內(nèi)關(guān)、太陽(yáng)、風(fēng)池、百會(huì)治神經(jīng)性頭痛、高血壓病、肋間神經(jīng)痛、胸膜炎、急性
          傳染性結(jié)膜炎、神經(jīng)性耳聾等;配陽(yáng)陵泉、期門、支溝、太沖治膽道疾患;配水溝、太沖、中沖、百會(huì)、
          風(fēng)池急救中風(fēng)昏迷。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人體經(jīng)絡(luò)及其穴位功能(整理)
          人體經(jīng)絡(luò)穴位圖 11(高清圖、各經(jīng)絡(luò)穴位詳解)
          溫故知新:足少陽(yáng)膽經(jīng)各論(四)
          神秘的人體經(jīng)絡(luò)
          人體經(jīng)絡(luò)穴位
          【中醫(yī)學(xué)】10 針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zhǎ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