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戛納電影節(jié)。
這一年,中國的電影幾乎全軍覆沒,唯一一個因有作品參賽而出席的中國女星,是楊子姍,她主演的電影《路過未來》入圍了“一種關注”單元。
獨自參加戛納電影節(jié)的楊子姍,穿著黑色吊帶長裙,妝容大方得體。
但在這樣一個偌大的場合,她還是顯得有些形單影只。
不僅如此,在采訪中,楊子姍還被中國記者“刁難”了。
因為這次楊子姍演的是一部文藝作品,所以記者當面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你是想單純做一個演員,不想特別有名是嗎?”
這個問題藏著“雷”。
如果回答自己不想出名,會顯得有些虛偽,但說自己想要有名,就又顯得有些世俗。
怎么說都有問題。
沒想到楊子姍想了想,說出了這么一番話——
“對我來說名利能夠帶給我最大的好處,是它會讓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我可以有機會演我很想演的戲,如果沒這個名利的話,可能我只能永遠被挑選。”
從這個回答中,我們能看到楊子姍的睿智和清醒。
她沒有肯定或否定自己對名利的追求,她只是表明,自己作為一個演員,名利代表著更多的機會,能給予她主導自己角色的權利。
也是從這次采訪開始,皮哥注意到了這個女演員。
一、從女演員中的“奇葩”到如今的“一股清流”
楊子姍其實是以歌手的身份出道的,2005年出道的時候,她的身份是孫楠的徒弟。
2010年,楊子姍開始接觸影視作品,她與彭于晏、明道等合作了《近在咫尺的愛戀》,漸漸打開了知名度。
到了2013年,一部青春題材電影徹底為楊子姍打開了知名度。
在影片創(chuàng)造華語2D電影在中國內陸的首日票房紀錄的同時,楊子姍憑借鄭微一角,不僅斬獲金雞獎影后提名,還拿到了其他三個女演員獎項。
放在其他女演員身上,好不容易出一部爆款,怎么著也得趁熱打鐵多拍幾部戲,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人脈和圈子。
但楊子姍卻不同,同年11月,她甚至公開宣布了自己和吳中天的戀情。
那時候,楊子姍才27歲,正值女演員的黃金年齡。
戀情公開后的2014年,楊子姍的作品果然少了很多,只有一部《閨蜜》撐場子,她演女三號。
到了2015年,好不容易有了商業(yè)作品《重返20歲》和《鐘馗伏魔》,楊子姍卻又在當年10月公開了婚訊。
戀愛就算了,可結婚,對這個年齡的偶像女星來說,影響是致命的。
沒想到楊子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2017年辦了婚禮。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幾個人生的重要節(jié)點上,楊子姍放在第一位的始終不是名利,而是感情。
這種實際行動也讓皮哥相信,她在戛納采訪中說的那些話,是發(fā)自內心的。
其實出演《路過未來》這部文藝片,是她自己要求的。文藝片不賺錢,所以她的片酬比起商業(yè)電影很低很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但楊子姍愿意嘗試,在30歲的年齡,她在臉上畫上雀斑、畫上黑眼圈和法令紋,開始挑戰(zhàn)從未演過的角色,打開了自己的另一重戲路。
沒想到的是,2021年,楊子姍剛有一部將要爆火的都市輕喜劇上線,她又卡著點宣布了懷孕的消息。
這真有點跟自己職業(yè)生涯“死磕”的精神。
而這部都市輕喜劇,就是她去年押寶的《婚姻的兩種猜想》。
實際上,在行動中,楊子姍也時刻踐行著自己“淡泊名利”的做派。
在女演員逐鹿名利場,無所不用其極想要獲得關注、流量和資源的今天,楊子姍就是一股清流。
為什么這么說?
二、楊子姍押寶在“沈明寶”這個角色身上,值嗎?
