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過跟我一樣的恐懼?假如有一天,警察不由分說地闖進你的家門,說你有罪,將你抓走,你該怎么辦?
英劇《混沌少年時》,13歲少年杰米一家就遭遇了這樣的困境,當警察荷槍實彈,撞破家門,指控杰米是殺手兇手的時候,杰米一家驚慌失措,就像其父親所說的,我這輩子從沒進過警察局,所以他們不知該如何是好。相信類似的處境如果突然降臨到你身上,你同樣會手足無措的。
《混沌少年時》只有四集,每集1小時左右。第一集主要展示警方突襲杰米家、逮捕過程以及初步審訊。在我看來,這仿佛是一個普法的過程,因為其事無巨細地展示了杰米被帶進警局之后要走哪些流程,對英國觀眾來說,看了這個故事之后,假如警察突然上門,他們就不至于太過慌亂了。
杰米被指控持刀殺害了同校女同學凱蒂。杰米的表現(xiàn)是無辜、慌亂的,甚至還尿了褲子,或許他成功地騙過了很多觀眾,但是他卻騙不過我,因為一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了他的漏洞。
試想,假如警察突然要抓你,說你殺人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句話應該是反問:“我殺人了?我殺誰了?”而杰米呢?他是直接否認:“我沒有殺人,我什么都沒干。”
第一集結尾,警察亮出了監(jiān)控錄像,展示了杰米持刀捅刺凱蒂的過程。作為一個罪案故事,第一集就交代了兇手,后面還演什么?
第二集,警察來到學校繼續(xù)調查,要查明杰米的作案動機和兇器在哪兒。結果發(fā)現(xiàn),兇器是另外一個男生提供的,于是他以共謀犯罪的原因被捕。
在這一集里,還透露出杰米遭遇了校園霸凌+網(wǎng)絡羞辱,他被同學們貼了一個標簽incel,字幕組將其翻譯為“屌絲”。
incel是指那些因非自愿的原因而無法建立戀愛或性關系的人,這個詞匯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由加拿大人Alana創(chuàng)立的一個在線空間,旨在支持那些較晚才有性經驗的人們進行自我表達。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Incel群體逐漸被極端思想滲透,部分成員在網(wǎng)絡上散布厭女、仇視女性的言論,甚至鼓吹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
同學們最初給杰米貼這樣的標簽,當然指的是他找不到女朋友,誰也想不到,他會因此殺害女同學。
第三集,心理醫(yī)生評估杰米的心理狀態(tài),揭示出他的家庭背景、暴力傾向等等。
第四集,呈現(xiàn)杰米一家遭到的社會輿論壓力,以及父母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失敗之處。母親反思說,兒子每天晚上躲在房間里玩手機,也不知道他在手機上干什么。這可能會引起中國父母的共鳴。
事實上,第二集警察在學校調查的時候,也展現(xiàn)了學生將手機帶去學校、帶進課堂的現(xiàn)實困境。
而父親則反思說,自己小時候不乖就會被爸爸抽打,于是他告訴自己將來絕對不能這樣對孩子。如今,他似乎后悔了,棍棒之下出孝子,這孩子該打還是得打。然后,兩口子開始檢討自己忙于工作,疏于對孩子的關照。最后父親說了句:“對不起兒子,爸爸本來可以做得更好?!?/span>
匆匆看完四集故事,我不知道為什么大家的贊譽那么高?這可能是一個優(yōu)秀的調查報告,卻不是一個多么出彩的故事,導演的精力并不在于講好一個故事,而津津樂道于他的觀察或是說教。
首先,矛頭指向社交媒體。劇集揭示了社交媒體上的“incel亞文化”通過在網(wǎng)絡空間傳播厭女言論和暴力內容,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形成產生深遠影響,最終可能導致嚴重的犯罪行為。而孩子們說出“紅藍藥丸”“二八法則”等網(wǎng)絡暗語,而成年人卻茫然不知所以,暗示社交媒體如何成為暴力的溫床。這可能是全球父母的通病,我們對孩子的暗語肯定也是一知半解吧?比如某度副總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女兒會為了追星而“開盒”一個孕婦。
除了探討社交媒體的影響,《混沌少年時》還深入分析了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展現(xiàn)了當代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障礙、父母對子女社交生活的不了解、以及在面對子女問題時的無力感。這些或許也是全球父母的普遍困境,自然會引發(fā)共鳴。
而第三集的心理評估部分,揭示了杰米內心深處的創(chuàng)傷和困惑。試圖幫助觀眾理解杰米的行為動機,并為解決類似問題提供專業(yè)視角。心理專家的介入,使該劇的討論從簡單的道德評判上升到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
然而,這真的有點“圣母”了,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鄲肥鄉(xiāng)區(qū)北高鎮(zhèn)張莊村3名初中生霸凌同學,隨后將王某某殘忍殺害并將尸體掩埋在蔬菜大棚里。3名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質極強,直到調出監(jiān)控視頻,其中的主犯才被指認。找到尸體后發(fā)現(xiàn),受害者已經面目全非?!垎枺銓@三個人渣會有一點點的同情嗎?說實話,他它們的心理狀態(tài)如何,我一點都不關心,我只希望他它們血債血償。
《混沌少年時》自播出以來,引發(fā)了全球觀眾和評論界的熱烈反響,在IMDb獲得8.4分,豆瓣評分高達8.8分,爛番茄好評率達100%,Metacritic評分達91分?!缎l(wèi)報》將該劇稱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恐怖的電視劇”,而《紐約時報》則評價其為“年度最佳劇集”。英國首相斯塔默公開表示與子女共賞此劇,并提議將其納入校園教育,計劃在所有中學播放,以幫助青少年認識社交媒體的潛在危害和犯罪的嚴重后果。
——是的,這部四集劇集的教育意義遠大于其藝術價值,其探討的社交媒體、家庭教育、智能手機對青少年教育的影響,都是老生常談,并沒有提供振聾發(fā)聵的新見解。就像一蟹不如一蟹的《黑鏡》系列,雖然每個故事的反思看上去都那么高大上,然而卻是一瓶開了蓋的可樂——漏氣了。
被人津津樂道的一鏡到底拍攝手法,每一集都在不切換鏡頭的情況下連續(xù)拍攝完成,這種技術增加了敘事的真實感和沉浸感,使觀眾能夠更深入地體驗角色的情感和處境,尤其是在第一集和第二集中,這種拍攝手法增加了現(xiàn)場感、緊迫感,但是第三集第四集中,為了一鏡到底,不得不加進了很多碎碎念的臺詞,否則無法填滿場景轉換時的空白時間,如此一來,劇情顯得特別拖沓。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