如果說楊子姍以前拿手的角色,是情竇初開的清純女孩,那《婚姻的兩種猜想》里的沈明寶,則是摸爬滾打的職場社畜。
她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了十年,在實習生如流水的私人企業(yè)中,十年已經是奉獻的極致了。
可即便如此,沈明寶依舊沒有得到任何尊重。
為了一個客戶項目,她熬了好幾個夜做出了方案,可就在見客戶的關鍵節(jié)骨眼,卻被自家老總截胡了。
不僅截胡方案,老總還將沈明寶一個人留在了會場外。
元老功臣就這樣被當成“工具人”,沈明寶的心碎了一地。
不僅如此,因為老公對方案的肆意修改,這單生意直接黃了,煮熟的鴨子飛了,等沈明寶去領導辦公室質問的時候,卻得到了這樣的答復。
這要還不是“社畜”,皮哥也不知道什么是“社畜”了。
一般職場失意,情場至少是得意的,但沈明寶并不是。
到了奔三的年齡,沈明白突然醍醐灌頂,決定一年內結婚,兩年內生孩子。
她想結婚生子,并不是被催婚,而是這條主流道路,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有了計劃,沒有老公,沈明寶只能去“相親”,可她不知道,即便在相親場,她也是被嫌棄的那一個。
問男方要簡歷,第一時間就被吐槽。
“高調、高學歷、不會做飯、不還月供……”寥寥幾句,沈明寶就被男方pass,可她發(fā)現(xiàn),自己身后相親男也被女方pass了。
一不做二不休,既來之則安之,于是沒準備見對方的兩個人,就這樣對上了眼。
問了兩句,偷偷拍照爭得雙方母親同意后,兩人當時就拍照官宣了。
可這樣頭回見面就匆匆確定戀愛關系的CP,真的沒問題嗎?
他們也有這個顧慮,可這個名叫楊爭的男生,有自己的辦法。
楊爭是個IT男,為了尋找最合適的結婚對象,他開發(fā)了一款智能程序,輸入男女方的基本資料,然后共同答324道題,就知道雙方適不適合結婚了。
楊爭用自己清晰的邏輯和演講,說服了沈明寶,兩人對著電腦做了324道測試題,然后得出了匹配度:96%,天作之合。
兩個從未戀愛過的社畜,就這樣定下了自己的婚姻。
可婚姻從來都不是算法和AI可以預測的,婚姻中的種種問題,注定會讓他們的生活變成一地雞毛。
而兩人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才是《婚姻的兩種猜想》中的重中之重。
“沈明寶”這個角色,也就成了解開成年人世界和夫妻生活的一把鑰匙……
三、一個家庭,三種關系,揭開了夫妻生活中3層真相
顯然,對于從未有過婚姻經驗的沈明寶和楊爭來說,他們的婚姻有些過于草率了。
而劇名《婚姻的兩種猜想》,也正是從他們的婚姻關系出發(fā),為我們揭開當下青年男女婚姻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沈明寶和楊爭的夫妻關系,就有非常真切且現(xiàn)實的癥結。
沈明寶是職場女強人,她收入高,作風強勢,在公司連老板都要禮讓三分。
這樣一個女人,是不可能甘當家庭主婦的。
而楊爭,又是個鋼鐵直男癌,他有自己對女性的一套框框,也有只屬于他的婚戀觀。
但任何人的婚姻,都不是完全平等的。誰主內誰主外,丈夫和妻子分工如何,是建立在兩個互相理解互相熟悉的人身上。
但沈明寶和楊爭,不過是相識四個月的陌生人而已。
所以,大周末早晨起床的楊爭,連喝一口熱水都找不到。
因為兩人工作都忙,他養(yǎng)的魚沒人照顧,一條接一條死亡。
客廳茶幾上的灰都一尺厚了,也沒人打掃。
于是楊爭感嘆:我是找了個老婆,還是找了個室友啊。
如果說家庭瑣事可以靠找保姆這些方式解決,那生育問題,則是婚姻生活里無法回避,不能借助外力處理的。
在生育觀上,楊爭和沈明寶也天差地別。
楊爭喜歡孩子,認為繁衍,是婚姻生活的必然,自己也擁有大自然賦予的生育和繁衍的權利。
可沈明寶不這么想,她想干事業(yè),想奮斗,不想在升副總裁的節(jié)骨眼上因為懷孕被擼下來,甚至被直接替代。
楊爭想要,沈明寶不想要,矛盾就此產生,可同時意外也發(fā)生了。
沈明寶因為工作太拼,導致流產。
孩子沒保住,沈明寶還要應付趕來伺候自己的婆婆,也就是楊爭的媽媽。
這個從老家來的女人,引出了本劇想討論的第二層關系,也就是婆媳關系。
在以往的都市輕喜劇中,婆婆的形象大都不怎么善良,“惡婆婆”也是家庭倫理劇的標配。
但本劇并非如此,相反,岳紅飾演的婆婆李正紅還有點討喜。
在雙方母親見面的時候,李正紅就不卑不亢,對自己的原則寸土不讓。
婚后,大男子主義的楊爭非要讓沈明寶辭去工作,但李正紅卻站在了兒媳這一邊,覺得獨立對女性有重要意義。
原來,李正紅年輕的時候也是車間骨干,甚至升到了車間副主任,可因為國企改制丟了工作,不得已才下崗。
但在她的價值觀中,女人可不是男人的附庸,女人必須出去工作,工作代表獨立,獨立代表堅強。
這在上一代人的認知中,是十分具有先鋒性的,而對于沈明寶來說,能遇到這樣的婆婆,也解決了她婚姻生活中的大部分麻煩事。
跟楊爭比起來,楊爭的母親更加明事理,知進退,懂取舍,她和沈明寶,似乎才是《婚姻的兩種猜想》里真正的女性核心人物。
而這種新型認知里的婆媳關系,也讓看這部劇的諸多已婚者,有了醍醐灌頂的感覺。
在與李正紅的談論中,沈明寶才知道她早年離婚的真相。
而這個真相,也牽出了本劇的第三層關系,也就是親子關系。
楊爭的父親楊東方早年花心,婚內出軌,并與其母親離婚。
長大后的楊爭默默與父親保持著聯(lián)系,但母親并不知情。
有天,楊爭接到一個電話,父親因車禍去世了。
為了不讓母親知道,他只能以出差的名義回哈爾濱,為父親籌辦后事,并交代沈明寶,要在合適的時間告訴母親。
可陰差陽錯,最后李正紅在手機中,得知了楊東方去世的消息。
正當沈明寶以為婆婆要哭天搶地,怪罪自己和楊爭的時候,沒想到李正紅一反常態(tài):“死得太好了。”
她不僅沒有悲傷,還手舞足蹈,大聲詛咒和控訴楊東方曾經對自己的背叛,并直言,他死得太痛快。
這與喝酒前的她判若兩人。
而這種近乎癲狂的狀態(tài),恰恰說明,她的內心深處是在乎楊東方的。
楊爭的大男子主義,多多少少受到了原生家庭破碎的影響,而他與父親的聯(lián)系,與母親的隔閡,都和這種影響有關。
愛而不表達,痛而不交流,明明可以原諒,但非要撐著老死不相往來,這是婚姻中最讓人悲痛的事。
楊爭得到母親同意,抱著父親骨灰回家的時候,李正紅化了妝,戴了漂亮的首飾,穿著艷麗的衣服。
說是增加了白頭發(fā),實際上是在以這種方式,迎接楊東方回家。
看到骨灰盒瞬間的那個表情,也十分復雜。
但多年的怨恨和怪罪,當對方最終變成一抔骨灰的時候,還是放了下來。
就跟楊爭說的那樣。
在告知沈明寶父親去世消息的時候,他打了一句話“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
打完后,他又給刪了,換成了“父母等了一輩子,等孩子說謝謝,孩子等了一輩子,等父母說抱歉?!?/span>
之后,他又給刪了。
兩句話,其實就是他們親子關系隔閡的寫照,也是這原生家庭之痛的來源。
皮哥倒是比較驚訝于,一部都市輕喜劇能將這三重關系講得這么通透。
無論是夫妻、婆媳還是親子,三重關系都是相輔相成的,相同的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共同經營著雞毛蒜皮的生活。
目前,《婚姻的兩種猜想》播出后,一直保持著極高的收視率,連續(xù)多日超過了0.66%,直逼第一,無疑也成了2022年開年后,國產劇的又一部王炸。
從清純女孩,到中年社畜,出道17年,一向選角保守的楊子姍,再次破圈,未來相信未來,她會帶給我們更多更多元的角色,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chuàng)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